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和庞涓对战,为何2次都中“围魏救赵”计,庞涓这么不堪吗?

庞涓和孙膑本身是鬼谷子门下的师兄弟,但他们出来之后,并没有相约共事,而是成为了仇家,这点就要从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说起了。

而在两人争斗中,庞涓曾经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败给了孙膑,孙膑两次都用了“围魏救赵”的计谋,庞涓第一次中招就算了,为何第二次还中招?最终落得身死的下场。

关于这点,就要从庞涓出师开始说起。

孙膑和庞涓对战,为何2次都中“围魏救赵”计,庞涓这么不堪吗?

庞涓得志,使他产生除掉孙膑的欲望

孙膑同庞涓都是鬼谷子门下的学生,而孙膑还是庞涓的师兄,他们两人在那里学了很多的兵法知识,本领自然增长不少,但庞涓始终差于师兄孙膑,他虽然内心嫉妒,但明面上还是尊敬师兄,两人整天称兄道弟。

恰巧那时候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起来,魏国的国君魏惠王也想效仿,于是掷千金,寻贤能之人。

庞涓恰好是魏国人,他先出师,当时他也力邀自己的师兄孙膑,不过孙膑以兵书还没学好拒绝。

庞涓就说:“日后若被魏王重用,必将举荐师兄,共谋大事。”孙膑听后十分感动,这也让孙膑对他的信任增加了不少。

孙膑和庞涓对战,为何2次都中“围魏救赵”计,庞涓这么不堪吗?

庞涓去到魏国之后,他不仅经过了魏惠王的考验,让他成为大将军,操练魏国的士兵,而且经过几年的征战,庞涓打败了宋国、鲁国、卫国等大大小小的国家,让他们称臣,而且连齐国这样的强国也败在他旗下。

这直接让庞涓骄纵起来,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无敌了,简直就是管仲在世,不可一世。这种骄纵的心理,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虽然那时候风生水起。但他还有一个很大的心结,就是他那称兄道弟的师兄孙膑,他深刻知道,如果孙膑出山,处在他对立面,他一定会败给师兄的,于是他萌生了杀死孙膑的想法。

恰好那时候,孙膑出山了。

孙膑和庞涓对战,为何2次都中“围魏救赵”计,庞涓这么不堪吗?

陷害孙膑,迫使两人处在对立面

孙膑出山后,他还记得师弟庞涓说过会举荐于他,于是他往魏国方向前去。

不想,魏国还没到,他就是被魏惠王派去的人抓住,原来是庞涓向魏惠王举报孙膑暗中投靠齐国。

魏惠王也没有查清此事的真假,他就直接相信了庞涓,打算处死孙膑。

不过庞涓此时却假情假意跑出来为孙膑求情,最终孙膑免除了死刑,被判膑刑。孙膑还很感谢庞涓的相助,毕竟庞涓不仅没有因为孙膑“有罪”而抛弃他,还尽心照顾。

实际上,庞涓就是想拿孙膑的《孙子兵法》,毕竟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他的《孙子兵法》还是没有公布于众。

孙膑和庞涓对战,为何2次都中“围魏救赵”计,庞涓这么不堪吗?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孙膑很快就知道庞涓就是个奸诈之人,他设逃到了齐国,两人间的争斗,就从齐国和魏国两者争斗中展现。

而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是最好的体现。别看孙膑已经是无法行走之人,但论起运筹帷幄,孙膑真的是完爆了庞涓。

两次战争中,庞涓第一次就中了“围魏救赵”之计,齐军面对赵国的求救,没有直接加入魏军和赵军的战斗,而是直奔魏国的国都大梁。

魏惠王发觉齐军来袭,赶紧命令庞涓领兵回防,不想庞涓带领着疲倦的魏军回防,半路就遇到埋伏好的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孙膑和庞涓对战,为何2次都中“围魏救赵”计,庞涓这么不堪吗?

在马陵之战中,魏军攻打韩国,此次韩国也向齐国求救,孙膑再次运用“围魏救赵”之计,只不过此次救的是韩国。

庞涓同样领兵回防,不过他想依此机会,同都城的太子申领兵会师,一同消灭齐军。

那时候庞涓很有信心,毕竟魏军那时候确实很强大,而且齐军听说了魏军前来,多次退兵。退兵过程,灶台由十万变为五万,后来只有两万,这说明齐军的军心不稳,跑了不少人。

不想,这是孙膑设下的陷阱,让庞涓以为齐军军心混乱,好入他的圈套。最终庞涓信以为真,领兵到了马陵之地,不想乱箭来袭,此时庞涓发觉已经无法逆转,自杀而死,接着军队群龙无首,魏军大败。

孙膑和庞涓对战,为何2次都中“围魏救赵”计,庞涓这么不堪吗?

结语

庞涓的兵法不及孙膑是公认的事实,而他两次中了“围魏救赵”之计,完全是其自大造成。

毕竟第二次中招的时候,他是希望领兵回防,同时消灭孙膑带领的齐军,但他却被孙膑设下的表面现象欺诈,最终落败。

庞涓就是仗着自己有着训练有素的魏军,因而趁着齐军的假退,追击过去,如果他当时冷静下来,大可派兵固守都城大梁,再安排军队围攻韩国,也不会落得身死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