因為不懂人情世故,我一直獨來獨往


因為不懂人情世故,我一直獨來獨往


人情世故,釋義為人處世的道理。

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的社會里,人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融洽相處。你要跟每一個人接觸,在家是父母,在外是領導,同事,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你需要主動適應社會,懂得圓滑做人,合理處事。

我一直不愛講話,這個特徵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來,家裡人口多,父母忙於生計,顧不上我們的成長。只要能吃飽穿暖就是福。凡是家裡來客人,我都不會主動打招呼問好,總往父母身後躲躲閃閃,慢慢地習慣變成了性格。

小學時期,一次老師讓我在課堂上背課文,本來已在家默得滾瓜爛熟,站起卻開始結結巴巴,臉被憋得通紅才背誦完畢。自此直到小學畢業,我從未舉手發過言。

大學生活呈線段發展,以學校為頂點到宿舍的距離,除了日常必需品,我堅定地過了四年的兩點一線,這也因此決定了我以後的人生軌跡。

畢業後我投了很多簡歷,經常是筆試順利通過,卻懸在面試這一關卡。倘若我在考官面前敢於突出自己的優點也能成功,我總是自亂陣腳,答非所問。後來才知道有個不錯的公司,被面試已經刷下的一個女生爭取到了,她通過朋友再次向公司自薦她的才華與能力,重新面試獲取了工作機會。

為了改變自己不善言辭地性格,我做過房地產銷售,做過保險行業,跟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每次準備充分,等到臨場發揮卻怯場,給客戶留下不專業的印象,最終以業績平平告終。

人際交往中都是平等原則,在家可以有人寵著你,工作中沒人會因為你餓著肚子,而包攬下你所有未完成的任務。我們需要在社會立足,就得讓自己成長起來,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我們。

曾經我也在意過自己是什麼樣的形象,在別人心中有多少份量。一次公司中層幹部聚會,我跟著科長一起參加,本著表現自己的心態,於是舉杯跟領導套近乎。除了說幾句,謝謝領導的栽培,以後會更努力工作,然後找不到多餘的話來進行這場交談,當時的冷場比起讓我安靜地坐在角落更窘迫。

生活中有著不同的圈子,有時強融那個不屬於你的圈子,只是累了自己,尷尬了別人。

身邊有個朋友非常圓滑,做人左右逢源,確實工作中得到的機會要多一些, 同一個項目,靠著他的善於交際就輕而易舉的得到。而同組的人還在默默敲文案,準備向領導遞申請。

也有人在背後議論紛紛,造謠這個朋友靠後臺,走關係。他本人卻不以為然,清者自清。或許他有實力,但是他的圓滑世故卻是不可忽略,也為他爭取了表現能力的關鍵一票。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任何社交場合裡,說話做事需三思,別在背後議論是非,你無心之言,讓有心之人隨著風向傳來傳去,那不僅僅是添油加醋,後果更加不堪設想。要擺正自己的心態,過了十八的年齡,就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說出的話做過的事要承擔得起。

《菜根譚》裡提到做人要“抱朴守拙”,你可能認為笨人容易吃虧,既然做不來精明,那就顯得拙劣一點。大智若愚,也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

你看生活複雜,它就更加複雜。

你簡單,整個世界就對你簡單。

我一直本著誠心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不刻意討好人,不委曲求全自己,做好本職工作。有時也會覺得生活就是平凡做人,盡心做事,可能與我隨遇而安的性格有關吧。

不傷害自己,又沒傷別人,保持本心就是我的為人處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