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摘要:我們不妨為馬斯克破釜沉舟打擊「假」新聞的勇氣鼓個掌。

「兇手投案,請求處以絞刑——觸目驚心的供詞」、「年輕姑娘為何尋短見」、「孩子們是怎樣被烤死的」,這些新聞標題,是不是給你似曾相識的感覺?事實上,這是 19 世紀 20 世紀之交,黃色新聞浪潮氾濫時報紙的標題。

在黃色新聞浪潮最興盛的時代,大眾報刊為了流量,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搶奪閱讀量和銷售量,以《世界報》、《紐約新聞報》為代表的報刊採取誇張、獵奇的標題吸引讀者,有的報刊甚至靠造假的新聞來爭奪注意力。黃色新聞潮高潮時,《世界報》、《紐約新聞報》甚至合力引發過 1898 年美國西班牙之間的戰爭。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時間回到當下,當馬斯克在看到關於特斯拉的相關報道時,他眼中的新聞報道大多與那些黃色新聞一樣——盡是些譁眾取寵,用虛假信息騙取點擊量的新聞報道。終於,忍無可忍的他在 Twitter 上宣佈要建立一個新聞核查網站 Pravda,對新聞機構和記者的報道內容的真實性進行評分,以此打擊靠假新聞賺取點擊量的媒體們。

一石激起千層浪,馬斯克的這句話引起了媒體行業的齊聲駁斥。其中,以《大西洋月刊》的「埃隆·馬斯克對抗媒體的愚蠢戰爭」為典型代表,指出馬斯克認為那些揭露特斯拉缺陷的新聞不過是新聞記者的本分,馬斯克根本不懂新聞是什麼。

媒體用假消息「陷害」特斯拉了嗎?

為了判斷那些被馬斯克點名的報道是否有歧視或誇大了相關事實,我們對三篇具有話題代表性的報道進行了分析。

  • 特斯拉車主發生車禍死亡事件《衛報》——馬斯克稱其誇大自動駕駛的負面作用
  • 特斯拉 Model3 產量問題《華爾街日報》——馬斯克稱其不夠誠實、內容失真
  • 特斯拉歧視員工《衛報》——馬斯克稱其歪曲事實

我們從標題的選取、採訪對象的選取來判斷報道內容是否平衡,通過對事件發展後續,其他媒體報道內容,來判斷這些報道是否具有明顯的傾向性,是否尊重事實。

關於「特斯拉車主發生車禍死亡事件」,《衛報》的標題是「Tesla driver dies in first fatal crash while using autopilot mode」,意即,「特斯拉車主死於車禍,當時車輛處於自動駕駛模式」。馬斯克主要批評報道誇大了「自動駕駛」的負面作用,但從報道內容來看,該篇報道的主要篇幅具體在講述車禍發生的具體過程。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衛報》的這篇報道除了採訪警察之外,也採訪了特斯拉的相關人員,對其表達的對受害者的歉意和將整改自動駕駛模式的觀點進行了陳述。在提及車禍是發生在自動駕駛模式的同時,還特意提到目前特斯拉旗下車輛行駛里程每 9400 萬英里會發生一次死亡車禍,而普通汽車這一數字為 13000 萬英里。從標題選取到內容呈現上來看,這篇報道做到了尊重事實,基本不存在傾向性,更無刻意誇大「自動駕駛」的負面作用。

《華爾街日報》對特斯拉的報道名稱為「Behind Tesla 's Production Delays: Parts of Model 3 Were Being Made by Hand」,意即,「特斯拉量產推遲背後:部分 Model 3 汽車還在採用手工生產」。標題雖然看似驚悚,但卻並未誇大、惡意渲染事實。因為這些內容在幾個月後都被證實了。該篇報道主要從幾位知情人士處得知,「生產線並沒有完全投入運營,Model 3 的很多主要器件都還在依靠手工而非自動化生產。這與馬斯克此前設定的目標並不相符。」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該表為特斯拉官網宣佈的 Model 3 產量預期表,但直到 2018 年 4 月,Model 3 的周產量才突破 2000 輛)

報道發出後,馬斯克立即譴責該篇報道。但在後續報道中,我們發現《華爾街日報》揭露的問題的確存在。比如,馬斯克今年初就親自到 Model 3 的工廠中敦促生產,並且承認特斯拉 Model 3 的產量問題是因為自動化機器效率太低。

至於《衛報》報道特斯拉存在歧視員工的現象,其原標題為「Tesla workers claim anti-LGBT threats, taunts, and racial abuse in lawsuits」,意即,「特斯拉前員工起訴該公司存在 LGBT 歧視和種族歧視」。全文主要報道了一個被特斯拉以有傷疤為藉口被開除的同性戀員工,和一對在工廠流水線中遭到白人主管言語羞辱和同事暴力威脅的黑人父子的故事。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起訴特斯拉存在歧視員工情況的黑人父子舊照)

報道不僅採訪了這些前員工,也採訪了律師、事件其他參與者和特斯拉官方。相比這些前員工的「底氣十足」,比如,那位被開除的同性戀員工拿出了醫生證明,證明顯示其傷口不影響工作的證據。相比之下,報道中,歧視事件的參與者大多閃爍其詞或者拒絕採訪,而特斯拉官方在這些事件亦沒有拿出證據證明這些歧視不存在。目前該事件只查到法院正在審理相關案件,尚無結論。但從報道的操作手法來說,並沒有忽略採訪特斯拉,稱不上罔顧事實。

