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82年出生的金智英》在韩国上映首日,就拿到了当日的票房冠军。


但这部由小说改编出来的电影,在韩国电影打分网站上的得分表现,却分成了明显的两极:女性给出的平均分数是9.46,男性则是1.76。


用韩国男网友高票评论里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一群被害妄想症女性的狂欢,建议送她们去心理治疗室”。


换句话说,这部分极度反感这部片子的男性,认为电影通过艺术手法过度集中并夸大了女性的不幸处境。婚后女性的生活真有电影里演得这么惨嘛?你们是被家暴了还是受虐了?至于如此吗?


真实的情况呢?


真实的情况是,影片戳中万千女性的原因,确实并不是因为片子的主人公金智英的遭遇太过悲惨。


而是因为,她的人生甚至有点过于普通。


普通到茫茫人海中任何一个平凡年轻妈妈看完了片子,都感觉这是在直播自己的人生。


婚姻和生子对于女性人生轨迹的改变就是这么温吞而残酷,不需要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挫折,也不需要把挫折与不幸过度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婆婆不经意间的话里有话,老公足够体贴实际上却把“带娃”认作是在休息,母亲心疼我们能做的努力不过是通过继续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成全年轻人……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很多人都难以相信,把一个正常女性逼成精神分裂的,原来只是一些看上去有点无关痛痒,甚至是家家都有的“正常现状”。


01

路人只会说你命好,

没人在乎懂事的你到底有压抑


电影的开头,金智英忙碌一天后推着小推车带着孩子出来买了一杯咖啡,在公园里的长椅子上喘口气。


十几米外,三个上班族模样的路人看到了这一幕,忍不住奚落:“我也想因为老公能挣钱,喝着咖啡到处瞎转”。


她听到这里,没去辩解,只是眼圈一红,推着孩子赶紧走了,没事儿人一样继续投入育儿的琐碎与家务的繁忙中去。


不是她皮糙肉厚抗打击能力强,而是她甚至连自己都怀疑,她真的有路人羡慕的那样的好命呢。


上班时候虽然遭遇性别歧视,可还是能遇到几个交心的同事前辈;从小就被家里重男轻女的传统区别对待,可还是有个很疼她的妈妈,全家人也会支持到上完大学;弟弟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也没有长成一个恃宠而骄的禽兽,依然会在得知姐姐生病的时候真切关怀;老公看上去更没得说,收入不错,一力承担家里的开销,还会主动回家帮忙洗娃、做家务;婆婆虽然有些自私霸道,可还是会给她寄补药……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每个环节虽然看上去都遭遇过一些不公待遇,但总体上看来,她好像还是这群人里相对比较幸运的那一个。


嗯,人得知足,大家不都这样嘛?


我已经是比较幸运的那个了,不是嘛?


这样的话,我也该懂事、知趣一点吧。


所以,当体贴的丈夫郑大贤看到金智英带孩子整日连轴劳碌,便在吃饭的时候提议,今年过节不然就不回我家也不回你家了,我们去旅行吧。


她听到这个建议的第一个反应,竟然不是高兴。


而是一边喂娃吃饭,一边略带无奈地俏皮反问了老公一句:“你觉得不回去,谁会被说闲话?”


当然是儿媳妇,儿子又有什么错呢?


过年都不回婆家过,一定是儿媳妇歪心思太多,阻拦了想回家的宝贝儿子。


她做每件事情的第一反应,不再是自己愿不愿意,自己开不开心,而是——如果这样做了,别人会怎么想?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她太了解她婆婆了,为了不让婆婆怪罪,丈夫为难,她就算十万个不愿意去婆家过年,也得充当最坚持的那一个。


婆家的桌台上,她正摘着菜,婆婆就端过来猪食盆一样夸张的一大盆饺子馅,很自然地吩咐道:“整理完这个,就开始包饺子吧。”


她自然是一边点头一边说好,包那么多吃完吃不完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大姑子进门前把这些杂七杂八地提前做完,让人家亲女儿进门的时候坐享其成。


不但如此,还要在婆婆送给自己某银行赠送的围裙时,假惺惺地惊呼,呀,我喜欢这个花纹呢?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丈夫看到水槽里堆满了碗,想要帮忙,却被婆婆反讽一句:“我儿媳妇真是有个老公呢?”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什么意思?


