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始受信任,转眼即被猜忌

绍兴七年(1137)初,岳飞官升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一日,宋高宗将其召至寝阁,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意思是,国家中兴的事,我全力委托给你啦!为了表示诚意,他还许诺将刘光世所部五万多淮西兵马划归岳飞。这是何等的信任!岳飞心里热乎乎的,便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陈述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这时候岳飞学"聪明"了一些,已经能够简单揣摩圣意,不再提迎还"二圣"之事。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高宗画像

秦桧提醒宋高宗,说岳飞掌握太大兵权,难免会功高盖主。高宗猛然警醒,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于是推翻前议,下诏给岳飞说:刘光世的部队出了点情况,暂时不能给你。皇帝说话不算数,岳飞胸中积忿,上了一道辞职的札子,不等批示,就离开建康,去庐山给母亲守墓去了。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高宗听闻岳飞撂了挑子,即令司农少卿李若虚去庐山请岳飞回来。李若虚连哄带劝六天,岳飞才勉强答应还朝。人虽然回来了,高宗却一点儿也不高兴。一事不合,就给我闹情绪,果然靠不住啊!

反对议和,对朝廷不无讽刺

这年七月,宋金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完颜宗翰死去,完颜挞懒一派开始掌权。金国正式取消存在了八年的伪齐政权,并向宋廷呼吁和谈。岳飞表示坚决反对,对宋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不理他,进一步重用秦桧,让他与金接通关系。第二年十一月,金国使臣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但是宋高宗一心向和,将反对声浪置之脑后,于十二月廿七日,让秦桧代表他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做金的藩属。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秦桧形象

绍兴九年(1139)正月,宋高宗宣布大赦天下,以庆祝和议的成功。岳飞上《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拒不接受,随后又自请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先帝陵墓,以便趁机窥探金国虚实。宋高宗不许,岳飞又上二札子,要求解除自己的军职,字里行间对和议不无讽剌之意。宋高宗见岳飞又"使性子",起初不予理睬,后来批示不允所请。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书《谢讲和赦表》

秋夜思乡,感慨缺少知音

有天夜里,蟋蟀一直叫个不停,把岳飞从梦中惊醒了。睡意全无,岳飞便独自在台阶上徘徊。周围静悄悄的,天上的明月洒下淡淡的冷光。岳飞心情沉重,离开家乡这么久了,山上的松树和竹子都已经老了吧?他一直渴望建功立业,痴心不改,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转战,如今头发都白了,却等来一个和议的结局。既然不能建功立业,回家度过余生也好,可是故乡已经落到敌人手里,有家难归。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回到屋里,岳飞拿起笔,手书一阙《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写道,自己梦里高歌猛进,收复故土,正兴奋不已,却被蟋蟀惊了梦境,回到现实。自己转战千里,就是为了收复家乡的土地。可是时至今日,回故乡的路仍被阻断,无法回归!想要将失望与愤懑寄托于琴弦,可是没有知音,就是把琴弦弹断了,也没有人来听。一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深切表达了岳飞的孤立处境和寂寞心情。

再战金兵,功名废于一旦

绍兴十年(1140)五月,完颜宗弼发动政变,掌握了金国政权。五月,金国废除对宋和议,分四路南侵,不久便兵临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宋高宗急令岳飞发兵救援,但顺昌围解,局势稍有稳定,即令李若虚传达诏命:"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战略,李若虚素来主张抗金,便不顾矫诏之罪,支持岳飞北伐。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随即挥师北上,接连攻下蔡州、颍昌、陈州、郑州和洛阳。完颜宗弼派一万五千骑兵直扑郾城,企图一举消灭那里的岳家军指挥中枢。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背嵬军和游奕军骑兵迎战,往来冲杀,并派步兵用麻扎刀,上砍敌军,下砍马腿,使"拐子马"失去威力。完颜宗弼不甘失败,亲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进攻颍昌。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杀得金军大败。完颜宗弼复以十万大军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南的朱仙镇摆开阵势,作拼死挣扎。但是岳云的五百背嵬铁骑一次冲锋,金军即全面崩溃。完颜宗弼只剩最后一条路,放弃汴京,渡河北逃。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关键时刻,完颜宗弼的救星来了。宋高宗给岳飞连下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诏命,措辞严厉: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怒、惋惜,泣不成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山头太大,遭构陷关进监狱

金国无力攻灭南宋,准备重新议和。宋高宗觉得仗打完了,必须马上解除手握重兵的将领们的兵权,于是将岳飞调到临安枢密院供职。岳飞理解皇帝的孤诣苦心,倒也坦然,但他不知道,高宗还有后手在等着他。不久,他就遭到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指他驰援淮西时"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绍兴十一年(1141)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闲职。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墓前的万俟卨跪像

岳飞无兵无权,回到江州庐山的旧居赋闲,仍然没有让宋高宗放心。岳飞的山头太大了!岳家军虽然挂着"宋"字旗打仗,却是实实在在地听命于岳飞,而不是朝廷。他想打仗就打仗,几道圣旨都追不回来;一不满意就撂挑子,哄着劝着都不行。这样的人留着,早晚是颗雷。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家军

秦桧的本事在于对皇帝的心思拿得准,揣摩得透。他授意张俊,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诬告张宪"谋反"。随后,捏造张宪口供,说他谋反是受岳飞指使,并据此将岳飞投入监狱。韩世忠前去质问秦桧,为什么关押岳飞父子,有什么罪证吗?秦桧答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张宪蜡像

非卿不忠,只是皇帝需要你死

御史中丞何铸主持审理岳飞案,岳飞袒露出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字,何铸为之动容,觉得岳飞必有冤情,遂如实禀告秦桧。秦桧不悦,推脱道:"此上意也!"也就是皇帝的意思。何铸还想争辩,秦桧便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万俟卨用尽手段,也无法使岳飞三人屈招一字。为了坐实冤狱,秦桧又为岳飞罗织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

《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十二月廿九日,宋高宗下诏:"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宋高宗用三句话做了解释:"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朕的天下也在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