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牧馬人》對原著《靈與肉》做了哪些改編?

1982年上映的《牧馬人》,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謝晉導演指導,朱時茂主演的一部劇情片。電影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小說篇幅不長,有興趣的網友可以上網查找資料看一看。

“喂,靈均,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開金口,晚上就給你送來。”這是小說《靈與肉》裡的原話,只是稱呼被我改了一下,那兩個字比較敏感。謝晉導演和張賢亮作家萬萬不會想到,這句臺詞讓這部電影在37後再次火了起來。

為什麼要取名為《牧馬人》呢?牧馬人是朱時茂飾演的許靈均的勞動身份,也代表著大西北的一部分勞動群眾。電影名字為《牧馬人》也更能讓人有想象的空間,看見這個名字,腦海中浮現一群人在遼闊的草原上放馬。而小說名字《靈與肉》,更符合讀者需求,靈魂與肉體,追求的是精神層面和肉體上的感官。

電影《牧馬人》對原著《靈與肉》做了哪些改編?

《牧馬人》的開場是大西北草原與北京城市相互交叉的畫面,這也是為了說明接下來的電影故事的敘述方式,大西北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穿插,也就是回憶與現實。通過許靈均在北京生活的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勾勒起他過去30年在西北草原上生活的回憶。

電影《牧馬人》對原著《靈與肉》做了哪些改編?

電影《牧馬人》改編自小說《靈與肉》,那麼導演謝晉對小說了做了哪些改編呢?

第一點:許靈均母親的身份

電影中只是簡單地表達了,許靈均的父母是因為包辦的婚姻,兩人關係不和,最後父親去了國外,母親生病去世了。而在小說中,則說明的比較詳細。

包辦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許靈均父親是美國留學生,而母親則是地主家的小姐。而且小說中講到了母親成謎於打麻將,脾氣也很古怪。小說的原話是,“母親摩挲麻將的時候比摩挲他頭髮的時候多得多;他也沒有受過多少父親的教誨。”

​在許靈均母親病重的時候,父親則是和另一個女人在一起。小說中描述的是,“沙發上,坐著母親成天詛咒的那個女人。”

電影《牧馬人》對原著《靈與肉》做了哪些改編?

第二點:許靈均老婆李秀芝

電影中,李秀芝是由家鄉的姐姐介紹來找對象的,相親對象卻在三天前翻了車,不治身亡了。小說中描述,有些地方鬧饑荒,所以大批人往外走,姑娘則比較好辦,在外地隨便找個對象就嫁了出去。在外地成家的,在一個一個提攜家鄉的姐姐妹妹。召之即來,來之能婚。

劉秀芝就是被召來的,來找七隊一個開拖拉機的小夥。而且大隊已經開了證明,不成想小夥沒了。至於李秀芝為什麼沒去召她來的姐姐家,因為那個姐姐的丈夫是個殘疾人,生活也很艱苦。

電影《牧馬人》對原著《靈與肉》做了哪些改編?

第三點:許靈均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

小說中,許靈均的孩子叫清清,是個女孩子。在電影中好像是個男孩子。清清問爸爸,“北京有沙棗嗎?”這裡的緣由其實是因為,沙棗是西北特有的野果。在饑荒的年代,許靈均曾經靠吃這種野果度日。

電影《牧馬人》對原著《靈與肉》做了哪些改編?

第四點:結局

電影的結局是許靈均的父親回美國了,同一天許靈均回到了西北草原。小說中描述的是許靈均因為要回學校準備期中考試,所以很快的就回到了西北草原,至於父親什麼時候回美國則沒有說明。

電影《牧馬人》和小說《靈與肉》都值得細看和細讀,裡面的臺詞和觀點,在現在看來依舊很有說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