在这个家庭里,宝贝儿子是不允许洗碗做家务的,如果你让婆婆的儿子帮忙了这一次,她就会认定平常家里的洗洗涮涮肯定都是你推给她儿子干了。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金智英当然不傻,婆婆轻飘飘地扔出这么一句话里有话、阴阳怪气的话来,她自然要赶紧笑着解释:“妈,平常在家这些都是我来做的。”


第二天清晨,厨房稍微听到一点响动,立马就像做错了事情的小朋友一样,赶紧冲到厨房帮忙,婆婆还得略带讽刺地关怀你一句:“不再接着睡了?”


懂事的媳妇,在婆家连懒觉都不敢睡,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着小心,随时应对话里有话的冷嘲热讽,随时要让自己在任何家务面前抢在婆婆前头。


婆婆把一盆菜直愣愣地扔在你面前的时候,为什么连句话都没有?还要你自己猜是不是需要菠菜都煮好?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尽管你屁滚尿流地从床上爬起来跑到了厨房殷勤的帮忙,她还是嫌弃你起晚了,没能在婆婆起床前就充当老老小小的快乐女仆,所以她要用婆婆特有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个略冷漠的小动作,让你自己体会,下次一定要更“懂事”一点,别把这次的“失职”不当回事。


一个微小的细节,男人决然看不出任何不妥。


女人若说出来,全世界都会觉得是你过于敏感,过于矫情了。


可只有那个孤身面对这一切的你本人,才知道,这一切到底代表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韩国的男性看完了《82年生的金智英》后,愤怒地认为是女性在放大自己的不幸,而女性看完之后突然含着眼泪感慨,原来微小如我,并不孤单。


丈夫大贤是知道她在婆家过得很辛苦的,所以早早收拾好了行李,跑到厨房一挤眼睛,小声告诉她,洗完厨房里的碗,就能离开这里回家了。


对懂事的已婚女人来说,哪次去婆家,都是一场掐着秒表倒计时脱离苦海的“好媳妇表演大赛”。


只是,当大姑子一家涌进门的时候,表演赛被婆婆单方面宣布加时了。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颐指气使是那么地自然,一会切点这个来,一会端点那个来,还会假惺惺地跟你说,你要是累了就到房间里歇会儿啊。


这是过年啊,这位大妈。


人家大好一个女儿大过年有娘家不敢回,跑到你家里来给你家老老小小当牛做马来了?


于是,金智英爆发了影片中第一次公然于众的“鬼上身”。


身后的围裙一解,金智英瞬间变成了智英妈妈美淑:


“亲家母,想让她休息就让她回家吧。亲家母过年看见女儿高兴,我也想看看我女儿,既然你女儿来了,也该让我的女儿走了。照顾大姑一家再回去,也该想象我家智英该有多伤心吧。亲家,我也很宝贝我女儿。”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因为背负着懂事的躯壳,她不敢为自己发声。


长久的压印让她不敢为自己说一句心里话,就只能变成别人去为自己说几句公道话。


这成了金智英不自知的出口。


靠着这吓人“鬼附身”时刻,她压抑的人生才得以偶尔能放肆地好好喘口气。


02

我曾有金光闪闪的履历,

为什么生了孩子我就活该只是个老妈子


看到穿着红色风衣神采奕奕的职业女性装扮的女孩子从身边走过,她还是会突然出神。


她考上了好大学,毕业历尽千辛苦进了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工作,虽然遭受着韩国职场上常见的同工不同酬的性别歧视待遇,可每天自食其力与一群人忙忙碌碌,竟成了她此刻最想回去的时光。



