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文丨郭名高


張建會是一個低調的人,低調的張建會走進我的視野顯得有些突兀。

那一年,我參加朋友一個雅集,期間,有人揮毫寫隸書,《好大王碑》的味道極濃,施筆至簡又不乏起伏變化,我很欣賞。返程途中,和人談起此事,友人說,那傢伙學了張建會!當時,我熱衷於米芾一路行書,對隸書的創作現狀並未留意,關注的隸書名家也少。

此後,拿到二屆隸書展作品集,又於網絡上見到張建會冊頁展受邀作品,張建會開始在我的腦海裡浮現出輪廓。

30年來,張建會換了5家單位,先在公安系統徘徊,或搞行政,或從事教育,2005年10月調到天津市書協。如今,他身兼天津市文聯、書協副主席,又當選中國書協理事、隸書委員會秘書長。在品咂他這段歷程時,我相信,張建會每一次角色的轉變,都是對內心從屬感的尋覓,那是書法家的抉擇。

【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張建會的隸書拙樸、渾厚,以篆書筆意為之,試圖尋找金石氣的最佳表達,又不放棄對書寫性的演繹。在篆隸的整合過程中,他並沒有停留在對字法或者說篆法的簡單挪用,而是從筆法著手,強調逆入平出,得渾圓簡靜;在他的筆下,往往將短撇、短捺以不同形態的“點”畫表現出來,使點與線形成強烈的反差,進而達到古拙的效果;而金石氣的營造多因起伏過程中對速度的掌控,當然,筋、骨、血、肉也由此而生;張建會的隸書,尤其是捺畫,舒展開來的少,筆行中途,戛然而止,收放有些反常規的意思,笨拙得可愛;在這裡,我們清晰地看到《好大王碑》對他的影響,當然,他可以否認,甚或以《楊淮表記》一類風格搪塞讀者,而筆者以為,那部首大小的陌生化對比,那憨拙的氣息唯有《好大王》做得最為徹底。不得不承認,張建會在師法過程中的隱性努力,於形而上的索取是相當高明的;他的隸書寫得渾厚、高古,沒有因為金石氣而整得劍拔弩張,“松”是他隸書的一大特徵,線性或舉重若輕,或輕描淡寫,皆源於執筆的方式和對理念的踐行。

【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欣賞張建會的隸書,常使我聯想到白石老人的蝦,那將伸未伸、動態的定格是最為動人的。


兩漢隸書的章法不外乎三類:縱橫分明是其一;縱有行,橫無列次之;再就是無行無列,亂石鋪街。從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張建會的隸書以前兩種佈局最為常見。前者縱橫清晰,有漢隸的正大氣象;後者注重字的大小、輕重、縱橫、收放等元素的相互配合,多是長篇鉅製,於原作前或有撲面的震懾力,卻在圖錄上浮出些造作。當然,這或許是網絡圖片時代所產生的偏見,抑或是他某個階段探索的軌跡。既是探索,必然有一個思考打磨的過程。

【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前幾日,張建會來了西安,在亮寶樓搞了場隸書臨摹與創作的講座。人去的不少,他很謙恭,似乎之前去了漢中,瞻仰了《石門頌》,那語氣相當興奮,說此行於他的隸書有著非凡的意義。漫談中,張建會強調隸書審美的價值認同,也介紹了自己的師法途徑:在碑刻中求法度,於摩崖裡得縱逸豪邁之氣,由簡牘墨跡上演繹書寫的情趣。語言的表述是最為枯燥乏味的,得到的共鳴也最少。張建會以自己的作品印證了他思考的高度。他從電腦裡調出所臨摹的作品,或《石門頌》,或《鮮于璜碑》,或《楊淮表記》,一頁頁,拼接成長卷,那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他以諸多的浩大佐證成長的軌跡。

【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記得三屆隸書展之後,吳振鋒先生曾和我提到張建會,他對張先生臨古的態度和高度表達了少有的欽佩。我那時點了頭,但與內心的認同是兩碼事。看得出,張建會這批臨作已有了自家法式,用筆愈發鬆動,線條渾圓靜穆,在字內空間和結體方面的謹嚴反映了一位書家對傳統的態度。

講座很成功,同往的朋友頗為興奮。有人拿了作品,鋪在主席臺上請求點評,有人圍了上去要求合影。我縮在一旁只是看,沒有要問的,也不想做些強加於人的事情。人說三歲看老,我希望我的每一個細微發現,都是一位書法大傢俱備的品質。

【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張建會沒有設立工作室,網上的資料也很少,關於他的評述更是稀缺。談話中,他坦言,現在工作比較忙,還要寫字,能推的事情就推一下,60歲以後,或許我會做得更好!到那時,該做的事做起來也不晚!這個上午,張先生講了成千上萬句話,我以為這是最值得我珍視的一句。那是一種態度,是一個人品性的外化,它的優劣,決定這個人能否走得久遠!

我看好張建會!

【隸書名家解讀】張建會講了千萬句,這一句需要劃重點。


注: 本文選自郭名高隸書著作《心儀秦漢》(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5年11月出版)。

郭名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特聘教授,西安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西安市鄠邑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心儀秦漢》《隨書法去遠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