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為“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盤點歷史上的“仁宗”

廟號是皇帝死後,後繼之君和大臣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起到一個蓋棺定論的作用。自漢代高祖劉邦開始,歷代皇帝的廟號,有褒有貶。雖然皇帝眾多,但是能配的上“仁”字的皇帝卻不多。數了數歷史上稱為仁宗的皇帝只有六位,而正統王朝只有四位。

廟號為“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盤點歷史上的“仁宗”

第一位是宋仁宗趙禎。愛仁立物曰仁,宋仁宗的仁是實至名歸,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一個皇帝。對待大臣、百姓甚至身邊的侍從都很仁慈。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宋仁宗批閱奏摺到很晚,又餓又冷,非常想喝一碗羊肉湯。但後來想到如果是這樣,內侍肯定又要大動干戈,而且自己吃習慣了很有可能成為定例,一年下來要殺數百隻羊,這樣會給老百姓造成負擔,而且會傷害生靈實在不應該,於是宋仁宗忍住飢餓沒有說。

他不僅對人仁慈而且非常勤儉節約。趙禎去世前不久,中書門下、樞密院曾在福寧殿的西合奏事,看見趙禎所用的床帳、墊具都質樸灰暗,許久未更換。趙禎看著宰相韓琦等人說:

“朕居宮中,自奉正如此耳。此亦生民之膏血也,可輕費之哉!”

廟號為“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盤點歷史上的“仁宗”

宋仁宗的仁儉之名不僅在宋國流傳,而且已經流傳到國外,征服了一大批遼國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遼國皇帝,《天龍八部》中喬峰的結拜大哥耶律洪基。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嘉祐二年(1057年)秋,遼朝曾派使者前來求取趙禎的畫像。朝臣擔心畫像被使用厭勝之術,趙禎說:“朕待虜人誠懇,他們一定不會這樣做。”於是遣使將自己的畫像贈送給遼朝,遼道宗耶律洪基舉行隆重儀式,親迎趙禎畫像。耶律洪基見到畫像後

“驚肅再拜,謂左右曰:‘我若生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持,蓋一都虞侯耳!’”

宋仁宗去世後舉國哀痛

“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

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並且為他建造了衣冠冢,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做皇帝死後,能讓舉國上下,甚至是敵國君主為其痛哭,實在是可以當得上“仁宗”這一廟號。

廟號為“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盤點歷史上的“仁宗”

第二位是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在位期間,大力進行改革,啟用漢族文臣,減裁冗員,整頓朝政,重開科舉制度,推行“以儒治國”政策,復興元朝,經元仁宗的勵精圖治,元朝到達了強盛的頂點,以元仁宗的雄才大略,鞏固和發展了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奠定了今天中國固有版圖。

廟號為“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盤點歷史上的“仁宗”

第三位是明仁宗朱高熾。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後,對建文舊臣毫不留情,景清、方孝孺等眾多大臣被滅族,同時派遣鄭和六下西洋,五徵蒙古,雖然鞏固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國庫空虛,人民生活艱難。朱高熾即位後發展生產,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雖然在朱高熾在位僅僅只有八個月,但是朱棣在位期間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務一直是交給朱高熾來掌管,因此他有充分的時間來推行自己政策,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加上這段時間,朱高熾對明朝做出的貢獻就毋庸置疑了。

廟號為“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盤點歷史上的“仁宗”

第四位是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清仁宗成就不高,他所統治的清朝,正是從盛到衰的轉折點,他的父親乾隆皇帝給他留下的是一個國庫空虛,滿朝貪官,起義頻發的爛攤子。雖然他有心他肅清吏治,還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他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

不過清仁宗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作為守成之主還是合格的,但是處在世界大潮鉅變的環境下,他就顯的很差了。

廟號為“仁”的是什麼樣的皇帝,盤點歷史上的“仁宗”

整個封建王朝,數百位皇帝,能得到“仁宗”廟號的,只有這麼幾位,可見這個廟號的重量。能被稱之為“仁”不僅僅是為政清明,更要懷有仁慈之心,要把天下百姓看的比自己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