她见识过身边那些想要摆脱全职妈妈身份的女性“另类”。


金组长为了让自己的事业能再进一步,不惜把孩子全权留给自己妈妈来带。


在中国的职场氛围里,或许能比金智英们的处境好一些,可女性还是会被各个工作单位或委婉、或强硬地提防着怀孕生子。


金组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怕极了有一天自己会过上放弃个人追求而回归家庭的噩梦人生。


为了博一把,她似乎可以隐忍一切看似不可忍的难看,她似乎可以吞下任何一种不怀好意的恶心。


高高在上的梁组长,毫不顾忌地批判她:


“孩子还是要跟妈妈在一起,要不然到最后肯定出问题。“

“自己成功有什么用,孩子废了就都完了“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火焰在她眼中燃烧,场面一度尴尬到了极点,可她还是可以做到腰肢一扭,愉快调笑:“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开会了吗?”


格局如此,隐忍如此,能干如此,最终也在进一步的升迁上,还是败给了性别劣势,竟然升迁无望,索性自立门户、自拉大旗。



这对因为生了孩子后就再也没出来工作过的金智英来说,是远方灯塔上的荧荧之光,是陡然出现在她迷茫岁月里的唯一救命稻草。


做了全职妈妈后,只有面包店的兼职可以提供她一份短暂的工作,网上寻找的结果是——没有符合条件的结果。


她想重新回归职场,加入自己崇拜的金组长成立的新公司。


当她面包店兼职受阻后,重新去金组长的公司上班的想法得到了老公的支持,但婆婆一个叫嚷着的电话,浇醒了她。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婆婆对于老公愿意用自己育儿休假的代价来换取她重新工作这件事暴跳如雷。


韩国职场规则是,人一旦选择了育儿休假,就等于默认了愿意出让一切晋升机会,长期退居二线。


婆婆觉得她,是在为了自己一点微不足道的想法,就要牺牲老公的前途,是在毁了老公的光明未来。


一番失神后,她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


婆婆这番死也不同意的难听话,突然让她从理想主义的沉迷与坚持中苏醒过来。


当一个家庭陷入了育儿选择的重要阶段时,如果其中一方的工资不足以抵消保姆的工资,那工资低的人辞职回家全职带孩子就成了政治正确。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金智英工作上关系最好的前辈听完她冷静分析后,愤愤不平,也只能无力地说一句,这真是太郁闷了。


多无力啊。


两个人组成了家庭后,也会这么直白地权衡利弊的嘛?


是的。


越是对家庭的认识与责任感越深的人,越是会认命的接受谁收入少就要回归家庭照顾孩子的分配法则。


不是男人逼迫,不是怕了婆婆,不是缺乏勇气甘愿退缩。


而是在这场结婚生子、生儿育女的社会游戏中,妈妈这个角色,在一个男尊女卑的职场法则里,在一个被孩子更多依赖的固化伦理认知里,早已被圈定了位置。


你的理想,如双手为桨、逆水行舟。


你可以挣扎,站在岸上的人甚至都看到了你即将沉没。


他们也许惋惜,他们可能冷漠,他们甚至有人为你鸣不平,但最终的宿命,也只能是任你被一点点吞噬进深海里。


03

为生育无期限让渡个人理想,

就像被封印进了一堵墙


看完《82年生的金智英》,很多人觉得这个角色像自己,又不像自己。


大多数人感慨的原因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一个体贴的“完美丈夫”。


看到她需要包太多饺子馅就侧面劝妈妈不必包太多,现在过节大家都流行点外卖;匆匆忙忙下班后第一时间赶到家,就是希望能给女儿洗澡;发现老婆真心想要重返职场后,真真切切地提出了自己休育儿假代替老婆在家带孩子的方案。


就连妻子精神出了问题这件事,都会主动哭泣着归因于,智英是因为跟他结婚才得的这种病。


而还有一部分丈夫,任何时候都不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


还有一部分丈夫,孩子已经读小学了,都从来不知道尿不湿要怎么换,更不用说是给孩子冲奶粉、洗澡。


就像天台上,大贤的一帮男同事吐槽的那样:


