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頻頻上熱搜引發熱議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評價林茂根買向公館這個案例?

夜半品史


《安家》能夠頻上熱搜引發熱議有兩個原因:

一是很真實,二是不真實。

而對於林茂根這個案例,可以說是以真實案例為基礎,將人物的品性、經歷進行了故事性的改編,後昇華為電視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財富、人性、歷史、保護等多個側面。

《安家》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一群房產經紀人的故事,裡邊既有經紀人們自身的故事,也有以買賣房屋為主線的家庭故事。

為什麼說有兩個原因呢?我們一起分析下:

很真實

⭕️與房子有關的事,每個家庭都不一樣。

買房賣房在近幾年變得越來越重要,每個家庭買賣房子都有自己的原因:

有的是為了換個更好的居住環境,例如宮蓓蓓為換個大點的房子,買了“跑道房”;有的是為了解決一時之難,例如龔先生為了讓公司渡過難關而賣掉自家老洋房;有的是為了炫耀,例如林茂根為過六十大壽買了向公館;而更多的人,是為了在城市裡紮根,例如嚴叔夫婦賣了幾十年包子就是為了在上海紮根。

房子的價值不在於它值多少錢,而在於它能夠給一個家庭帶來什麼。而由於自身原因、社會條件的不同,每個與房子有關的家庭,都會有不一樣的悲歡離合,也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故事。

⭕️有房不等於有家,有家也不等於有愛。

房子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家人一同生活在房子裡,那就是家,但是,有家,不等於這個房子裡有愛的氣息。

嚴叔夫婦全款買了房子,卻被親家母鳩佔鵲巢,老兩口不得已重新回到了租住房的日子;潘貴雨在丈夫出車禍住院後將丈夫扔醫院不管,討債的人圍堵在房爺爺門口也沒有人管。

相比之下,朱閃閃的家雖然破舊卻充滿了愛。

朱閃閃是典型的上海本地人,從小到大一直住在櫥櫃裡,連腿都伸不開。下班回來,朱媽媽會來個每日一問“閃閃,有男朋友了嗎”;睡覺前,朱閃閃會悄悄對父母說一句“晚安”;發工資了,朱閃閃會給父母買好吃好用的。

沒有新房子的朱閃閃一家充滿了快樂幸福,而買了新房子的嚴叔夫婦卻滿是委屈,潘貴雨一家更是冷漠。

房子並不等於家,家人住在一起也不等於有愛。家裡只要是有愛的,房子就算再舊,也是幸福的。

⭕️同樣的房子,人不同,想法就不同。

同樣的房子,有的人覺得它風水不好,有的人覺得它不是學區房,還有的人卻很喜歡。

當初房似錦租住“兇案”房時,聽說發生過兇殺案,每晚回家,都會感覺有鬼一樣的嚇人;黃老闆為了躲避血光之災,聽從風水大師的建議,買下了“兇案”房;後來買房的醫生及家人,也因為房子發生兇案而退避三舍。最終買下“兇案”房的,卻是當時負責此案的法醫。

耿叔夫婦將“向公館”當作承諾,當作自己的家,耿叔兒子卻當作是負累;向家後人將“向公館”當作財富,當作金錢,沒有一絲感情;而林茂根,將“向公館”當作炫耀的資本,當作對過去欺負他之人的報復。

同一個房子,因為買賣人的心境不同,對房子的感情不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

不真實

不真實不等於虛假,而是說,將真實的事件,通過拆分、拼湊,組成了一個個讓人疑惑的故事或者是點,讓人產生了不真實的感覺。

⭕️房產經紀人除了中介的職責,包含了太多的是非。

安家天下這個門店與其他房屋中介不同,它還幫著處理關於房子的家長裡短。

喜靜的夫妻因為聲音與鄰居產生了矛盾,兩家女主人一同找到了安家天下。徐姑姑為喜靜夫妻安排了中醫治療,為鄰居家女兒找了很好的小提琴老師。

闞太太在知道闞先生為小三買房子後,兩次鬧到了安家天下徐姑姑處。第一次,徐姑姑安慰闞太太,找了闞先生了解情況,並拒絕了幫闞先生買房;第二次,徐姑姑再次安慰闞太太,闞太太氣憤下打了房似錦一巴掌,並罵了房似錦一通。

