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太陽晒死?翻車魚的死法是真的嗎?


被太陽曬死?翻車魚的死法是真的嗎?

翻車魚是硬骨魚綱翻車魨科3種大洋魚類的統稱,別稱翻車魨、頭魚、海洋太陽魚等,在臺灣最初叫做翻車魚,漁民常常看見它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車”的名字來形容。

它們體積龐大,沒有護身的特別技能,分佈於棲息於各熱帶、亞熱帶海洋,我國沿海均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它們的故事吧!


一部被欺凌的血淚史

被太陽曬死?翻車魚的死法是真的嗎?

翻車魚為大型大洋性魚類,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最大體長可達3~5.5 米,重達1.4~3.5噸。

它們與“正常海怪”的個性不同,其成長史就是一部被欺凌的血淚史,幼年時因為缺乏母愛、個體太小,即便聚集成群也經常被各種掠食魚類侵擾,金槍魚、鯕鰍等都將它們視為美餐。

它們成年後,雖然擁有可怕的塊頭,但卻缺乏足夠的自衛能力、逃生技巧,因此虎鯨、鯊魚等等大型海生肉食動物也不會放過它們,海獅甚至有時會以獵殺翻車魨取樂。好在人類對這些“海怪”的興趣不大,所以它們依然能夠逍遙地曬著太陽生存下去。


翻車魚的種群現狀

被太陽曬死?翻車魚的死法是真的嗎?

翻車魚性情溫順,常受到虎鯨和海獅的襲擊。入夏時節,當大量年幼的翻車魚隨著充足的食物、溫暖的洋流進入蒙特雷灣時,加利福尼亞海獅就經常襲擊它們。

海獅常常撕咬翻車魚的背鰭和胸鰭,並向水面上攻擊它們。如果海獅撕不開翻車魚厚而硬的皮,便把失去活動能力的翻車魚,像玩飛盤一樣拋向水面,成為兇殘的海鷗的美餐,大自然安排的食物鏈就是這樣殘酷。


可憐的翻車魚奶爸

被太陽曬死?翻車魚的死法是真的嗎?

既笨拙又不善游泳的它們,不至於滅絕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強大的生殖力,一條雌魚一次可產約2500萬至3億枚卵,但由於一些自然因素,只有30條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節,但是這並不妨礙它在海洋中被稱為最會生產的魚類之一。

翻車魚的繁殖過程也非常有趣。每當生殖季節來臨時,雄魚則在海底選擇一塊理想的場地,用胸鰭和尾巴挖開泥沙,築成一個凹形的“產床”,引誘雌魚進入“產床”產卵。雌魚產下卵之後,便揚長而去。此時,雄魚趕緊在卵上排精,從此就擔負起護卵、育兒的職責,直到幼魚長大。


翻車魚的死法是真的嗎?

被太陽曬死?翻車魚的死法是真的嗎?

翻車魚的死法是假的。對於“過度緊張”和“打擊過大”而死的說法,科學界並沒有這方面的報道,而且翻車魚是一種壽命較長的魚類。

根據飼育研究模擬的生長曲線,估算認為它們要長到3米長至少需要20年的時間,所以姑且不談翻車魚能否感受到“情緒緊張”和“打擊過大”,對於這種長壽命的魚類而言,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應該具備的。

至於“眼睛進氣泡”其實是一個不會發生的問題,潛水時翻車魚的眼睛完全暴露於水中,“日光浴”時可能會有一隻眼睛完全暴露於空氣中,而且翻車魚沒有眼瞼,氣泡也沒有駐留的空間。而至於翻車魚真正的死因,可能還是和人類有關。


——本文來源於網絡資料整理,如有不妥敬請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