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二戰,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今天全球的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來源自二戰的洗牌,比如聯合國的五常就脫胎於“三巨頭”的擴大化。同時,它也催生出許多知名的梗。

對於大部分中國網民而言,法國拿走常任理事國席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在許多人的認知中——美國擊敗日本;蘇聯擊敗德國;英國至少曾單獨對戰德國一年,法國這個幾周內敗北的國度,何德何能拿走一席?許多人還因二戰嚴重低估法軍的戰鬥力,甚至認為他們不過是歐洲二流。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科西嘉矮子曾是歐洲的夢魘】

但是,在大多人眼裡,法國一直是歐洲乃至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哪怕是盛產強軍的德意志,其軍事力量相比法國也不過伯仲之間。在波旁時期,拿破崙時期,甚至不久前的一戰時期,法軍都做到了正面擊敗德軍。

總體而言,德法之間,只能說互有勝負,絕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樣一邊倒。之所以形成這種印象,根本還是在法軍失敗得過於迅速。但就和蘇聯大清洗導致其軍官階層大失血,最後讓德軍長驅直入一樣。法軍在二戰中的羸弱,有著深刻的歷史、政治背景。

一戰的損失讓法國人普遍厭戰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進入近代後,戰爭不再只是國王、貴族、軍士的事情,全國人民無論男女老幼,都需要加入到戰爭之中。工業革命後,飛速增長的生產力,讓各國能供養得起龐大的常備軍。各國紛紛給這些軍人優惠政策,以讓他們與國家綁定。

在美國,只有兩種人擁有投票權,一是納稅人,二是軍人。彼時的美國人,很自豪本國的義務兵傳統,認為他們像古羅馬人一樣,平時耕種,戰時拿槍。將軍在退伍後,並不比一般的士兵高貴。所有的軍人都能投票,窮人也有機會參與到公共事務中,這讓國家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在德國,人們建立了一整套義務教育體制,旨在培養合格的戰爭配件。這套法則約束每一個德國人,無論容克貴族,還是一般民眾都對軍人有著極高的嚮往。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這種將從軍視為榮光,全民尚武的社會環境,是公民社會的戰鬥力源泉。越是將士兵視為榮譽身份的社會,越是對戰爭毫無恐懼的社會,越是容易進入戰備狀態。

可是,經歷一戰的法國,已然元氣大傷,甚至比戰敗的德國更嚴重。法國軍人死亡131.5萬、傷殘超過280萬,戰時生產和前線勤務等原因導致勞動人口損失136.5萬人。這相當於,一口氣消滅全國1/6左右的人口,更糟糕的是,損失的人口主要為青壯年。大巴黎地區號稱“三分之一的青年瘸腿,三分之一帶著假面”。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活下來的人,也不得不繼續為戰爭的餘波買單——戰爭讓法國的326萬公頃農地撂荒或毀於戰火,300多萬青年以及400萬頭家畜被軍隊徵用。作為主食的小麥,產量銳減,由戰前的869萬噸,下降至366萬噸。所有的公民都只能在規定時間內,領取固定的口糧。

更糟糕的是,工業生產遭受重大打擊。法國東北部的工業基地幾乎完整地淪入敵手或成為戰區,這使法國東北部工業遭受徹底毀滅。據統計,法國東北部因交戰和德軍破壞,有工廠、住宅等22萬棟建築被摧毀,34.2萬棟被部分破壞。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軍隊大量抽調男子入伍 迫使工廠僱傭女工

戰爭也讓法國大舉借債,以謀求渡過艱難歲月。據統計,僅英美兩國持有的法國債券,就達到70億美元。瞭解法國的損失後,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其在戰後,瘋狂地要求德國付出鉅額賠款。並不是完全出於報復普法戰爭的心態,更多的是現實需求的迫切。

但經濟可以恢復,死者卻不可復生。士兵能用義肢輔助行走,卻永遠無法再擁有真正的手腳。戰爭的傷痛折磨著這個曾經的歐洲霸主。它意識到和同級別的歐洲國家打仗,完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這點在戰後,逐漸形成共識。也是因為這個共識,讓法國錯失擊敗納粹的最佳時機。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法國在納粹上臺伊始,完全有能力阻止它


戰術思想沒能更新


當法國人終於意識到,無法依靠外交手段解決問題時,為時已晚。納粹已經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甚至與蘇聯協作染指波蘭。面對已經完全恢復巔峰狀態的德意志,法國完全沒有戰意。財政撥款修建了赫赫有名的馬奇諾防線,希望用積極防禦的手段逼退德國人。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德軍只能從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這三國繞進法國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的看法相反,法國並非沒有預料掉德軍會繞過馬奇諾防線。或者說,馬奇諾防線的目的,本就是迫使德軍迂迴。一戰時,德軍曾經通過史蒂芬計劃,快速推進到法國境內,差點擊敗法國。法軍對這場過去不過十幾年的戰役記憶猶新。所以,建設馬奇諾防線,讓德軍無法直接從德法邊境突破,只能從低地三國迂迴。屆時,法軍將在低地迎擊德軍,避免將戰火燒到法國本土,重蹈一戰覆轍。