安家天下在徐姑姑的帶領下,彷彿變成了居委會,這群房產經紀人彷彿變成了居委會大媽,得管著鄰居糾紛,得管著夫妻和睦,甚至還得管著孩子學習。這一點,很不真實。

⭕️案例的結局太善良,現實其實更現實。

太表姑奶奶為了訛詐龔先生的老洋房賣房款,與龔先生帶來的裝修隊起了衝突。最後因警察的介入,龔先生順利賣掉了房子。

故事的結局還算圓滿,但現實中,人性的改變是很難的。無賴就像狗皮膏藥,粘上了是很難取下來的。太表姑奶奶就是這樣一類人。就像龔先生的原型在網上披露的,現實只能用鉅款來結局。

或許是因為編劇不想讓故事的結局太悲哀,也或許是不想讓劇情的衝突性太強烈,所以在衝突之後,結局都太善良,而現實往往讓人難以接受。這一點,很不真實。

真實與不真實的衝突

劇中所有的真實與不真實碰撞在一起,都是為了給劇情需要做鋪墊:

⭕️衝突產生了更戲劇的效果。

房產中介雖然不是居委會,卻連接著千萬個家庭。

如果將《安家》這部劇比喻成一個圓,房產中介做圓心,那麼圓環上的每個點就是一個個故事。

因為衝突的存在,故事的過程和結局就不會變成“我猜對了”“現實就是這樣”“有開頭我就能猜到結尾”。

衝突的存在,帶給了觀眾不一樣的感受:“怎麼可能是這樣”“有原型嗎”……

就像說相聲,舞臺上的兩個相聲演員,必有一個逗哏,另一個是捧哏的,成功的相聲還要有足夠的“包袱”。一部電視劇要能足夠吸引人,就必須要有劇情衝突,增加劇情的趣味性。

⭕️️衝突讓你總能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

在整部劇中,因為這種衝突,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看到了這些家庭所發生的與房子有關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發生,也讓我們找到了一絲自己的影子。

我們可能是宮蓓蓓,有著光明前途卻買不了大點的房子;我們可能是嚴叔夫妻,有個不孝的孩子;我們可能是喜靜夫妻,或多或少會與鄰居有矛盾;我們甚至是安家天下的所有房產經紀人一樣的小人物,為了業績,為了賺錢,不斷努力奮鬥。

有了共鳴,就會有話題。相同的話題,因為不同的討論者,因為不同的經歷,會有不同的想法。想法相同就抱團取暖,想法不同就各抒己見。

以上這些,就是《安家》頻上熱搜引發熱議的原因。


camilla99


《安家》是由孫儷,羅晉領街主演的職場劇,它以房地產中介為背景。以高源於生活,而來源於生活,真實地反映了生活諸多事件。

徐文昌的為買房而離婚的假戲真做;嚴叔買房,兒媳加名;房四井家庭重男輕女,險些喪生灬諸多生活的悲歡離合。將此電視劇收視率一路上升,佔前三,網播量更是三億多。

此劇中即有房似錦的狼性的工作方式;也有徐文昌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更有老洋房操盤手,徐文昌的深謀遠慮。飼料大王林茂根,在房似錦頻繁推薦下,相中了向公館。老洋房有古典的韻味,路邊花草迎風招展;兩排的樹木也搖曳多姿,更有那老洋房的風光他可仰慕過,一家家大家族的輝煌與興衰,它們可具有歷史和文化的見證。

向公館的主人向玉榮,他的後人定居在國外。忠厚的老主人當年寫有一份贈與書,把2間平房送給了老管家。現在老管家的孫子耿叔幫忙管理,老奸巨滑的林茂根,認識向文森以後,直接甩掉了中介房似錦,私底下和向文森交易。背信棄義的他在房主人走後,才知道,自已愛佔便宜,讓自已損失2000萬。

見利忘義的房主人向文森拿到錢跑國外消遙去了,耿叔在徐文昌的協調下,好心終有好報。靜宜門店也奪回了2個點的業績,林茂根也在夢中嚮往的房子裡,操辦了60歲的大壽。











一帆風順jxh


以房產中介為故事背景的《安家》,一路逆襲高歌,目前口碑和收視都相當喜人,幾乎每一集都會引起觀眾們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佔領第二天的熱搜。

