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战国时曾被六国联军攻打,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悲壮,为什么感觉在秦亡之时却没有了?

庆历肆年春


秦国,在战国时被山东六国称为“虎狼之国”,各国根本不敢小觑,甚至割地赔款、献城乞和。然而秦国的开国崛起之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血路,几位国君死于征讨西戎,才得了安身立命的领土,商鞅变法、张仪“连横”之策、范雎“远交近攻”之谋、无数秦人战死沙场,终于成就秦始皇横扫天下。无论是崤之战秦穆公东进计划受阻、麻隧之战使秦国数世不振、邯郸之战秦国十数年不敢东出,但秦人从未因为战败放弃图谋霸业,而是一直励精图治,终于实现统一。就是这样以团结自居的秦人,为何在后来国家危难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山东诸国联军进犯函谷关,国难当头,秦国上下君民同心,共御外敌。但始皇帝统一六国后,没有及时调整法律、休养生息,而是大兴水土、加重徭役,百姓对和平安定的期望没有得到实现,加上六国贵族没有得到驱逐,他们散布暴政谣言,秦已经失去民心。“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满暴政,君民相离,自然也就没有“共赴国难”的信念了。

在对六国的兼并战争中,秦人为了建功立业,舍生忘死。然而就算是秦军再强,能以一当十,但是秦国面对的是六个国家,在战争中死去的老秦人太多了,当秦始皇统一天下,这时候的老秦人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在全国推行的秦法过于严苛,除秦人外其他六国人无法适应,而秦二世上位后连秦人自己也不堪暴政,始皇在时,“余威震于殊俗”,但是二世胡亥即位后竟然任由宦官赵高胡作非为,秦人对自己的国君也失去了信心,自然不想再为秦朝卖命。

当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六国遗族并起的时候,其实在一开始,秦朝士兵在军功爵制的鼓励下,战斗力还是相当惊人的。陈胜吴广起义军以及六国诸侯军队,都打不赢秦朝军队。然而秦朝的精锐皆在边关,这些秦朝军队都是骊山囚徒,虽然强横,但还是不如那支“虎狼之军”。后来巨鹿一战,章邯在没有征求士兵同意的情况下,因为害怕自己被赵高加害,投降了项羽,至此秦朝已经无力阻挡叛军了。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仅听信赵高李斯之言,逼死自己的哥哥扶苏和蒙恬蒙毅兄弟,令秦人寒心,而刘邦攻入咸阳后,约法三章,极大地动摇了秦人的心理。

刘邦把秦朝那些繁复严苛的刑罚,减少到只剩下“三章”,深受老百姓拥护。而且刘邦能够约束部下,秋毫无犯,让咸阳中的百姓秦“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就算是“赳赳老秦人”,相比于昏庸的秦二世,还是更愿意拥护“仁德”的刘邦。

“秦不过二世,共赴国难也成了空话”,秦国是秦国,秦王朝是秦王朝,秦国虽强,上下齐心,但秦王朝是融合了其他国家而形成的,论凝聚力的话远远没有原本的秦国高,在秦国变成秦王朝的过程中,那些真心忠于秦国的人就有许许多多早已为了统一大业而丧生。“赳赳老秦,为国赴难”,或许在叛乱之际,关中再无老秦人了。


邓海春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基础是:打完仗有实打实的硬货收入。

当初为了统一天下,军功爵是超级激励制度,只要交首功,你就能免税、分地、封爵位,这个时候秦国人谁不爱打仗呢?

战国三大著名兵种,齐国技击、魏国武卒和秦国锐士。为什么技击不如武卒,武卒不如锐士?说到底还是激励制度的区别,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技击按时领工资,没有额外收入,虽然工资高一点,但不值得冒着生命危险给国家打工。武卒待遇比技击高,一旦入选,魏国给士兵分地,盖房子,所以武卒一开始勇不可当。但是再一对比秦国的锐士,收入又不值一提了。秦国士兵只要杀敌,就能分地、盖房、家人免税,关键自己还能脱离民籍,进入军功爵位系统,当贵族这个待遇简直直戳人的软肋,在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中,试问谁不想高人一等?

天下统一后,秦国人跟六国人一样,都受秦国律法管理,没有仗打了军功爵制度,谁还会效死命呢?领一千工资就干一千的活儿,没有人会为了虚无缈缥的信念打仗。

关注厕读大历史,每天分享历史知识,品味历史智慧。


厕读大历史


司马迁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

就是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残暴,但是没有得到秦朝灭亡的结果.听了很不舒服吧?咱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位帝王.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这都是你知道的.还有什么呢?

