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毕飞宇《玉米》三部曲读后感


零落成泥碾作尘——毕飞宇《玉米》三部曲读后感

1.

毕飞宇被称为最会描写女性心理的男作家,其《玉米》三部曲,毫无疑问是迄今最体现他写作风格和人性思索的作品。《玉米》曾获2001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一直被作为难得的中篇佳作被读者推崇。2011年该小说的英译本获得了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以及于2018年9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足以证明该小说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历经不衰,甚至脱离了原有的时代标签,作为艺术作品流传和保存。

2.

《玉米》的开头带着一种农村题材作品少有的狠辣和嘎嘣脆,不似以前大多乡土作品的圆融,有着被太阳一照,看着金色的麦场就要伸懒腰的感觉。而且中篇的优势在这里极尽体现:有七个女儿的支书家庭,终于添了一个男孩小八子,这高兴带着一种急于昭告天下的意思。但是有意思的是,最高兴的不是这个家的母亲,而是大女儿玉米。“长幼不只是生命的次序,有时候还是生命的深度和宽度。说到底成长是需要机遇的,成长的进度只靠光阴有时候反而难以弥补。”

她最为长女通晓的不仅是农村女人作为女人的所有隐私,还有如何在这片贫瘠之地活出价值的自我心得。

她开始抱着小八子挨个挨个的在别的妇女家门口串门。当然是为了招摇,不过更主要的还是为了示威的作用。她的支书父亲是个在农村价值体系浸淫良久的人,连在家里也要引用语录,过个春节还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她的父亲利用职权玩弄女色,搞得村民们长期敢怒不敢言,而玉米抱着小八子依次到那些和父亲有私情的女性门口再次耍威风,一来是为母亲报仇,好像是这些女人们主动勾引她父亲似的;二来堵住悠悠之口:耍弄权术怎么了,现在我们家应有尽有,连被大家嘲笑的七仙女之后都添了男丁,你们再委屈再不忿,也只能面上恭维内心愤恨而已。是个不折不扣的狠角色。

玉米此时还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女,但已经是一个成长中的权利动物。她和乡里最有出息的飞行员好上的那一段,读起来是有些情窦初开的忐忑意思的,让读者一起提着心揣测飞行员来信的每一个字,也为她的每一封信件被私自传阅而抱不平。但是对于玉米来讲,这段感情带来更多的还是炫耀和满满的虚荣心。“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恋爱是白纸黑字,一竖一横,一撇一捺的,这就更令人神往了。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玉米的恋爱才更像恋爱,具有了示范性,却又无从模拟。一句话,玉米的恋爱实在是不可企及。


零落成泥碾作尘——毕飞宇《玉米》三部曲读后感

等到这一段感情终于在三天三夜的小厨房后面的相处落在了实处,命运在此时又突生骤变,父亲的支书职务因被卸下了,而且乡下人的忍耐和爆发具有同样力度:他们乘着晚上看电影,有计划的把玉米的两个妹妹侮辱了。而且就是那几个曾经被他们父亲侮辱的女人家的男人,让他们把以前那些威风和得意,带着血泪灰尘生生自己无声的吞咽下去。这对于玉米的打击也是直接的,要和她信誓旦旦手牵手的飞行员从此销声匿迹。对于玉米一家,沦落不是一个简单发生的动作,而是一段长久的不能动弹的状态了。

但是玉米不是等闲的姑娘。她头脑异常清楚,带着几乎就义的英勇和决绝,嫁给了一个和父亲年纪相仿的县级干部,她们王家终于靠着长女又重新“抖”了起来。玉米这时终于光荣完成了她长女如母的义务,再次留给王家庄人一个不可逾越的梦想。只不过以前她的梦想是在天上和飞行员一起自由遨游,可是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她的根在这片土地扎的太深,深得超过她自己想像,深得她想拔也拔不出。

3.

相比之下,三女儿玉秀的故事就轻俏很多。大概是因为她的人也生得娇俏的缘故,日子在她这里从来都是轻而易举。被村人侮辱当然是一个无法摆脱的噩梦,但是这噩梦之所以不能忘却,还因为她有一个对她充满了认真的敌意的妹妹。她妹妹当众说出她被人侮辱的事实,并且给她起了一个“尿缸,夜壶”的充满暗示的外号。旁人想刺而不敢刺的角落,被自己亲姐妹轻而易举的刺破。闷棍从自家里开打,完全没有还手余地——或者她要是愿意思考一下的话,这闷棍的始作俑者根本就是自己的父亲。当然思考不思考结局都是一样的,玉秀不得不离开王家庄去投奔大姐玉米。