《安家》爆火背後的兩大重要因素

《安家》不是像《長安十二時辰》這樣的豪華製作,也不是像《三生三世枕上書》這樣有廣泛原著粉的劇,只是一部很普通的都市職場劇,而它能如此火爆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

①人物的經歷引起觀眾們的強烈情感共鳴

恰如劇中這句“你可以買到房子,卻買不到家”深深打動莞萱一樣,這部劇中發生的故事,無論是買賣房子時的人情世故,還是“安家天下”門店中幾個重要人物的人生經歷,都對觀眾產生了移情效果。

  • 兒時經歷過家庭決裂,長大之後又被深愛的女人背叛的徐姑姑;

  • 從小就沒有感受過家庭溫暖,長大之後被母親追著吸血的房似錦;

  • 表面樂觀開朗,一心想嫁豪門回家只能窩在壁櫥裡的“壁櫥公主”朱閃閃;

  • 985名校畢業放棄家裡的安逸生活,獨自在競爭激烈的上海從職場小白奮鬥的魚化龍;

  • 捨不得吃穿,千辛萬苦歷經被投訴才開單拿到的8萬佣金卡里逛一下,就去還了母親賭債。

可以說劇中每一人物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過往,每個職場小白的成長不容易。觀眾總能從他們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發生強烈的情感遷移。慶幸的是即使他們經歷過再多灰暗,感受過再多的不值得,在他們心裡,仍然都還有溫暖存在。

②每一個買賣房屋的case具有典型性和社會代表性

從劇中已經發生的幾起比較重要的房屋交易,房屋的種類包括:

  • 十年賣不出去的跑道房;

  • 花費320萬購買的60平米剛需房;

  • 被大眾忌諱的凶宅;

  • 因為財務救急被變賣的祖產龔家花園;

  • 以及被時光遺忘,卻依然屹立在上海鬧市之中的向公館。

可以說每一次買賣案例都具有典型性,編劇六六在寫劇本時就已經考慮到要將房產中介買賣過程中會發生的不同類型都用不同案例來表現了。讓觀眾在看每一個案例的時候,既不重複也具有真實性(事實上,很都案例是真實事件的改編)。

另外,房屋買賣過程中牽涉到的社會問題也具有明顯的代表性。

  • 以宮蓓蓓為代表的雙博士家庭,在計劃二胎後急需更換房子,因為資金限制產生了與個人買房需求的矛盾;

  • 嚴叔嚴嬸傾盡一輩子財產為兒子買婚房,最後落得個老無所依,流落街頭的下場。這其中包含的全款還是貸款,房屋購買歸屬問題以及養老問題。

  • 闞先生一邊堅決不能離開糟糠之妻,一邊又放不下知否小姐,私自挪用夫妻共同財產給小三買房子,這件事牽涉到的婚姻家庭問題。

  • 龔家花園裡寄生蟲式的表姑母一家三代,白住40年不知感恩,反而雀佔鳩巢,獅子大開口的無賴行徑。

每一次買賣,表面上是房子,實際上是在探討一個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在觀眾的身邊並不少見,兼具了普遍性和代表性,讓觀眾看後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百億身價的林茂根買向公館,恰如一出鬧劇

①光鮮的只是外表,醜惡的終是內心

老洋房向公館的買方是身價百億的飼料大王林茂根,賣方是定居歐洲、生活富裕的向玉榮後人,這兩人跟徐文昌、房似錦這些中介相比,就是天差地別,不過他們在整個買房的過程中,卻讓莞萱看到了人性的貪得無厭與不擇手段。

林茂根明面上委託房似錦為獨家代理幫他找心中幻想的老洋房,實際上卻把上海的房屋中介委託個遍。

房似錦歷經千辛萬苦為他找到房子之後,他串通向文森架空中介,狼狽為奸私下交易,使得中介被跳單損失了很大一筆的中介費以及前期付出的很多心血。

明明知道耿家三代71年守護向公館,付出了很多的修繕費和精力,卻拒不承認向玉榮贈與給耿叔一家的兩間房。明面上借豪宅給人住,實則是將他們趕出去。

飼料大王如何?120億身家如何?上過胡潤富豪榜又如何?人心之醜惡,足以顯露。林茂根也就表面光鮮了,內心不堪入目,沒有道德的土豪永遠成不了良心的企業家。

②富足的僅是物質,貧窮的還是精神

初見林茂根,他還是那個在“跳跳虎”朱閃閃面前隱藏身份假裝慈祥的老爺爺,等到他到了門店之後也只有房似錦認出了他來。但是林茂根之後的一句“這個店就你是個聰明孩子”就有點虛假的意味了。依我看,他低調是假,好大喜功卻是真真的。

