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徐悲鸿的妻子,为什么说她是伟大、坚强和令人敬佩的女子

2011年7月,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参加了《百家讲坛——写实徐悲鸿》节目的首映礼。在现场,她娓娓道来的回忆了她与徐悲鸿的那些往事,而此时,他们阴阳两隔已有五十八年了。

她希望能与他一起携手人生继续老下去,可是,她只能依靠回忆和对他未尽的事业坚持活着。这一年,她已八十八岁,不再是徐悲鸿在世时青春蓬勃的样子,此时的她皱纹纵横,耳朵也听不见了,唯一能激励她的就是她与悲鸿的回忆。

在他离去后所有的光阴里,她都在为这个男人奔波和活着。

节目中,说到动情处,她隔空对话:“悲鸿,我没有辜负你的希望,孩子们我都带大成人了,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你就放心吧。”

“灯灰已入夜,无计细相思。魂已随君去,追随弗不离。”这是悲鸿送给她的一句诗,此后,她用一生去践行和追随。

廖静文:徐悲鸿的妻子,为什么说她是伟大、坚强和令人敬佩的女子

勇敢走进这个男人的生活

湖南妹子廖静文,十九岁那年只身前往广西桂林考大学,好事多磨难,她乘坐的火车因为战争被轰炸停开,等她赶到桂林时,报名的日子已错过了。

1942年年底,重庆中央美术学院筹备处在桂林招聘图书管理员,她想去重庆工作,于是报名参加了考试。一位“面容严肃、头发斑白的长者”给他出了笔试题:谈个人在过去和今后的追求。

这位她口中的长者就是徐悲鸿,这是她第一次见到他,四十多岁的人,头发花白,后来她越发觉得这个长者可怜,她被录取后,他们开始有了接触和交往,她了解到这个著名的教授、画家不是高高在上的,这个男人也有自己的苦,他已过了八年无家可归的日子,妻子与当时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同居,他回不了家。

这些已折磨的他心力交瘁,还有,他的两个孩子都不在身边,跟随那个心早不在一起的妻子生活,纵然心有惦念,也只能遥想。

锦心绣口的她担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后,上班还是比较轻松的,除了整理图书,她空下来就帮徐悲鸿磨墨,她明白这个已到不惑之年的男人的孤独和寂寞。

而徐悲鸿对温婉如兰的廖静文也是格外关照,男人在一个女人那里的失意往往会变成对另外一个女人的柔情。

她忽然意识到,她对他由母性的怜爱已演变为深深的爱慕。

他的悲苦和孤独,毫无来由的激发出她的关心和母性,而他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无比心疼。

有一次,廖静文把大衣给了徐悲鸿,自己却着凉生病进了医院。她在医院一直期盼着徐悲鸿的到来,他姗姗来迟,她却哭了起来,“我哭是因为今天你没有来。”她这样说到。在十九岁这个情窦初开的年纪里,廖静文向徐悲鸿表白了。他知道原由,心怀愧疚。

爱情有了萌芽,成长却异常艰难。

她比徐悲鸿小28岁,廖家为此坚决反对,而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听说丈夫有了新欢,不顾自己已和别人同居事实,找到廖家百般刁难。她却退缩了,这段感情还没来的及欢愉,就开启了悲伤模式。

可她一直忘不掉徐悲鸿,她还是忍不住去看他在重庆的画展,在画展中她读懂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悲伤,人生最难得的就是懂得,这一份被人理解的感觉,令他非常感动。

他说:“我这一生会很尊崇地爱着你,给你我全部的爱情,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息。”

廖静文:徐悲鸿的妻子,为什么说她是伟大、坚强和令人敬佩的女子

因为爱,所以傻

这时的徐悲鸿真是两手空空的,他生活的很艰苦,身体常被病痛折磨,甚至没有钱去买药。

每月的薪酬大多花在买画研究上,剩余部分都帮助穷学生或去购买书籍,能留下生活的钱所剩无几。而她眼中的他,这位大师竟自己洗衣服甚至钉纽扣,甚至为了省钱,衣服都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

他提出要离婚,他要给懂他的廖静文一个名分。

蒋碧薇根本不管曾经跟随的这个男人现在的生活环境如何窘迫,提出了赔偿100万和100幅画等苛刻条件。

天价的离婚条件,对于一个身无分文的50岁男人而言,压力可想而知。

可为了离婚,他决定豁出去了。他到处托人卖画凑那100万,还勉强凑足了100幅画,两人于1945年12月31日办理了离婚手续,而此时的他已在沉重的压力下一度病重。

廖静文放弃学业在家照顾他,她说,即便徐悲鸿第二天就死掉,她也会守着他,永远不会离开他。

就这样,一度病危的徐悲鸿在她细心的照顾下,奇迹般的好转起来。

1946年1月14日两人正式结婚,自此,他们两个人的命运被捆绑到一起。

廖静文:徐悲鸿的妻子,为什么说她是伟大、坚强和令人敬佩的女子

一家三口

因为爱,所以傻。

有人说她与徐悲鸿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说真的,

说这话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廖静文的家世。她离开家时,家里有房屋几百间,光供长工居住的租屋就有50多间,稻谷丰收时,整个山上都是她家的粮食。