秦人酷爱修路.以咸阳为中心,道路延伸向四面八方.战车从咸阳能够三天三夜奔到长城脚下,司马迁走到这条古道前,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为在他面前出现的是一条夯实的大陆,司马迁用“执行hang”两字评价这条路,它穿山越岭,笔直笔直,仿佛诉说着秦人一往无前的气概!直道今天,这条路上依然很少杂草丛生,因为地基实在太夯实了!

陇西(汉中)、齐地(山东)是秦朝三大粮仓之二,为将这两地的粮食以最快速度运到首都,秦人开天辟地的在长江和黄河的支流最近处修建了“灵渠”,把长江和黄河连接了起来!

此外,秦人修建的长城并不是单纯的防御工事,它是军事物资的集散地、兵员的集结地,其实是进攻的前进基地!

秦人在工作中实行责任制,军器上要写明工匠姓名、场长(注意不是厂长)姓名、以及宰相姓名——工人对场长负责,场长对宰相负责.这样如果军器出现质量问题,责任人都要受到惩罚.

秦人第一次发明了标准化大生产,全国几百万将士所用的武器都是按照一个标准建造的,这样就方便了拆下完好的部件更换和保养.国家对粮食的播种、洒水、收割有明确的法律和量化,稍有错误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秦朝是社会化大生产、军事体制和军事装备军事战术、建筑水平极大发展的时代,确是个体极端悲哀的时代。


凤竹年少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秦始皇过于急功近利过度使用民力

修驰道,修长城,修陵寝,盖阿房宫,求长生要斥巨资支持徐福东渡等等都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

即使这其中很多是于国于民有利的,有好处的,但是他忽略了予民休息,战乱后休养生息的道理

加之秦国严刑峻法,最终使得严重的徭役逼的人民苦不堪言,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再就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扶植的秦二世残暴不仁,更是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中央集权体制的致命弱点正在于此,一旦中央朝廷垮掉,便再无还手之力。假如秦二世是个明君的话,百姓在他的统治之下安居乐业,倒是会为朝廷一战,但是可惜的是秦二世是个昏君,秦国二世而亡直接原因就是他。国家本来就不稳定,他还祸国殃民,百姓被他搞得家破人亡,谁还会卖命。

皇帝最大,他拥有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他是神的化身上帝的儿子。皇帝以下,三公九卿去分别在不同的领域推行皇帝的意志。皇帝的意志如何体现呢?依靠成文法典、法令体现。

你说秦国是依法治国,这话当然没错。但这个依法,不是依据法律,而是依据“统治人民的方法”。后代所说的依法治国,是指依据法律,特别是依据宪法推行政治。秦国的那个依法治国,是“依据统治人民的学术方法推行政治”。成文法律只是“统治人民的方法”中的媒体载体,法典是表达皇帝意志的的媒介。与其说秦法是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倒不如说是酷法逼迫生产 逼迫军功。生产出的财富是秦王的,军功打下的土地是秦王的,新打下的土地生产的财富还是秦王的。

国家的确是强大了,你土地比鲁国大,人口比鲁国多,税赋是鲁国的5倍,你不强大就怪了。

人民呢?

秦国关中遭灾,公孙衍劝秦王打开皇家园林 让灾民进去挖瓜吃,秦王赫然说“老百姓就不能吃饱了,吃饱了就不听话”。

有人说商鞅变法打击贵族,那可不是,秦始皇可是名言“尊奖兼并之人”——谁有本事兼并别人的土地 把别人的良民变成奴隶 秦始皇就越喜欢谁——因为你能多给他纳税。






杂家史


当年六国联军也不完全是铁板一块。

齐就作壁上观,楚也不愿出太多力,其余军队到了函谷关也发现易守难攻,秦国出力并不多就一哄而散。

当时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人人在战场上都拼命,后期秦统一六国,是各国贵族制度的瞬间瓦解,封邦建国制度裂变成立统一帝国制度,这种极其尖锐的社会矛盾,使得秦国的发展注定不会稳定。

后期秦国没有休养生息,反而大兴土木,导致民心尽失,人民打仗带来的利益不如推翻秦国的利益,这就是后期秦国崩溃的原因。各国贵族死灰复燃,民心丧失。


苏格拉萨


那个时候秦国落后上下一心,秦国发展好以后贵族也开始奢华起来,一切的问题来源于内部


华源说


约法三章,秦人利益得之保证。复秦何用?这更是刘邦胜之根本。比如章邯,前期无敌,但后无能了。只是秦人不支持也。项羽也如此,虽战必胜,但一败却亡。刘邦虽败多胜少却坐拥天下。后周,隋至唐皆有复周,复隋者?但唐却有后唐,南唐等何也?


手机用15596728620


二世以“沙丘政变”得位。此一时,彼一时也。贾友谊说得好:“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