作者在这里把这家女儿的心态放进了一个不可解的权利的迷宫里面:有且仅有一人能够掌握话语权和实现控制。玉秀的心眼原来全部都在穿衣打扮上,她娇美的外表从来都是她的利器给她带来通路,只是在大姐玉米这里行不通。她必须全心全意的向大姐臣服,才能获得怜悯和收留的一席之地。要不然,大姐玉米凭什么要将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她分享呢?姐妹又如何?她们的爹妈也未曾为她们多考虑半分。给她起外号的妹妹或许是不懂事的恶毒,玉米却是懂事后的老谋胜算的冷酷。玉秀当然可以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她选择了后者。

但是她还是一个16岁的小姑娘。你可以让她听话,让她可以停止那些傻里傻气和大姐作对叫板讨人嫌的小动作,但是你不能和她深明大义,不能阻止她少女般梦幻而又并无深刻恶意的轻浮言行。她恋上了玉米丈夫前妻所生的儿子,而这段感情无论从道德还是伦理都存在着显而易见不可逾越的鸿沟。

零落成泥碾作尘——毕飞宇《玉米》三部曲读后感


郭左不说话。玉秀也不说话。可玉秀其实还是说了,女孩子的头发其实都是诉说的高手,一根一根的,哪一根不会诉说衷肠?玉秀在梳头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混乱,充斥着犹豫,警告,还有令人羞愧的自责。玉秀清楚地知道自己又在作怪了,又在做狐狸精了,一直命令自己停下来了,以玉米的口吻命令自己停下来。但是,欲罢不能。”

“饭桌上的沉默在玉秀的这一边不免有了几分特殊的意味,带上了紧张的色彩,隐含了陌生的快慰和出格的慌乱,不知不觉已经发展成秘密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秘密都是感人的,带有鼓舞人心的动力,同时也染上了催人泪下的温馨。”

但是最最冰冷彻骨的事情发生了,玉米看出了两人眉眼间的端倪,郑重其事的告知郭左,玉秀曾经被村人侮辱的事实,她料定了郭左会承受不住,可是她没有想到承受不住的郭左要捞足了本钱才走。郭左走后不久,玉秀就怀孕了,而且好长时间还不自知。这时候她已经不是在有仇必报,报之而后快的王家庄了,这里的人文明得多,这里的人报复手段也曲折得多。以前相中了她给自己儿子的大姐看出了她的秘密,一方面说要帮她找医生解决,一方面给她带来补品补身,当她腰身迅速飞长又左右推脱的撒手不管,让玉秀,连带着她的姐姐玉米,成为玉秀工作的收费站秘而不宣的笑柄。

而最后,姐姐玉米的处理方法照样的雷厉风行:玉秀一生下婴儿,看都不让她看一眼,就送走,而玉秀被证明永远都做不成玉米的左右手,而失去价值销声匿迹。而这次,是真的要销声匿迹了,她永远也回不到王家庄或者县城继续生活。

4.

三部曲中的《玉秧》是读起来最最艰涩的一篇。有人说是因为心理描写过于细碎,但是作者后来同样细碎的心理描写在《推拿》中发扬光大,成就了另一篇佳作,所以细碎并没有错;有人说是因为整个故事过于松散,主角不鲜明,这个倒是略微有些可能,但是玉秧本来也就是一个不处在舞台中心的人物。

玉秧的起点其实是非常让人耳目一新充满期待的。她作为王家不声不响的不值钱的幺妹子,本来并无任何引人注目之处。但是她爱读书,死记硬背是否是有效的学习途径另当别论,但是她考进了人所羡慕的师范学校货真价实。连当上了干部的大姐玉米都来摆酒庆贺。可惜玉秧天然呆得很,对于玉米半是威风半是爱怜的数给她一沓票子,也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受宠若惊。

本来读者以为呆人有呆福,玉秧这样梗实的秉性能够让她趟出一条和几个姐姐不一样的路来,毕竟在师范学校读书就相当于半个城里人了,她终于可以走出父辈那片低沉逼仄的天地,让那些浑浊不清的人和事在她背后逐渐追赶不上,从而自行散去。然而读者失望了。

零落成泥碾作尘——毕飞宇《玉米》三部曲读后感


开头的几幕都是茶杯里的风波:班上有更出众的女孩子庞凤华,班上还有出众的诗人男同学楚天。懵懂也好,愚钝也罢,玉秧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是不可以明哲保身。后来庞凤华钱被偷(其实只是放错了地方),玉秧和另外的三个同学处于同样曲折然而无辜的态度,纷纷将钱寄回给班主任,玉秧这时才慢慢体会到一些生活的艰难之处——原来麻烦有时候就是这样不请自来。

