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切克:蘇聯的武裝入侵徹底打碎了一個國家的希望

作為東歐地區的兩個兄弟國家,捷克和斯洛伐克在一戰期間通過合併成功獲得了獨立。但隨著二戰的爆發,捷克斯洛伐克相繼遭遇被西方出賣、被納粹侵佔並分裂的悲慘命運;直到二戰末期,捷克斯洛伐克才在蘇聯的幫助下重新合併。不過,由哥特瓦爾德為首的捷共執政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後也不可避免地淪為了蘇聯的一個“衛星國”。

杜布切克:蘇聯的武裝入侵徹底打碎了一個國家的希望

宴會上的勃列日涅夫(手搭椅背者)

進入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時任捷共第一書記、捷克斯洛伐克總統的安東寧·諾沃提尼遭到了來自民眾和黨內的雙重批評。由於諾沃提尼在經濟、農業和工業等方面完全照搬蘇聯的發展模式,導致六十年代的捷經濟遭遇嚴重困難;而捷共和民眾則把困局產生的原因全部歸咎於諾沃提尼。

最終,諾沃提尼在一片罵聲中卸下了捷共第一書記的職位(但保留了他總統的職位),轉而由杜布切克擔任。杜布切克上臺後隨即便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力求要根據本國自身的現實條件,建設一個全新的、民主的捷克斯洛伐克;並強調不能再套用“傳統公式”(暗指蘇聯模式)。

杜布切克:蘇聯的武裝入侵徹底打碎了一個國家的希望

杜布切克(左)和勃列日涅夫(右)

杜布切克領導下的改革雖然是自上而下的、全面的,但他還是沒有忽視與蘇聯和華約的關係:他一再強調要把發展同蘇聯和華約國家的兄弟關係放在捷克斯洛伐克外交政策的首要地位。在決定改革之前,杜布切克還曾專門訪問蘇聯,並與勃列日涅夫進行了單獨會談。訪問結束後發佈的公報顯示:蘇捷兩國領導人的會談非常友好和真誠,他們在討論的所有問題上都達成了一致。

僅從這份公報來看,杜布切克的改革計劃似乎得到了勃列日涅夫的認同。但誰曾想,事實並非想象的那樣!杜布切克返回國內後,克里姆林宮隨即發表了針對捷共措辭激烈的批評。莫斯科認為杜布切克的改革是企圖違背社會主義,是對蘇聯的忘恩負義之舉。

很快,捷克斯洛伐克也做出了回應。布拉克並不認同莫斯科的觀點,並刊發了回擊文章:大意為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內的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政策並不應該理所當然的淪為蘇聯的附屬產物,也不能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自主選擇汙衊成是在違背國際主義。

杜布切克:蘇聯的武裝入侵徹底打碎了一個國家的希望

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可想而知,杜布切克的這番觀點被當時正在針對東歐國家大力推行“有限主權論”的勃列日涅夫看到後是怎樣的感受!被觸怒了的後者並沒有考慮通過政治途徑與杜布切克溝通,而是立即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組織了一場規模浩大的軍事演習,意圖用武力威脅來阻止捷克斯洛伐克“脫離蘇聯”。

這場軍事演習隨即就在捷克斯洛伐克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一些反捷共勢力藉機抬頭,開始在捷國內大肆煽風點火。他們一度號召“當有外部武裝勢力干涉捷改革時,就應該拿起本國的武器予以回擊”。但捷共對於這一號召表現出了足夠的謹慎,並沒有公開表態支持;但是這一號召卻進一步激怒了蘇聯,莫斯科隨即圍繞捷克斯洛伐克問題展開緊急討論。

杜布切克:蘇聯的武裝入侵徹底打碎了一個國家的希望

彼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民眾

事態發展到1968年7月中旬,以蘇聯為首的五個東歐國家給捷共寫了一份聯名信。他們在信中雖然表示不會干涉捷內政,但布拉格應該把本國當前的局勢定性為“反革命行為”,並指出這種行為已經不再是捷克斯洛伐克一個國家的事情。聯名信的言外之意實際上就是說蘇聯不會坐視不理捷克斯洛伐克當前的局勢發展,干預是必須的。

在隨後的日子裡,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多次圍繞捷克斯洛伐克問題進行了討論,並簽署了一份共同聯合聲明,危機似乎正在慢慢消退。但令人意外的是,8月20日晚間十一時許,一架偽裝成民航的蘇聯飛機以突發故障為由突降至布拉格機場。降落後,從飛機上下來的蘇軍突擊隊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佔領了這座機場......

緊接著,在時任蘇聯陸軍總司令巴甫洛夫斯基將軍的指揮下,近三十萬華約國軍隊(以蘇軍為主)帶著包括主戰坦克在內的八千餘輛裝甲車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蘇軍用了短短六個小時便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杜布切克被捕、數十萬捷軍隊全部繳械投降。就連一直密切關注著華約動向的北約對這次軍事行動也沒有反應過來。

杜布切克:蘇聯的武裝入侵徹底打碎了一個國家的希望

一名布拉格男子怒斥蘇軍的入侵行徑

誠然,勃列日涅夫如願以償的通過武裝入侵阻止了杜布切克的民主化改革,也使蘇聯的霸權威嚴達到了頂峰;但這次武裝入侵同樣也為日後蔓延至東歐全境的政治劇變埋下了伏筆,以至於最後引發多米諾效應而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