在之後幾次看房的閒聊中得知原來林茂根小的時候也是受過苦的人,現在掙了大錢了就想著回來上海這個曾經給過他“兒時屈辱”的地方再次證明自己。他給房似錦描述了一幅有紅色山牆、圓形房頂、黑色鐵藝大門等如此美好的、嚮往的精神家園藍圖。

這一切美好的描述讓觀眾和房似錦聽起來以為他的境界很崇高,可惜了他製造的假象給他親手毀了。

他願意花費幾億買一棟老洋房,卻又想方設法逃掉九牛一毛的中介費。已經是一個百億身家的飼料大王了,還熱衷於聽屬下拍馬屁。拿到嚮往中的房子,無知的摧毀向公館裡最寶貴的歷史與文化。

這些不難分析出林茂根不是什麼境界高的商業大佬,不過一個內心孤獨與空虛,精神世界極度貧窮的土豪。他非要買這樣一套曾經嚮往的洋房,名人住過的地方來辦自己的60大壽,說白了就是想要用現在的鉅額財富來彌補過去自己一種缺憾的“報復性消費”行為。

何為“報復性消費”?

除了美國經濟學家凡勃侖早已揭示出的炫耀性消費心理之外,在特殊的“中國式時間段”暴富起來的諸多富豪的消費與處世心理,實則還充斥著另一股隱秘潛流,它近似於心理學研究中柺杖、宣洩式的報復性心態,這就是“報復性”消費的心理。

林茂根嚮往中的家園藍圖,不過是一種“報復性消費”行為。中國自古有“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的說法,林茂根就是典型的因為過了不少貧窮吃苦的日子,一下子爆發後,開啟流水式花錢一種報復性、炫耀型消費模式。

這種消費模式的心理根源是他依舊不富裕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見,這些年林茂根富足的是物質,貧窮的是內心。

③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

為了找到合適房源——向公館,聯繫上房主進行交易,不僅僅是房似錦,整個“安家天下”都耗費了大量的精力以及不少的財力。對於林茂根這個身價百億的飼料大王來說,拿出一兩百萬當中介費相比於購房款根本不算什麼。

可恨的就是一直標榜自己絕不會賴中介費的林茂根竟然直接跳單跟向玉森簽約,這種無恥的行徑堪比給全上海的中介畫餅充飢,踐踏所有中介的勞動付出,侮辱他們的智商。

對待付出71年的看房人耿家,前一句還是讓房似錦給耿叔一家人找房子,下一步直接就讓人鎖上了大門,真是應了王子健當初的那句話“吃相不要太難看”。

俗話說“佔了小便宜終要吃大虧”,林茂根很快吃到了苦頭。

就在他“大興土木”改造向公館時,各種媒體報道指責,各種政府保護部門責令制止。徐姑姑也找到了切實的證據證明耿叔手中贈與書的真實性。這下林茂根不僅要交罰款,收法院傳票,整個房子析產的推倒重來,之前的買賣交易全部不作數。明年安排好在向公館過60大壽的計劃也全部泡湯了,發出去的請柬怕是要分分鐘要變成吐槽的口水。

他想過找向文森合力解決,只可惜向文森與他是一丘之貉,達成目的之前是讓人不設防的笑面虎,錢拿到手以後翻臉比翻書快。真沒想到經歷歲月洗滌的向公館,承載歷史文化的珍貴老洋房被林茂根這一鬧騰成了一個誰也不敢接的燙手山芋。

最後他只得老老實實付中介費請房似錦和徐文昌幫忙解決,給到耿叔一家應得的補償,按照有關規定交罰款,履行保護老洋房的指責,這事方能平息。

這就叫什麼?不就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假如林茂根一開始就不投機取巧,也就不會惹出這麼一大通糟心的事,賠了夫人又折兵。好好的一場皆大歡喜的房產交易成了一出鬧劇,真是人生如戲!只是便宜了向家後人,什麼都沒幹,拿了錢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從《安家》林茂根跳單這個案例不僅給房似錦上了人生一課,也讓觀眾知道了什麼叫做“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雖然社會上少不了狡猾無情如林茂根這種類型的人,幸好還有也有守護正義、溫暖你我、有血有肉的“安家天下”。