僅從報道的操作層面來說,以上幾個被馬斯克點名批評的媒體都不存在罔顧事實以吸引流量的情況。客觀來說,馬斯克所厭惡的只是關於特斯拉負面的信息流出。但媒體存在的意義就是提供有價值的事實的報道,和基於事實的有價值的判斷。

為什麼我們要支持馬斯克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衛報》、《華爾街日報》雖然沒有「陷害」或者「惡意消費」特斯拉,但是一個足以讓所有媒體感到羞恥的事實是,在對支持或者反對事實核查網站的建立中的調查問卷中,82% 的人選擇支持建立一個事實審核的網站。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這就讓事情變得矛盾起來,馬斯克所謂的負面新聞經得起考驗,但大眾用調查結果說明大多數人對媒體是不信任和不滿的。不管馬斯克是不是借題發揮,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媒體正在失去公信力。

《世界報》、《紐約新聞報》曾憑藉煽情、獵奇、誇張、造假的報道成為銷量最大的報紙之一,但到 20 世紀初,雖然還有許多人喜歡看黃色新聞,但抗議聲亦是此起彼伏。因為越來越多人發現,這些不顧及事實真相的黃色新聞並不值得信任,也未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在付出一位總統的代價後(在鼓吹完「美西戰爭」後,為了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紐約新聞報》開始在美國鼓吹極端主義乃至煽動暗殺總統。1901 年,時任美國總統麥金萊真的遭遇刺殺身亡,事後人們從兇手身上搜出了抨擊麥金萊總統的《紐約新聞報》,隨後黃色新聞潮終於在反對聲中悄然消退),黃色新聞浪潮終於暫告一段落,強調傳遞事實,以客觀、公正為行業規範的《紐約時報》等嚴肅媒體才開始興起並慢慢站穩腳跟。

第一輪大規模的黃色新聞浪潮距今已經一百多年,我們現在已經能輕易辨別出網絡上的「黃色新聞」,《紐約時報》、《衛報》、《華爾街日報》仍然保持著嚴肅媒體的作風。在人人皆可發聲的今天,即使有媒體駁斥馬斯克的相關言論,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選擇站在馬斯克一方,要求建立一個事實核查網站呢?

黃色新聞浪潮興起又退去的歷史證明,能長存的媒體大多具備公信力,而這種公信力是又大多建立在報道客觀公正的基礎之上。在紙媒為主的傳統媒體時代,公正客觀報道的製造者和「把關人」都在媒體手中,即使是早期的黃色新聞浪潮中,亦有嚴肅媒體可供選擇。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但現在不同了。從門戶網站到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時代,互聯網的發展讓公眾獲取信息來源的日益泛化,參與公共討論的成本也逐漸降低,幾乎人人可成為一家「媒體」。這意味著到達普通讀者的信息變得更多元,但也更參差不齊。因為讀者接收的信息本該由專業媒體篩選、把關、負責,但這個規則已經被一些沒有專業訓練或者不尊重行業規範的個人媒體所擾亂。

這些媒體往往風格誇張,不顧事實肆意歪曲,擅長製造噱頭、斷章取義。比如前陣子「蘋果將收購特斯拉」的假新聞,其實只是一個媒體網站做的一個假設,並就此採訪了蘋果前 CEO 是否存在這種可能性。但到了一些不嚴謹的個人媒體手中,這則消息就變成了「特斯拉真的要被蘋果收購了」。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當馬斯克提出要建立一個事實核查的網站,與其說是在嘲諷媒體、對抗媒體,不如說是在拯救媒體岌岌可危的公信力,彌合媒體和大眾之間的裂縫。如果媒體還想要維持自己的聲望,那麼重塑公信力就勢在必行。正如馬斯克在 Twitter 上所說,其他角色或許不需要公信力,但自詡為記者、編輯、出版社的這些角色仍然需要。

讓報道者和被報道對象在觀點的天平中較量,讓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來依據雙方的事實證據評判,將有可能幫助媒體重塑公信力。加一道第三方事實審核機制,媒體讓渡一部分把關權的同時,通過大眾評分可以將那些不尊重事實、不尊重行業規範的媒體逐步淘汰,再次將「公信力」贏回來。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還記得我們在開頭提到的黃色新聞浪潮中扮演「領頭羊」的《世界報》嗎?它當時的所有者和領導者正是普利策獎的設立者約瑟夫·普利策。普利策一生走過報業最輝煌的時期,也帶領過黃色新聞走向最巔峰,但到晚年,他主動關閉了《世界報》,去世後更留下遺願,創辦普利策獎,給行業一個嚴肅的新聞評判獎項。

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年一度的評選顯然已不能支撐整個行業的規範。一個常規性、日常性的「事實審查」顯得尤為必要,這種事實審查,在部分媒體內部也存在,但這些僅限於媒體內部的事實核查除了增加個別媒體的公信力之外,對整個行業並無太大幫助。

馬斯克錯了,但為什麼我們還要支持他建立「事實核查網站」?

所以,即使馬斯克批評的那些媒體並沒有錯,整個行業也無需對抗馬斯克給出的藥方——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事實核查網站,因為它正符合整個行業向前發展的要求。當然,更有公信力的媒體也許會報道出更多馬斯克不想讓公眾知道的問題。如果他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那我們不妨為馬斯克破釜沉舟的勇氣鼓個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