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与哲学相对立的是什么学?

永动机45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但只有经过专门家加工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哲学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而与哲学相对立的则为“宗教创世学”,其认为万物起源于“神”,神不仅创造了世界万物,我们人类要在“神”的旨意下生活,思考问题,讲究“神人合一”或“天人合一”思想等等。


汉滨神话


我是燕子燕阳。

用精简易懂的语言来概括描述一个学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无数在学科中钻研终身的大家名士,都曾有过对本学科的经典描述与概括,

但对于学科钻研的越深,越难以对学科本身做最全面最客观的总结,不可避免的偏颇与片面。

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最真实体现。

哲学更是如此。

对于刚刚开始了解哲学的普通大众来说,什么是哲学,看到这个问题肃然起劲的同时,却油然而生敬畏与怯懦,无数哲学先贤的话语从脑中流过,名家大才的教导历历在目,一时间脑中竟然空空如也。

思考良久,一个非专业的爱好者,一个初学者,斗胆用自己最粗浅的理解来说说什么是哲学,拙见之谬误之处,还望见谅。

哲学,就是反思思考本身的学科,它集中研究思考的本质,思考的本源,思考的对象。

思考的本质,即思考是什么?思考就是认知,我们如何认知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这是方法论,这是辩证法,更是思辨的集中表现。

思考的本源,即回答谁在思考?这个“谁”是什么以及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即他为什么思考),如果不存在,那么思考从何而来?

思考的对象,我们究竟思考什么?世间万物是什么,从何而来,为何存在,与作为思考本源的我们关系为何?

总结下来,哲学就是,在“我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分别研究“我”,“认识”,“世界”的学科。

这就是哲学最初的形态。

之所以说“最初”,是因为爱因斯坦那句话“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没错,哲学生出了几乎所有现在存在的科学学科,在“生”出这些学科之前,哲学的最初形态就是上述总结。

人类文明滚滚向前,随着我们用哲学研究出的方法(哲学研究之认识本身,即方法论)对世界以及对我们自己了解得越来越多,

哲学中所研究的“我”,逐渐分化为,人体学,生物学,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

哲学中所研究的“世界”,逐渐分化为,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

今天的哲学,唯有“思考”依然唯属哲学之列,人类不断反思,反思认知,反思一切。

因此并没有与哲学相对立的学科,或者说用“对立”这个词并不恰当。

经过上面简单的分析,我们大概已经知道,哲学是科学之母,这基本上可以概括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除了科学和哲学息息相关之外,宗教也和哲学拥有着不解之缘。

在哲学诞生之前的年代里,人们笃信神灵,将身边的一切归于神灵,神灵左右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掌控着我们的思想,创造了我们以及万物。

由此可见,宗教也在试图回答,“我”和“世界”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用此来解决人生中的种种内心的困惑和对世界的无奈。

正是这样的困惑与无奈,催生了“哲学”。

如果说哲学是科学的母亲,那么宗教就是科学的祖母,是哲学之母。

这就是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它们三者息息相关,互为羁绊,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走向懵懂,从懵懂迈向文明。


燕子燕阳


哲学,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人类根据世界观形成的认识世界的方法。

哲学根本问题又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它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第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为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揭示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而具体科学针对某一个特定领域,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与哲学相对立的、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神学、宗教、邪说;

神学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现实中的伟大人物,或者并不存在的一个人物创造的;世界的运作依神的旨意而行;人必须听命于神。

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信仰一同宗教的人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共同的习惯与认知。

古时由于人类对宇宙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本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终极关怀。

当今世界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印度教、犹太教、佛教、道教、神道教等。

邪说本来是指佛教中指不符合佛陀释迦牟尼所说正法的修行理论。现在主要是指少数人凭空创造的,不为大众接受的议论或者思想;

咱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利用世界、改造世界。避免用不科学的神说、宗教或者邪说去违背客观规律行事,到头来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鹏学天下


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中国的知识界流行着两对据说是相互对立的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的、辩证的(也常常被表述为“客观的”)就是正确的,唯心(也常常被表述为“主观的”)的与形而上学的就是错误的。这一类本来属于哲学——也就是学术——的判断,随着列宁提出的哲学的阶级性,逐渐变成了价值判断,有时甚至成为道德判断。主观唯心和形而上学被看作是为统治阶级、文化精英服务的工具。谁被说成是主观唯心或形而上学,不仅仅是哲学上有问题,其阶级性立场、道德人格都同时受到了质疑。


王志毅


什么是哲学?

