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與《五牛圖》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有人說傳統繪畫大多是粉飾媚權的,不像西畫那樣能揭露發聲,其實除開花鳥山水閒情逸致之外,傳統繪畫也不乏鞭撻諷世的佳作。有一幅流傳了四百年的奇怪古畫《三駝圖》,作者並非畫史上的大家,但因為這幅畫畫透了真實人性,這幅畫也與《五牛圖》等稀世珍品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這幅畫與《五牛圖》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三駝圖

這幅古畫之所以怪,怪就怪在畫中只畫了三個怪模樣的老頭,完全沒有傳統繪畫那種陽春白雪之感,作者李士達雖非大家名宿,但卻也是一個曾題名雁塔的孤傲進士。萬曆晚期世風不正人心諂驕,隱居的李士達由此畫了這幅怪畫來諷喻世人,他將畫中三人全部畫成又駝又醜的模樣,四百多年前竟畫出了現代漫畫的既視感。

這幅畫與《五牛圖》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三駝圖

李士達完成此畫後,贈予好友錢允治觀賞,錢允治看到這幅戲謔詼諧的諷世佳作之後大讚妙哉,略加思索在畫首加題一詩作為“註解”,這首詩更是將畫意詮釋得淋漓盡致。結合錢允治題詩再觀這幅怪畫就容易懂了,畫的是三個路上相遇的熟人,最右側的那個人正提著一籃東西快步前行,題詩交代此人姓張,趕路是為“提盒探親”而去。

這幅畫與《五牛圖》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三駝圖

畫面正中一人姓李,老李路遇前去探親的老張,便湊上前去作揖大聲招呼,引得老張側顧回應,老李問道“老張你提著一籃禮物這幹嘛去呀?”,老張邊趕邊答“探親去哩”,兩人正漫不經心地招呼幾句,後邊突然躥出來一個老趙,這老趙是又拍手又樂呵笑,但老張和老李卻都不認識這個老趙,那這突然冒出來的老趙他樂呵個啥呢?

這幅畫與《五牛圖》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三駝圖

老趙在兩人身後幸災樂禍地拍手大呼:還以為就我是個駝子呢,原來大家都是駝的呀,哈哈……為何畫中三老頭都看著畫得那麼怪呢,原來李士達把這路上偶遇的張李趙刻意都畫成了直不起腰的駝背者,難怪後又有陸士仁和文謙光題曰三人乃同病相憐皆為“折腰人”,但三段畫首題詞仍當屬錢允治的最為絕妙,錢允治以詩文見長,但錢允治所題多半並非他自己所擬,因為落款處他寫了一個“錄”字,若是看完李士達畫作之後即興而作的詩,應該不會用這個“錄”字。

這幅畫與《五牛圖》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三駝圖題詩

不過,無論畫首題詩是不是錢允治自創的,都無疑是對這幅怪畫的最佳解讀,尤其是最後那句似是井蛙之言、實則是黑色幽默式的批判。畫中駝背者即指折腰的“非直人”,意指摧眉折腰沒骨氣的世故者,畫中張李二人就是俗世中渾噩偷生的代表者,而老趙的出現讓這種世故更顯普遍,有種眾錯非罪的幸災樂禍之意,這種黑色幽默畫透了現實中的晦暗人性。

這幅畫與《五牛圖》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三駝圖

不過,這幅流傳了四百年的怪畫在如今看來,雖然只畫了三個老頭卻仍然能讓很多人看了之後感覺到羞愧,這三個直不起腰的老頭就如同揭開了世俗之人的真實面目,現代社會同樣遍地都是“非直人”,而“眾錯不責”心態的偷樂者更是不少。張駝就如同社會中那些毫無正直骨氣哈腰鑽營的人,李駝則是那種同樣渾噩偷生的代表,而趙駝則是巴不得天下人都和自己一樣駝背的陰暗者。

這幅畫與《五牛圖》一樣成為了傳世名畫

李士達

還有智慧的網友從另外的角度詮釋了現代的“駝背者”,有網友詩為證:

張駝低頭髮某信,李駝忙著刷某音,趙駝直播呵呵笑,手機面前無直人。

看來,這幅古畫三駝的形象還真是與現代人痴迷手機的模樣很是契合,不但畫透了真實人性還揭開了現代人沉迷手機的真面目,其實,現代人豈止是“折腰”呀,都成了脖子都直不起、抬不起頭的“同病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