按照法軍原本的估計,德軍可以擊敗阿登地區的守軍,但是會被馬斯河防線困住。德軍要想突破馬斯河,必須依靠重炮部隊的支援,而重型火炮輸送困難,抵達前線至少需要十天。屆時,法國境內的法軍就有足夠的時間支援,迫使德軍在境外與法軍決戰。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一戰的慘痛回憶,讓法軍使出渾身解數避免本土作戰

可惜,法軍千算萬算,卻忘記了這十幾年的時間,戰爭科技以及軍事理論早已突飛猛進。德軍已經在之前的戰鬥中,掌握閃擊戰的奧義。坦克被集中在一起使用,每輛坦克攜帶的主炮也很好地彌補了沒有炮兵支援的劣勢。結果馬斯河防線被突破,法軍不得不在境內戰鬥。


巨大的差距,與法國的失敗情緒

隨著戰火燒至法國本土,全國上下立刻瀰漫出一股濃郁的失敗情緒。雙方現存的紙面戰鬥力差距實在過於巨大,再不復一戰時的勢均力敵。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梅塞施密特戰機

雙方差距最大的部分要屬空軍。德軍的幾個集團軍中,B集團軍擁有1,815架戰鬥機,487架運輸機和50架滑翔機的支持,另有3,286架作戰飛機為A和C集團軍提供了支持。德國空軍還是當時世界上,經驗最豐富,裝備最齊全,且訓練度最高的空軍。盟軍的總數為2935架飛機,大約是德國空軍的一半。

陸軍方面,德國在開戰初期,動員了420萬人的部隊,這些人員被劃分為157個師。其中,135個師被指定用於進攻。5月和6月在西部的德軍還部署了約2439輛坦克。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戰爭初期,德軍的坦克優勢並不明顯,但勝在集中使用

在這400多萬軍隊中,有45%的人至少40歲,50%的士兵中僅接受了幾周的訓練。在1940年,只有10%的德國軍隊是機動化的,只能召集12萬輛車,而法國軍隊則有30萬輛。德國的大部分後勤運輸都是由馬拉車輛組成的。在1940年可用的德國師中只有50%已做好戰鬥準備,通常認為這時的德軍比英國和法國軍隊甚至1914年的德國軍隊的裝備更差。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但從紙面上看,英法陸軍無疑佔盡優勢。可是自家人知自家事,相較於德國,法國的“一戰創傷”癒合更慢,可以從軍的“適齡男子”只有德國的一半。而且,阿登的戰鬥極大地打擊了法國的自信心。面對還沒有完全準備完畢的德軍,法國就開始力不從心,若是剩餘的德軍也完成動員,法國肯定會失敗。

在這種悲觀的氛圍下,法國政治黨派間的內鬥也讓法國公民們深感失望。戰敗的陰影讓法國在左派和右派之間,發生痛苦的分裂。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容克戰機

此前,受到一戰債務以及美國大蕭條的影響,法國內部的左翼勢力抬頭。他們控訴戰爭,要求社會實現平權,針對教會、資本家、勳貴的財產徵收重稅,發給因經濟危機而失業的工人。一戰前,左翼政黨更是通過工人的支持,已經成功地奪取了政權。這激發了許多保守派人士的擔憂,甚至有人認為大革命將會重現。

在和平時期,這種矛盾可以隨著經濟的回暖與黨派之間的互相妥協,逐步化解。但是,在戰爭時期,這個問題反而會被擴大化,尤其是前線傳來敗績的前提下。這種惡化慢慢地蔓延到法國軍隊和政治領導人之間的關係。法國軍隊主要是保守派,不信任此時執政的進步主義黨派。法國政客們也不相信,這些“頑固、守舊”的將軍們的判斷。法國軍官更擔心來自國內的革命,而不是德國入侵。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法國的政壇與軍界無法達成合作 內鬥的傳統困擾著老大帝國

例如,魏剛將軍更關心的是在德國入侵後保持社會穩定,而不是真正與德國人作戰。後來許多人指責一些法國將軍是叛徒。法國領導層最大的弱點也許是他們沒有真正的戰爭領袖。正如某位法國人在1942年所說的那樣,他們“沒有丘吉爾”。

這種消極的心態極大地磨損了法軍抵抗的意志。最終導致十幾年前的戰勝國,在短短6周內戰敗,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二戰法國為何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敗給納粹德國?原因令人唏噓


結語

法國本身算不得弱國,甚至長期霸佔歐羅巴霸主地位。可惜,一戰的創傷太過慘痛,再加上戰後經濟危機導致社會嚴重撕裂,執著於內鬥勝過外戰。軍隊也因一戰過去,而逐步懈怠,沒能跟上德軍的戰略、戰術思想更新。導致法國遭受了最屈辱的歷史——被德國全面佔領,本土僅剩一個傀儡的維希政權。

值得諷刺的是,正是由於沒參與接下來的戰鬥,法國保存了大量的青壯年。這為將來法國的經濟騰飛做足鋪墊。隔壁的英國在法國投降後,獨立與納粹交戰一年,直到希特勒啟動巴巴羅薩計劃。許多人因此認為某種程度上,英國比蘇聯更值得尊重,因為蘇聯並非孤軍奮戰。但英國也付出慘痛的代價,二戰後的英國徹底退出一線舞臺,淪為五常墊底。很長一段時間,歐美都會用“英國病”指代、諷刺一個國家的左傾。真應那句古話——福兮禍所致,禍兮福所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