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白族文化習俗的美食——因遠米幹

米幹又稱為卷粉,在元江縣白族聚居地區——因遠深受群眾喜愛,其製作工藝隨白族先民遷入元江而世代相傳。

米幹,不僅是因遠的一道傳統美食,還是白族人饋贈親朋的佳品,它承載著勤儉持家、熱情好客的白族群眾的文化習俗。

直至今天,民間傳承人還能用完整的傳統工藝,做出厚薄軟硬適中、有韌勁、爽滑可口的米幹來供人們享用。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元江人餐桌上的煮米幹

米乾的歷史淵源

因遠,距元江縣城四十公里,盛產優質稻米,為米乾的製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原材料。因遠白族米乾製作,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據元江地方史志記載,南詔大理國時三十七部之一的因遠部中的蘇、張、周、段等十姓,即元江白族之先民。明末清初,又有大理、劍川、玉溪、通海、石屏、建水等地的居民因經商、謀生等原因遷入,與原來的居民一起共同開發了因遠壩子。米乾製作工藝就源自白族“三月會”迎天子的習俗,並傳承至今。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因遠米幹

記者在縣文化館瞭解到,每年農曆三月,因遠白族都舉辦“三月會”迎天子活動,為期七天。活動中,“抬天子、送天子”是“三月會”最主要的習俗。據說,天子廟裡供著一對天子石像,每個石像大約重20斤,“三月會”期間在外的人,特別是男人,一定要趕回家。在家的人準備好祭品,德高望重的男人會被選出來抬天子。這些人抬著裝飾華麗的轎子,一路敲鑼打鼓、放著鞭炮到天子廟,把天子接到寨子裡轉一圈。每轉到一戶人家,主人都會熱情接待,以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等。送天子的日子,也用同樣隆重的儀式把天子送回廟裡,待儀式結束,這節日才算過完。 米幹就是作為祭天子的重要祭品而產生的。後來,因遠鎮的白族,每年的農曆三月都有蒸米幹,晾曬米乾片的習俗,一直傳承到今天。由於流離、遷徙的年代久遠,因遠白族在傳統飲食上雖與大理洱海邊的白族有著共同的民族特色,但在米乾製作工藝上早已與元江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自己的特色了。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元江因遠“三月會·米幹節”

米乾製作工藝流程

米乾製作工藝,主要以家庭作坊為主。從原材料挑選,到研磨米漿、攪拌兌水、蒸飪、分離、晾曬……每道工序都十分講究。這也是因遠米幹深受人們喜愛的主要原因。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王曉梅是一名有著30餘年米乾製作經驗的手工藝人。據她介紹,選材時,一般都用本地的優質紅米做食材,經篩選、淘洗後浸泡大約24小時;研磨米漿時,得將浸泡在盆裡的大米再次淘洗乾淨,然後和著水適量地一勺一勺慢慢倒進石磨眼,慢慢磨出原漿,切忌太多、太快從而影響米乾的質量;攪拌兌水過程是最能考驗傳承人工藝水平的,一般會根據米漿的黏稠度進行判斷,這一過程全憑眼力和手感,兌水的成敗也是決定米幹質量的關鍵;蒸飪米漿得在開水鍋裡放入方形米幹架,米幹架上鋪上一塊滲水性差的布料,澆上適量米漿,均勻地擀平後,蓋嚴鍋蓋蒸,注意鍋中水面位置要略低於米幹架;5分鐘左右出鍋,待冷卻後,將其平鋪到米乾颱上,沿米乾布外延慢慢撕出,一條新鮮的米幹就被分離出來了;為便於長期儲存食用,就將新鮮的米幹切成片狀,放置於太陽下晾曬,使其完全乾透,以便長期保存食用。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用於製作米乾的因遠優質紅米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王曉梅有著30餘年米乾製作經驗

“製作時,稻米的選擇,米漿的粗細、稀稠,蒸的時間、火候,甚至天氣因素,都會影響米乾的品質。沒有幾年的實踐經驗是很難做出好的米幹來的。”王曉梅邊擀著米漿邊跟記者說。

米乾的食用與傳承

據瞭解,因遠白族每年農曆三月都有蒸米幹、晾曬米乾片的習俗,這一習俗保留至今。另外,如果哪一家要生小孩子,全家人就會在分娩前提前一兩個月蒸米幹,晾曬米幹儲存好,作為產婦的吉祥食品,同時也是老人、小孩、病人的主要食品,是白族“三月會”“火把節”等節慶活動的特色美食。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曬乾後的米乾片

用傳統工藝製作出的米幹具有厚薄軟硬適中、有韌勁兒、爽滑可口的特點,可用涼拌、煮,或者直接蘸蘸水的方式食用,曬乾後的米幹除了水煮,還可以煎炸。因遠白族米幹傳承人,註冊了“因遠”的產品商標,讓米幹成為縣城餐館的特色美食,也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遠銷省內外。米幹逐漸成為元江千家萬戶的飯桌上的食材,手工製作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米乾的製作工藝也被先進的機器作坊代替。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隨著自動化、規模化生產線的出現,白族米乾製作工藝傳承人正在不斷減少,老齡化問題嚴重,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為此,元江縣在開展民間傳統節慶活動時,為傳統米幹搭建展示交易的平臺,成立生產合作社,完善製作工藝項目檔案,逐級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鼓勵民間傳承人帶徒傳藝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白族米乾製作工藝的傳承保護,希望這項工藝能夠世代相傳下去。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玉溪味道 | 承载白族文化习俗的美食——因远米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