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的原型:来自河南固始,终于福建漳州


她才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的原型:来自河南固始,终于福建漳州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戏曲中,佘太君这一女性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电视剧《杨门女将》杨宗保战死后,她以百岁高龄挂帅,率领杨门众寡妇出征。那么历史上真的存在佘太君这个人吗?百岁挂帅是确有此事吗?

其实“佘太君”只是一个艺术形象,清朝之前的史料从未提及“佘太君”。“佘太君”的原型应该不只有一个,而是将诸多女英雄的事迹集于一身,最终形成了今天艺术作品中的佘太君。而唐代有一位女中豪杰--魏敬夫人,她的事迹却是被载入正史的。也许看了她的事迹,我们就会觉得她才是《杨门女将》中佘太君的原型。魏敬(公元599年-691年)字玉钰,号“云霄”,河南光州固始人,是隋中书魏潜之女,为开唐名将陈克耕的夫人。其夫有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封爵,魏敬因称开国元勋夫人,南宋高宗追赠她为济顺昭德夫人。

她才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的原型:来自河南固始,终于福建漳州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间蛮獠反,唐高宗下诏命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率领3600名府兵、123员战将,从河南固始县出发,南下入闽平乱。其子陈元光时年13岁,也加入南下的唐军。陈政率领唐军到了今漳州市华安县的九龙山地界。在此地,由于众寡悬殊,唐军一时无法突围,加上来自中原的府兵水土不服,难以忍受“蛮獠之区,瘴疠之地”的温湿气候,许多将士染病不起。陷入困境的唐军无奈退守九龙山,上奏朝廷请求增派援兵。

总章三年(公元670年),魏敬不顾72岁高龄亲自挂帅,带领陈政的两位胞兄率领府兵及军眷5000多人“尽室南来”。行军途中,陈元光两位兄长相继病逝,魏太夫人强忍悲痛,毅然将援兵带到九龙山,与陈政会合。唐军军威大振,一举突出重围。九龙山大捷后,唐军一路征战,连克36个蛮獠山寨。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政积劳成疾,卒于云霄,埋骨将军山。21岁的陈元光子承父业,执掌帅印,继续带领陈家军开发南蛮之地。垂拱二年(686年),朝廷批准,在泉州潮州之间的泉州南部增置一州,即漳州,诏令陈元光兼任刺史。而魏敬夫人继续扶助她的孙子陈元光开发治理漳州,祖孙感情很深。魏敬夫人卒于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五月五日,享寿九十有三。

陈元光入闽开漳四十余年,偃武修文,施行惠政;劝农务本,通商惠工,兴修水利,屯垦安民;兴庠序,施教化,移风俗,育人才,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就任漳州刺史后,即向朝廷表荐部属中的马仁等优秀人才担任州府官吏,社会迅速恢复稳定,以知人善任,深得部属拥戴,历代屡有封赠。唐追封他为豹韬卫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丞临漳侯,谥忠毅文惠,颍川侯;宋追封开漳主圣王,加谥忠毅文惠王、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明追封昭烈侯、威惠开漳主圣王;清追封高封祀典开漳圣王。

她才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的原型:来自河南固始,终于福建漳州

陈政、陈元光父子开发治理漳州取得的成就,离不开魏敬夫人的帮助。可以这样说,魏敬太夫人为传播中原文明、开发治理漳州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当地人尊称她为“魏妈”。在闽台,多年来人们为“开漳圣王”立庙奉祀,香火如昔。仅台湾崇奉“开漳圣王”的官庙祠宇就接近300座,在漳州开漳圣王庙就更是数不胜数。而在开漳圣王庙里,除了供奉陈政、陈元光父子外,都供奉着陈元光的祖母魏妈夫人。

总的来说,对魏敬夫人可以这样评价:她是华夏文明开发历史上伟大的开拓者!史铭其功,民颂其德,岁月悠悠,丰碑长存,英名永驻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