姒莞萱


《安家》之所以頻上熱搜,是因為它每一步都踏在了熱點上。

1.劇風畫面清新、接地氣。觀眾最討厭的風格是什麼,“油膩”。“油膩”是所有各群體觀眾一致排斥的,就算帥如楊洋,仙如《三生三世》這樣的玄幻大IP,一旦與“油膩”二字掛上鉤,立刻被觀眾棄之如鄙履,成為負面的典型被全國人民取笑。所以,《安家》清新+接地氣的畫風與觀眾對該題材電視劇的期待是一致的,觀眾願意接著往下看。

2.剪輯緊湊、節奏感強。生活劇最怕就是囉嗦,當年港劇之所以能迅速攻佔大陸市場,就是因為它節奏快,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國產生活劇慣愛用話劇的臺詞節奏來搞,臺詞說得比演講比賽還誇張?比朗誦古詩還抑揚頓挫。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誰有那閒工夫陪著導演在那“咿咿呀呀老半天”。

3.配樂精彩、節點精準。好幾處緊張的關鍵劇情處,都配了那段節奏點巨激動的音樂,而且還能在緊張之中多次穿插留白幾秒鐘,形成巨大反差,給以觀眾酣暢淋漓的快感,不覺得產生了強烈的共情。

4.劇本紮實,禁得住質疑。在爛劇、神劇氾濫熒屏的當下,邏輯在線、條理清晰、故事感強的劇本尤顯寶貴。每每當觀眾對極端劇情產生質疑的時候,就會有鋪天蓋地的新聞稿衝熱搜,告訴大家這都是真的,來源真實案例,而且真實情況比這個劇演的還極端。

5.主演路人緣好,黑粉腦殘粉少。孫儷一直以來的業績有目共睹,鮮少有人神共憤的爛劇,鮮少有負面新聞,業務水平有口皆碑。羅晉,除了近幾年的幾個偶像劇沒有出圈以外,其他劇還是穩紮穩打,可圈可點的。尤其是《鶴唳華亭》中的出色表現,為《安家》的爆火充分烘熱了市場。現如今,沒有腦殘粉就是一個明星最大的幸運,要不然你看看“肖戰”,人家這個年都是停工修養,他這個年過的焦頭爛額。

6.配角個個精彩,沒有一個掉線。這個真的很難得。不光安家天下靜宜門店的中介,就連旁邊的兩家野雞中介,那一個個人物形象也是躍然紙上、鮮活立體,而且“大寶”在《慶餘年》《完美關係》裡剛刷了優秀的存在感,“白主管”在《歡樂頌》《完美關係》裡也是有充足的存在感,業務能力都是專業線上的,在《安家》裡給觀眾的視覺衝擊還是相當有感的。然後客串的海清、郭濤、胡可、丁嘉麗、老嚴……這一個個的,一水的老戲骨,沒一個長著充錢進組的臉,這個劇組的底線還是有的。

7.劇情案例全是熱點關鍵詞,沒有一腳踏空的。整部劇不是社會熱點,就是外界對中介、行業好奇的所在,比如“凶宅”、“奇葩戶型”、“老洋房”、“野蠻鄰居”、“風水”、“富婆”、“小三”、“豪門”、“暴發戶”、“釘子戶”、“吸血孃家”、“潛規則”、“虛榮女”、“歷史名流”、“翹單”、“跳單”、“假離婚”、“異性合租”……環環相套。

8.結局溫情人性,符合主流價值觀。在這麼多熱點極端案例中,劇方必須表明自己的立場,而且要符合主流價值觀。人心向善,你中介不能一頭栽進錢眼裡,沒有良心和善意。賣凶宅要反覆強調“兇案”,幫助善良的房主爭取利益,幫助業務不強的店員提升能力,不給出軌的小三複合例會,不與出軌的有錢人同一戰線,幫助老嚴重開包子鋪,……處處體現了人間真情,是老百姓對這個社會的最後一點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