然而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庞凤华因为和班主任谈恋爱所以格外娇纵,在她不问缘由的当众甩给玉秧一个大耳光之后,终于遭到了玉秧的报复:玉秧认真记录下庞凤华每次和班主任约会的时间,形成一个十分有效有规律的记录,并把这个记录交给了学校卫队负者人魏向东。八十年代初期的校园里容不下这样有可能传为风纪问题从而影响学校名誉的事情发生。班主任和庞凤华被逮个正着,玉秧终于报仇成功。

但是这个故事读起来是那么的不爽快。因为玉秧始终处于一种不可解的混沌状态:别人对她好,她唯唯诺诺,别人欺负她,她还是唯唯诺诺。那种从王家庄带来的浑浊的灰尘原来力量这样强大,他们扑撒在玉秧的每一条骨头缝,让她永远做不了一个潇洒自如的人。只能傻乎乎的做好事,傻乎乎的当坏人。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当坏人,你仍然觉得她傻乎乎,你仍然不想和她有更多的沟通和交集。

5.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对于《玉米》三姐妹的评述非常精彩。“姐姐玉米是宽阔的,她像鹰,她是王者,她属于白天,她的体内有浩浩荡荡的长风;而玉秀和玉秧属于夜晚,秘密的、暧昧的、交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夜晚,玉秀如妖精,闪烁、荡漾,这火红的狐狸在月光中灵俐地寻觅、奔逃;玉秧平庸,但正是这种平庸吸引了毕飞宇,他在玉秧充满体积感的迟钝、笨重中看出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觉。”但是,说真的,读者读玉秧的时候竟然开始怀念起玉米手起刀落从不累己累人的作风,甚至觉得有玉米这样一个女儿原来是多么让人感念的一件事。而且要不是玉米,她的几个妹妹有可能更加的没有出头之日。

玉秧的蠢笨还表现在于对于世事的完全无知,她让学校卫队负者人魏向东接二连三的性侵后,而且还不断给自己找理由,觉得自己知道分寸得很,一不是傻,二不是和魏向东交易,进行得有礼有节。

整本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非常的不体谅读者,尤其是玉秧的故事如鲠在喉。因为玉秧分明还是没有成型的一滩泥,她有可能就此任人拿捏下去,也有可能突然像终于被蒸熟的馒头,长白壮大,再也看不见以前皱巴巴蔫呼呼的痕迹。都有可能。但是似乎也都再无所谓了。看过浩瀚长空中的鹰,妖精般胆小又伶俐的狐狸,选择这个有着似是而非的笨拙和敏感的田鼠做结束,完全不是读者期待的样子。或者大胆说一句,读者觉得不可能——怎么能够因此就一落不起?女性的生存空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带来任何的提升?

零落成泥碾作尘——毕飞宇《玉米》三部曲读后感


时代的烙印是任何一个故事逃脱不出的范畴。它规整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是整个故事存在和推动的理由。在玉米和玉秀那里,时代只是一个模糊的背景。玉米的种种举动,不管是带着小弟弟到处闲逛,还是和飞行员谈恋爱,最后嫁给年长很多的老干部,都有一种特定环境下的扬眉吐气的恶狠狠。你可以不赞成,但是你无法充分辩驳她紧跟主流积极奔赴前程的做法有错。而且她一个弱女子带着那样光复家业的决心和隐忍,让你不得不佩服。

玉秀相比就让人怜爱很多。她无非是一个普通的漂亮女孩子,理所当然的用这美貌赢得大家的关注和宠爱,然而命运的耳光实在太狠。承担了父亲的过错,被侮辱了之后还要继续被家人践踏;投奔大姐玉米,又没有学到玉米那一套深沉的心机和处世哲学;谈了一场跨越伦理的恋爱,可是因为身体快过脑子,给自己带来更深更长久的伤害。她是她们家的可怜人,是用来献祭给她父亲的过失和大姐的野心的牺牲品,而她没有丝毫力量可以逃脱。

终于到了玉秧这里,以为可以逃脱成功,来到新世界做人,可是大家都忽略了环境对人心智的蒙蔽和束缚。她在新的环境里成为边缘人,成为一个见不得光的田鼠,吱吱咕咕,永远在角落。有时候被人踢上一脚,有时候她也咬人一口。不知道哪天被人踢得狠了送了命,也不知道哪天咬人咬的狠了,把自己搭在里头。这个不见光的所在成为王家女孩子命运最后的余音,实在让人不甘心,也不忍心。

不过,能不能理解成:她们这几个女孩子作为大时代浪潮下披荆斩棘时带起的灰尘,虽然微小,但是也竭尽自己所能奋力舞动了一次?当然没有尘埃落定,因为生活的浪潮不息,只要人还在,故事总还有转机;我们也不希望看到尘埃就此落定,这几个女孩子成为被时代碾过的毫无悬念的泥土。停在低谷,也许就是让她们可以继续朝着光明的山峰走下去。


零落成泥碾作尘——毕飞宇《玉米》三部曲读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