他们结婚时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灯,甚至连一床新被子都没有。买不起新鲜的粮食,就吃那种发霉的平价米,喝泥塘里的水。

她在最好的年龄里遇见状态最差的他,相濡以沫一路走来,这样的感情弥足珍贵。

后来,他们有了庆平和芳芳,一家四口苦中作乐,履行着彼此相爱最初的那一份承诺。

婚后的廖静文,每天要料理家务,平淡日子里,她很是满足,直到婚后七年,徐悲鸿在一次应酬时脑溢血倒下,她在丈夫的床侧守了三天两夜,希望像婚前那样转危为安的奇迹再次出现。

1953年9月26日凌晨,徐悲鸿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扑了过去,失声痛哭。

徐悲鸿去世时身上仅穿着一件洗得褪色的灰布中山装和从旧货摊上买来的旧皮鞋,口袋里有一块用了30年的怀表,怀表的边上放着三块水果糖。

看到这些遗物她更悲伤痛苦起来,每次徐悲鸿都会从宴会上带回舍不得吃的糖,给她和两个孩子各留一块,他每时每刻都在记挂妻子和孩子。

这个在她眼里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值得珍惜的男人就这样离自己而去了。

这一年她三十岁,还有两个不满七岁的儿女嗷嗷待哺。

廖静文:徐悲鸿的妻子,为什么说她是伟大、坚强和令人敬佩的女子

徐悲鸿与廖静文

用一生延续徐悲鸿的事业

徐悲鸿离世过于突然,没有留下任何遗嘱。那一段时间,她晚上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醒来后又哭了起来。她认为丈夫死不瞑目,一是放不下一对儿女,还有放不下他未尽的美术事业。

七年时光,家里满满都是回忆,突然没有了丈夫,她一个女子都不知道日子该如何继续下去,在脆弱时她仿佛听见丈夫说:“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呵!”

她没有想到,只有七年,他们相互陪伴的时光就这样结束了,往后的日子更长,唯有把孩子抚养成人和继续他的美术事业才算真正对得起他们这一场夫妻情缘。

于是,她义无反顾的将徐悲鸿的遗产全部捐给国家,唯一的住宅捐做了纪念馆。这些遗产包括他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和近代的著名书画一千余幅、遗作一千二百幅、还有图书、碑拓、美术资料等一万余件,作品和藏品总价值100亿。

很多人说她傻,

她说她不仅爱他更崇拜他,她相信这个捐献的决定一定会得到已阴阳两隔的丈夫支持的。

她做的第二件事是将孩子安顿后选择到北大读中国文学。她的想法简单,她想为徐悲鸿写一本传记,因为这是她一生唯一的爱人,她想写她了解的悲鸿,让世人读懂他,延续他的精神。就这样,在一人苍凉的岁月中,她用回忆下流淌的文字写了三十四万字的《徐悲鸿传》,完成对他一生的依恋。

第三件事,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大洋彼岸徐悲鸿的前妻蒋碧薇将离婚时得到的徐悲鸿画作售卖,换成资金生活。而廖静文将遗物捐献给国家后,自力更生,靠自己微薄的工资,抚养一对儿女。在她看来,悲鸿的艺术不仅属于她个人,更是国家的,只有国家才能保护好它们,散落售卖对他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所幸两个孩子都非常争气。儿子徐庆平留学法国,博士毕业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又任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徐悲鸿纪念馆副馆长等职。女儿徐芳芳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美定居,为了弥补父亲徐悲鸿生前的遗憾,她在美国丹佛美术馆举办了徐悲鸿回顾展,这是父亲生前一直希望达成的愿望。

第四件事,筹建和保护徐悲鸿纪念馆。房子因北京修地铁被拆迁,1972年,近50岁的她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要求兴建徐悲鸿纪念馆,得到批示后,她一个人跑政府办理手续,还要联系房管、建材、设计、运输等等,人世炎凉,那些徐悲鸿的学生和朋友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帮她,孩子又在读书。

一个女子费尽心血,要将徐悲鸿的事业进行下去。终于在1983 年,在北京新街口大街路西,徐悲鸿纪念馆终于落成。

所以,有人用三句话评价她,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一个坚强的女性,一个令世人景仰的女性。

她怀揣对丈夫无比深厚的爱,独身在剩下的时光里坚强生活,她每天都会去徐悲鸿纪念馆上班守望他,她会在“怀鸿堂”写书和处理事务。

2015年6月16日,廖静文在北京安然逝世,享年92岁。

廖静文:徐悲鸿的妻子,为什么说她是伟大、坚强和令人敬佩的女子

廖静文

结语

在一次聚会中我们大家谈到了廖静文和徐悲鸿的故事。

朋友就感慨说,这要祖辈要积多大的德才能遇见这样的女子?

男人状态最差的情况下,遇见青春的她,相知相爱,还有什么可以诠释这样神奇的经历。

徐悲鸿经常说,如果他要早生十年,这样或许他们又能待在一起多一个十年,来的有点迟,却真得来了。

他给她平静的七年,她用一辈子守护这样的相遇和爱,这样的胸怀和爱弥足珍贵、不经意间温暖了我们。

时间可以证明,他们都成为彼此生命中最好的人。

-END-

作者|蓝胖说说之《向上而生的民国女子》系列;字数|3660字;原创不易,谢绝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