一般人似乎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哲学界也没人能给出确切的定义。这里借鉴一下冯友兰先生的话“至于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反思的思想。”所以说,哲学是一种有系统(能够自圆其说)反思(对经历过的人生有所思考)的思想。

“人生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的戏剧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生就是知识”,人生论,我们就处在人生中。这便是哲学三大分类。

这应该能勉强回答“什么是哲学?”。

哲学与什么学对立?

哲学在西方有一段时间是与宗教对立的。因为哲学与基督教中的教义相违背,而后来宗教人士开始用哲学的角度论证上帝,对立的成份也就变得较少了。



北山村夫


初中、高中的时候,就接触了哲学这个名词,那时候比较单纯,死记硬背记下了一句最基本的定义: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随着年龄、经历、学历的增长,到底什么是哲学?还真的不太容易说清楚。按照百度中对于哲学的说法,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哲学是普遍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普遍的实事求是,诸多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智慧之学,哲学主要内容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结概括。

从这些概念来看,哲学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呢,否则凭什么说是智慧之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结概括。胡适在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中,也给哲学下了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越复杂越说不清楚,越专业越道不明白。还是简单点、通俗点好。我觉得,哲学就是智慧之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现代不少人迷信科学,不相信“仅仅是可能的猜测”的哲学,这样的结果就是忽视了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世界,使科学的发展走向畸形。就拿空间来说吧,西方科学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一直假定空间是空无一物和对称的,这样一来,万物秩序存在的原因找不到了。如果你相信哲学,就知道观察不到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中国的气一元论假设就告诉我们,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只是由于它处于混沌状态不可观察罢了,万物正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获得了持续运动的能量,保持了系统的秩序,这样一来,自然秩序的原因就找到了。

按照这样的理解,与哲学相对立的就是自然科学了。其实也不是对立,实则是对立统一。不少人基于一些表象上的观察否定必然性规律的存在,如量子力学延伸出的“不确定原理”,连必然性都不要了,这样的科学真的科学吗?现在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相信科学,不相信自然规律决定着人,如果不相信自然规律决定着一切,那所谓的哲学都不过是时髦哲学罢了,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相信自然规律的存在,并相信它决定着人的一切,这才有可能领悟出真正的哲学。

实践证明,不管学什么、干什么,还是学一点哲学好,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把握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进行的研究,方向上一点不会错!


慧谷咨询


哲学就是哲学,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希腊文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学哲学,就是学习智慧。它的本质是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

哲学原理是超自然的思考方式,而与哲学相对立的反哲学是自然的思考方式(又称自然派哲学),然而,我们是为了学科分类又将两者并称为哲学。



静静王若兮


哲学书这么多,还问哲学,说明你不懂,或者看不上哲学!

不懂说明哲学书写的飘渺了。看不上哲学,说明你已经懂了自己的哲学,只是没有理解他人的哲学。

后一问题属于装睡的人,我不说了,你知道的。

前一问题可以关注我,自然你是不屑于的。也可能是我还不够通俗,再说明白点。

哲学就是信马由缰的思绪万千怎么来的,该怎么去的,怎么就明白了,如何就糊涂了的学问。


路上有长生果


谢谢!关于什么是哲学,较久以来有两种阐释:如"哲学是研究宇宙观的学问"、"是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我感觉前者较妥些。我还感觉哲学研究的范围应柘展点,其內容可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其文字表述的方式:非常概括、非常抽象、非常理沦、非常精准。至于提到与哲学相对立的有什么科学?我觉得这个设问尚未见过,如果要试答的话,可拟欲将哲姜称为"务虚科学",因为它是抽象思维的学问,不是针对某某具体事物而言的。这样"务虚科学"的对立面就有了,那就是"务实科学",如物理、化学、历史⋯⋯等等学科。这样说法,绝不是否定哲学这门科学,而只是从文字表述方式而言的,没有別意。请指正。


月轮山老人


哲学包含天下事,哲学演变成道理,万事万物理为先,心成善心哲理在,人心不善没哲理,哲学对立是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