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孙继海有多强

我见识过中国足球历史上,最热闹的“他该打什么位置”之争,一次是范志毅,一次是孙继海。

范志毅不难理解。1995年甲A联赛首席射手,带队夺冠,爆发力之强当时无双。之后,大家都觉得范大将军应该突前,发挥其骁勇的攻击力。

1997年十强赛,虽然锋线有郝海东和高峰,媒体还是在喧嚷:该让范志毅突前。这之后几年,每次中国有角球,范志毅、张恩华、李玮峰上禁区预备冲顶时,全场都是“哎呀要进球”的氛围。

孙继海则很微妙。

吴承瑛出现之前,孙继海是踢左后卫的。1997年十强赛,谢峰的右路大趟突破是中国队的超级杀招。

但到吴承瑛能顶上来时,孙继海就去踢了右后卫。从此谢峰和魏群们就可以安心了。

1999年九强赛,国奥队很为位置犯难。那会儿,郑智、陶伟老被媒体挑嘴,就在寻思孙继海替下谁;然后中场,大家也在念叨,如果孙继海替下黄勇、替下隋东亮,好不好。

另一个著名争议,大概就是张效瑞了。但他的位置没啥争议。

总之,当时的舆论简直就是,国奥除了守门员、李金羽和张玉宁,简直哪个位置都可以由孙继海顶,还一点没问题。

——孙继海先前,是落选了健力宝青年队的。

之后,孙继海也确实踢过无数位置,让踢啥踢啥,不挑不拣,来则能战。有他梗着,气总是不输。

曼城时期的孙继海,其实助攻已经少了。先前在国内时,孙继海基本是一个人包一路。打亚洲级比赛的时候——那会儿还是在亚洲杯和亚运会能进四强的级别——孙继海没事边线一个人带球推,回防不喘。

吴承瑛、魏群都被指责过回防不力,我是没听任何人说过孙继海的。基本上孙继海之前,大家都说李明是边路永动机。孙继海出来之后,都认孙继海了。一人包一路的感觉。

那会儿说孙继海的牛,在于一个字。光看场面,吴承瑛忽然推一个,魏群忽然来发大炮,谢峰忽然一个大趟,甚至李明来一脚远射,张恩华来一个头球,范志毅前插抡一脚,都很帅气。孙继海,大家都说,脸又像小孩,又像小老头,而且门前感觉不好(孙继海当时接受采访时,说队里都服张恩华的门前感觉),但他全场比赛都在缠。

随时插上突破,随时后撤补位,进能攻退能守。

孙继海的强,是只有你作为对手时,比如你是全兴球迷,你是申花球迷,一场下来,就觉得:

“孙继海怎么老在那儿?!还咬不掉他了!”

你不觉得孙继海强得傲视群雄,但细想起来,那会儿中国队没人可以比他强。就这种感觉。

孙继海后来去曼城,其实助攻已经偏少了。但还是那句话,缠。

我记得他第一次打阿森纳后,接受采访,说亨利又快又壮,跟火车似的。

我当时恰好跟一个四川哥们吃饭,聊这新闻,说中国人也可以对位亨利啦!

那四川哥们,也是魏群、马麦罗、姚夏、邹侑根这么一路看下来的,因为我是黎兵和马儿球迷,所以我俩爱聊。

我问他这事的观感,他当时说:

不是我看不起魏大侠,但他过去踢阿森纳,30分钟就喘得落床垫了(隐藏哏:当时魏群给一床垫打过广告)。继海好样的,好在哪儿,就他和老范、山哥(黎兵)、老茂(宿茂榛)够职业,中国其他人,跑跑就喘,踢两场就趴倒喽。体能测试啥的,有个屁用!

我后来想,形容孙继海的强,大概就这个:

他是一个彻底的职业球员。很职业。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这就很伟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