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之死:一场自导自演的历史迷局

《三国演义》中有4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庞统之死:一场自导自演的历史迷局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庞统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识到刘备在取荆州时必须装仁义,因为还要图将来刘璋的好感,但到刘璋这里就可以彻底撕破脸“逼宫”了。理论上,他只用“逆取顺守”4个字就将刘备轻松说服。武功上,他只用黄忠、魏延两位孔明不要的“末将”就实现了西川突围。

然而就在西川势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折,孔明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死亡恐吓信。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人向刘备密告说敌方有人要决涪江之水淹魏延、黄忠的前寨。还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这一情报不但救了刘备数万人性命,还斩了敌方主谋冷苞,化凶为吉。

庞统之死:一场自导自演的历史迷局

刚刚化险为夷,诸葛亮却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同一种星象,诸葛亮提出了第二种解释。而庞统对诸葛亮的“善意”嗤之以鼻,又进一步提出第三种解释:“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冷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真正是一象三说。

龙、凤的意见分歧让刘备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爱庞统这位能力超强的谋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第二天他还以自己的梦劝庞统说:“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向来果敢不信邪的庞统哪里受得了这种患得患失、软弱无能的言行,只见他回答说:“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又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说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贪功小人一般见识。不过就在庞统作这番慷慨陈词之时,他的忠心急转直下———不想再为刘备卖力。刘备现已愚仁愚义又愚信,全无可取之处了。

庞统之死:一场自导自演的历史迷局

由于庞统秉承忠义之德,从未作过篡夺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让位于孔明:一是为了不影响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推给刘备。为什么他的马“久乘,不曾如此”却突然前失蹄呢?难道他也开始起疑、怕死,情绪影响到马了?非也!他是看到刘备迷信这些,所以也玩了个自己将自己掀下来的戏法,以促使刘备为关心他而与他换马。骑上刘备的白马之后不但死得快,还可以将过失归于刘备。二是他选择死在“落凤坡”则又是反过来安慰宿命的刘备:我是命里该死,你也不必过分自责哟。三是庞统为什么要反复揭露诸葛亮的来信是出自妒忌呢?为什么在树木丛杂的小路上行军,却将魏延远远地安排在前队呢?自己手无缚鸡主力,守在更危险的后队有什么作用?贴着魏延走不行吗?原来。庞统是要用这一显著的行阵破绽向同行的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让功、让位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的险恶居心。

由此可见,孔明的确不是宠统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如果真要说其中有什么关联,那就是孔明先发射了一枚远程攻心导弹,但庞统随即作出了精准拦截。导弹真正的作用在于让庞统发觉了刘备愚仁愚义之外的怯懦和愚信,进而坚定了他反主的决心———庞统便应着弹声假摔了。

庞统之死:一场自导自演的历史迷局

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难。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更何况是个无名川将张任。

谁能想到,乱箭穿胸、肝脑涂地的窝囊死相竟然是一代凤雏精心策划的自杀方式,世间还有比这更能彰显大智若愚、舍生取义的行为语言吗?毫无疑问,庞统是当时唯一有才华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却在黎明到来之前毅然将接力棒传给了才识低一等、志向高一筹的孔明。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疑惑,刘备得了一龙一凤怎么仍旧没安天下?原来他只摸到了凤毛龙角,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他们。诚所谓:龙凤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