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曆丨驚蟄:春雷一聲響,萬物齊生長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今天,我們迎來了驚蟄節氣。

  驚蟄古稱“啟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故驚蟄時節,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也將進入春耕季節,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的景象。

萬年曆丨驚蟄:春雷一聲響,萬物齊生長

  驚蟄三候

  一候桃始華:桃花的花芽在嚴冬時蟄伏,於驚蟄之際開始開花。陽和發生,自此漸盛。

  二候倉庚鳴: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三候鷹化為鳩: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只有斑鳩飛出來,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意為春氣溫和,連鷹都變得像斑鳩一樣溫柔了。

    驚蟄習俗

  吃梨

  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

  一說為“離家創業”之意,寄託“努力榮祖”之念;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一說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也有人說“梨”諧音“離”,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打小人

  驚蟄象徵農曆二月的開始,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

  小人也會在此時惹事生非,言語傷人。所以在驚蟄這一天打小人更能驅趕黴運,保全家幸福安康。

萬年曆丨驚蟄:春雷一聲響,萬物齊生長

  祭白虎以解是非

  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驚蟄這天都會出來覓食吃人。犯白虎者這一年內,會經常遭到小人的算計,引發各種不順。大家為了祈求一年順利,就在驚蟄祭祀白虎。

  祭白虎時,用紙畫一隻白老虎作為神像,需以肥豬血餵飽它,讓它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然後用生豬肉塗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得它的嘴佈滿油水,不能開口說人是非。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

  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表達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驚蟄養生

  1、養陽護肝少吃酸

  此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比如:瘦肉、雞肉、雞蛋、春筍、菠菜、芹菜、牛奶等。

  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胡椒也應少吃。應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芥菜等。

  此時肝氣正旺,易傷脾,故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易養脾胃。

  2、驚蟄時節多吃梨

  驚蟄乍暖還寒,時而也較乾燥,人常有口乾舌燥之感。我國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梨的吃法也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

  注意:梨子偏寒,老年朋友一次別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脾胃虛寒及血糖偏高之人,則要少吃生梨。

萬年曆丨驚蟄:春雷一聲響,萬物齊生長

  3、常吃抑菌食品

  氣溫回升,細菌、病菌等微生物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宜常吃點清熱解毒的“抗菌”食物。比如大蒜、大蔥、馬齒莧、蒲公英、蜂蜜、綠茶、香菇等,它們大多享有“天然抗生素”之美譽。

  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芥藍、西藍花等新鮮蔬菜和柑橘、檸檬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

  4、多喝水多吃時令野菜

  初春也是容易“上火”的季節,如遇上少雨乾旱,體質更易偏燥。此時最好能晨起一杯水,可幫助排除毒素,還能維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構成抵禦感染的屏障。

  另外,平時像綠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飲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多喝一些。

  驚蟄後野菜長勢良好,如薺菜、苦菜、馬蘭頭等,可適當多吃。野菜大多營養豐富,還富含維生素C及有助防病的活性成分,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抵禦病菌的侵害。

萬年曆丨驚蟄:春雷一聲響,萬物齊生長

  更多驚蟄健康養生內容,盡在萬年曆APP,趕緊掃描二維碼下載萬年曆查看吧!或者打開手機應用商店,搜索並下載萬年曆,更多精彩等著你!

  萬年曆 | 驚蟄寄語

  春雷始鳴,萬物生長。

  度過了隆冬的嚴寒、穿越黑暗的煎熬。寒凝蕭瑟的大地,開始漸漸卸下枯黃的外表,重新披上豔綠的新裝。山野田陌,都在這仲春時節重新換髮生機。

  春雷始響,冬眠的蟄蟲被雷驚醒,萬物開始復甦,喚醒了春天的夢,迎來了繁花似錦的春。此時正是陽光正好、氣溫回升、雨水增多、溫風如酒的醉人時節。

  暖風吹來,春光明媚,萬物蠢蠢欲動。經過一冬的“蟄伏”,磨礪自強,新的一年,更要一飛沖天、一鳴驚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願你不負春光,不負自己,為了夢想,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