一想到一下班后,回到家要帮妻子带孩子做家务,还要照顾妻子的情绪,眼泪都会掉下来了。


这才是完美丈夫之外的另一部分丈夫的真实世界。


因为在外工作了一天,为了挣钱养家,熬夜写方案,见狗说狗话,结果回到家,还是要承担一部分家里的责任。


对一些人来说,只要在外边挣了一些钱,就完全没办法做到兼顾家庭。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如果家庭每年有一个价值总和,好心一点的丈夫,会愿意承认妻子为自己的事业做出了重要的后勤贡献,但依然会认定是自己支撑起了这个家。


这种常规的价值认定方式,并不是因为男女双方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上。


而是因为,人类秉性如此,大家都在各自顾着各自的辛苦,一回头就容易轻视了甚至忽视了另一方很难兑换成金钱价值的劳动与付出。


就像是,丈夫在外边忙了一年,一分钱没拿回家,还欠了一屁股债,妻子会觉得对方似乎这一年没怎么付出。


就像是,妻子在家里又擦地板又哄孩子,一看银行卡的进账记录,丈夫会觉得主要就是自己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


因为家庭的前行进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就导致了夫妻双方不自觉地用功利而直观的方式单方面认定了对方的付出价值。


听到智英放弃回归职场的念头后,大贤安慰道,“再休息一阵吧。你也多休息一下,等女儿长大点会好起来的”。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金智英的目光缓缓向上,一句话把丈夫顶了回去:“你觉得我在家看孩子是休息吗”?


大贤也愣住了,无言以对。


他知道带孩子也是很辛苦的,可他还是脱口而出了这样的话。


在劝她生孩子之前,他也会很“体贴”而好心地表示,我会帮你的。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她知道丈夫是好意,但还是忍不住质问他,“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帮我做家务,帮我带小孩,这难道不是你的家、你的事、你的孩子吗!”


全职妈妈一刻不停地劳碌:孩子哭,孩子闹,孩子洗澡,孩子饿了,孩子要送去保育园了,孩子到点要去接了,孩子又在叫妈妈了……这些稀碎的日常操控了一个妈妈全部的时间与精力。


她们一天中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过就是电影开头的一帧画面:黄昏时的微光洒在自己身上时,她一个人站在阳台上闭着眼睛假装这一刻的世界是完全平静的。


而事实是,下一秒,就是孩子在喊妈妈。


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家暴,不需要什么原生家庭的恶劣,就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婚育后的生活,便已然逃不开囚徒一般的宿命。


坐在心理医生的面前,金智英说:


作为某人的妈妈某人的妻子,偶尔也会感到某种幸福。可是有时,会感觉被困到墙里,挣扎着出去,以为有出口却是另外一堵墙,换一条路走还是一堵墙,还不如当初不奢望有出口,这么一想还是生自己的气。我也全想明白了,其实都是我自己的错,换做别人没准就能找到出口了。因为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这部让韩国男人想封杀的电影,究竟讲了什么?


心理医生说,这不是智英的错。


这句话是对的,不是因为你没能力,也不是你的家庭对你恶意倾轧,不是挣扎有罪,不是理想万恶。


只是因为,为了婚育让渡个人理想这件事,就是选择了被封印进一堵墙的过程。


她是妻子,是妈妈,是女儿,就唯独不是她自己。


光是这件事,就会让人明白,为什么金智英每次在看到太阳落山后,就会感到莫名的失落。


一生中的这一天又过去了,我是谁?我在干什么?


我不想过这样的人生,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改变呢?


于是又要求自己强硬接受现实,继续过着跟昨天一样迷茫而不自知的人生。


这样往复,终于有一天,她太累了,她没办法再继续做自己了。


迷失自我的落差,终究要在寻找出口的不断尝试中补齐。


金智英最终找到了出口,把一切写成了书并出版,圆满了自己想当作家的遗憾。


原著里写道: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我们都知道这很难,即便“幸运”如金智英。


但是,就算我们感觉自己被封印进了这堵墙,也永远不该停止审视自己内心的尝试,更不要轻易放弃寻找出口的挣扎。


留在墙里,只能窒息。


找到出口,你才能成为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的少数。


一定要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