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他们是鲁迅笔下的国民劣根性的人,时至今日,依旧对我们有着惊醒的作用。——伍辉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姜文,鬼才导演。他的电影总是荒诞与真实交加的,但姜文的电影外的“话语体系”给他自己打造了一身独具吸引力的外表,观众们从是会被他的电影中的台词和姜文脱口而出的“金句”所吸引,但与此同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姜文在电影语言和电影结构上,他是相当出色和成功的。

电影是诞生于戏剧和文学上的艺术,在大谈戏剧和电影分家的潮流中,姜文却依旧坚持戏剧“本体”,他把戏剧中的那套理论和电影理论进行结合,创造了其特有的“景观符号”,那些隐喻和景观,与特定的人物形象也都各自构成了姜文电影叙事的基本语言。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如果我们要去解读姜文电影,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在这些基本语言之外的深层次隐喻和内涵的东西。因为在姜文的电影中,有着大量的时代景观,人的景观,抽象景观,甚至是各种充满隐喻性的景观符号,这构成了姜文独特性符号性解读空间,也建构了姜文电影观念。

维特根斯坦曾强调说“符号就是在象征中明显可感的东西”,因此“景观”和“符号”作为叙事的需要,这浸透了姜文的基本电影观念“对电影的最基本理解和认识”,因此解读“景观”和“符号”是有必要的,想要真正解读姜文电影,我们必须回到那些符特型的符号空间中去,而最为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恰恰充满了“景观”和“符号”,以它为蓝本进行解析和重构,的确是我们了解姜文电影观念的重要作品。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时间

正是身处在今日灰暗的时代,才会觉得过去的日子阳关灿烂。那些过去的回忆,它是美好的,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去,但它却又是残酷的,因为那些回忆中的事情可能从来没有发生,或者它早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不自觉的进行了加工。记忆虽然是心理学的范畴,但是在电影学的意义上,它是架构我们电影语言的基本桥梁,一头通往叙事,一头通往时间,如果失去了这些记忆,那么时间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在姜文的电影中,时间是混乱的,空间是变幻的,记忆也是模糊的,像是在讲一场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故事。所以我们看到了《让子弹飞》中人物对话是紧密紧凑的,这也使得叙事和时间都得到了加强,这才有了电影中一幕又一幕戏剧性具有张力的剧情和画面。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但在叙事和时间加速的同时,真实的时间却被混乱了,正如电影中开场的那句“让子弹飞一会”,上来就直接营造了混乱的时间感。鹅城为何四面环水?子弹到底飞了多久?时间在扭曲,记忆在模糊,但是恰恰这些东西却构成了姜文电影的关键。因为当时间混乱,

记忆不再可靠,而那些空间上的内容,就会显得格外的重要。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符号

姜文的电影中,他具有大时代的景观。《让子弹飞》完成于2010年,表现的是军阀混战时期的景观,子弹,爱情,抗争者,革命者多次作为影片的符号出现,这些成为了现实中姜文电影的变相体验。在姜文所赋予的电影故事的时代背景中,他从来不会用沉重的情绪去讲述一个不幸的故事,他还是习惯性用历史的效仿,用戏剧性的张力,去讲述在庞大的历史背景之下,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样的,那些人的情感世界正在经历什么。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姜文电影中,有着大量的隐喻意义设置的景、道具和镜像。因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所以,我们看到了在《让子弹飞》中,汤师爷去阻止留六弟去拔掉乾隆年间就长起来的藤条,因为他要连根拔起的是整个鹅城百年的压迫和封建

姜文把象征着权力的官符合枪拍在一起的时候,出现的是门外大鼓的“冤鼓”重击声,仿佛在权力和财富的联合之下,不知道埋葬了多少的冤魂;那用马牵引着的火车,是短暂和分离的遗憾,也是奔向远方的美好和梦想........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姜文电影中作为抽象符号的电影景观以死亡,名称,性格和狂欢等几种形象呈现。首先,在姜文的电压中,死亡是具有消解意义的,马小军第一次踏上火车参加的是姥爷的葬礼,黄四爷带着辛亥革命未爆炸的炸弹走向了死亡,完颜英和马走日开车奔月更是死亡的幻觉。

