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野菜十几元一斤,再贵也喜欢吃!

开春后卖几十元一斤,市场前景看好,为何没有大规模种植?

开春野菜十几元一斤,再贵也喜欢吃!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不仅带给人们希望,也带来了各式各样鲜嫩的野菜,荠菜、香椿、春笋、榆钱、马兰头等等。虽说如今蔬菜种植技术大大提高,在冬季也能吃到各种反季节蔬菜,但是一到春天,人们还是盼着这一口“鲜掉眉毛”的野菜。

开春之后,在各地的菜市场都能见到当地最受欢迎的野菜,例如香椿芽,几乎年年都抢占了新闻版面,原因无他,只因价格太贵。特别是头茬的香椿芽,香味浓郁,能卖到三十多元一斤。

开春野菜十几元一斤,再贵也喜欢吃!


随后随着上市的量增多,价格也逐步下跌,但在菜市场里是绝对的高价菜。还有荠菜、春笋等野菜在菜场里也不便宜。不过,与高昂的售价不相符的是,这些野菜却很少有大规模种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就拿香椿来说,在大城市周边的一些农村,的确是有人利用大棚小面积地栽种香椿,以供应城市为主,那种成片、成规模的香椿林是很少见的。并不是大家不想赚钱,而且香椿这类野菜并不像普通蔬菜,它的上市期限短,一年就那么半个月的时间,时令性太强。

不止香椿,其他的野菜也大多如此,大部分野菜都是春天发芽,必须赶在这些野菜变老之前采摘,不然就没法销售。一到春天,万物复苏,野菜都长得飞快,所以销售期很短,这也是没办法的时期。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么短的销售期,实在是没有吸引力,还不如去野外挖点野菜去城里销售,事实上,菜市场里的野菜很多都是真正的野生菜,人工种植的还是占少数。既然勤快点就能挖到“无本野菜”销售,为何还要自己投资种植呢?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不在少数。

开春野菜十几元一斤,再贵也喜欢吃!


其次,野菜基本上不能隔夜,只能现挖现卖。消费者选择野菜,都是为了尝个鲜,没人愿意吃不新鲜的野菜。比方说香椿芽,摘下来的时候香味最浓,随着时间的流逝,香味越来越淡,种植香椿的农户都是很早起床采摘香椿芽,赶在早市的时候送到市场销售。

当天卖不完的香椿芽,商贩们要么自己炒菜吃了,要么扔了,因为隔夜的香椿芽会产生亚硝酸盐,不能食用。还有荠菜这类绿叶野菜也是如此,保鲜期短,当天卖不完只能扔了。所以商贩们在进菜的时候对于野菜都是比较谨慎的,数量不会定得太多,以免卖不完。

如果农民朋友种植野菜的量太大的话,销售渠道也是一个问题,仅靠菜市场是不够的,最好是能开发一些固定的酒店、餐馆渠道,这样每日的销售量也有保障。和普通蔬菜比起来,野菜的优点是比较稀缺,味道鲜,缺点是销售期短,时令性太强。

目前这些野菜的深加工基本上就是以晒干了做菜干为主,缺乏进一步的深加工渠道,而且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对于这样的种植项目,市场前景肯定是有的,目前来说前景也不错,但是在缺乏产业链条,以及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是否要种植的确是需要谨慎考虑!

开春野菜十几元一斤,再贵也喜欢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