其次,在姜文电影中,除了主角姓马之外,那些台词中取名玩味的“古伦木”和“欧巴”等名称符号的设置,一方面构成了姜文电影中的黑色幽默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是姜文借此阐述更深的“潜台词”。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国民劣根

在这“景观”和“时空”的相互配合之下,它构造了姜文电影两个最为核心的东西,这才有了《让子弹飞》的精彩环节和故事。

在《让子弹飞》中,鹅城的人都是麻木的,他们都是“看客”,这是属于他们骨子里面的麻木和“国民劣根性”,在武举人打凉粉老板时,旁边的陪练团是在笑的,在武举人磕头时,他们也是在笑的,等到了六子被冤枉吃了两碗凉粉的时候,他们也还是在看戏,等到六子开膛破肚表示清白的时候,他们才觉得索然无趣,转身离去。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为了一碗凉粉丧命,荒诞真实且沉重。在鹅城那个畸形的地方,令人发指的冷漠正是长期被压抑的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即使到了最后,他们也依旧还是在“黄四郎已死”才敢冲进去那座代表至高无上的碉堡,他们激发了内心压抑依旧的野性,但他们到底是解放还是抢劫?

在“黄四郎”死掉之前,所有人都是随时都顺声低头的,就如同被待宰的羔羊,而等到“黄四郎”死了,那座“至高无上”的大山崩塌了,他们内心压抑的野性得到了释放,仿佛也变成了一批带着欲望的狼。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皇帝死了,没有人可以让他们跪了,但是现在象征的权力的枪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又跪下了,他们站起来不是因为他们醒悟了,而是他们在“枪”口下被要求站起来,他们在权力的压迫下站了起来。他们不曾真正的醒悟,他们依旧是封建下麻木的人。他们是鲁迅笔下的国民劣根性的人,时至今日,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依旧具有着警示的作用。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与导演合谋

姜文电影总是给观众们带来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但那表面的戏谑,背后的扭曲和沉重,也总是让人踹不过气来。黑色幽默让人发笑,但真实也让人沉思。电影并非是娱乐性的艺术,它是基于具有人文关怀的影像艺术,是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启发和记录等作用的,作为学者和电影人去解读电影中的内容是有必要的,作为观众们去了解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也是具有玩味性的。

在姜文的电影中,“景观不是附加于现实世界的无关紧要的装饰或补充,它是现实社会非现实的核心”,因此解读姜文的电影,我们需要了解姜文所构造的混乱时间感和具有隐喻性和抽象性的符号中去,在那些凝固的时间,异化的空间,去看到局部的符号,去发现自我。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这不仅仅是姜文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应该要去做的事情。记忆是叙事的源泉,但它同时也是不可靠的,承载的时间可能会混乱,承载的空间可能会变幻甚至是坍塌。故事的叙述不再是作为叙事者的导演,它更需要合谋的观众参与,在有限的电影空间内,我们的观众需要和导演们一同去探索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电影观念和现实的现状,去探索我们过去的记忆,只要看到那段痛与不幸,我们更加去热爱生活,拥抱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让子弹飞》:荒诞与真实的景观

参考文献

[1] 张凌凌 .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子弹飞出个人民艺术家[J]. 新周刊,2010(12):3.

[2] [法]克里斯丁·麦茨,等. 电影与方法: 符号学文选[M]. 李幼蒸,译. 北京: 三联书店2002

[3] 刘读乐. 当谈论《让子弹飞》时我们在谈论什么[J]. 中关村,2011( 03) .

[4] 刘琳. 阳光依旧灿烂———评《让子弹飞》[J]. 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2011( 02)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