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跨省抓捕:一流企业专注技术研发,二流企业忙着广告公关

企创网:如果不是近日来被一众网络媒体“医生吐槽鸿茅药酒是‘毒药’被跨省追捕”的新闻刷屏,我想无论是鸿茅药酒,还是其背后的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和老板鲍洪升,都还在继续“闷声发大财”之中。

鸿茅药酒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对于养生保健有较大需求的中老年人,所以广告的投放,主要也集中在中老年人更为聚集的电视广告。所以对很多土生土长的互联网新一代来说,较少会能够从互联网上看到这个名字。

但是只要你打开电视,“熟悉的声音”一定会进入你的耳膜:

鸿茅药酒跨省抓捕:一流企业专注技术研发,二流企业忙着广告公关

风湿骨病怎么办,每天早晚喝鸿茅。肾虚尿频怎么办,补肾强身喝鸿茅。脾胃虚寒怎么办,健脾养胃喝鸿茅。气虚血亏怎么办,补气补血喝鸿茅。六十七味药材好,呵护爸妈更周到!一瓶鸿茅酒,天下儿女情。

风湿病,关节炎,疼痛反复不见好。颈椎痛,腰腿疼,行动不便把罪遭。胃寒胃痛气血虚,肾虚尿频睡不好,每天早晚喝鸿茅,补肾强身有疗效。要按疗程坚持喝,治病防病选鸿茅!(接场景接入:爸,您的鸿茅药酒!您的鸿茅药酒!爸,妈,您的鸿茅药酒!)

腰疼,腿疼,疼!喝鸿茅药酒;风湿痛,关节痛,痛!喝鸿茅药酒;尿频起夜,肾虚腰酸,虚!喝鸿茅药酒。鸿茅药酒祝您:每天两口,把病喝走。

鸿茅药酒跨省抓捕:一流企业专注技术研发,二流企业忙着广告公关

而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CTR MI)的数据,2016 年,鸿茅品牌(包括酒精饮品、活动、商业及服务性行业等)在电视广告中的投放额为 150 亿元,同样位居榜首,同比激增 96.4%。

鸿茅药酒,普通人第一印象就是这应该是一款“药酒”,而将其认定为“保健品”。但是事实上,小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了解后发现,鸿茅药酒属于甲类非处方药品、酒剂类中药,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Z15020795。也就是说,鸿茅药酒虽然名字叫“酒”,但其属性却是“药”。

民间俗语说,是药三分毒。这里的“毒”,当然并不是所谓的“病毒”,而是泛指药品的副作用。所以目前我们能够从世面上买到的所有合规药品,在其说明书上,都可以看到“副作用”的项目,这是相关部门的强制规定,让服用者清楚意识到服用该药品的副作用情况。

由于此次事件中被跨省抓捕的广州医生谭秦东在先前在网络上发布的《中国神酒“鸿茅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原文已经被删除,所以小知这里找到了红星新闻的截图资料,供大家参考。

鸿茅药酒跨省抓捕:一流企业专注技术研发,二流企业忙着广告公关

根据各方媒体信息的报道,我们得知该文正文的主要部分多转载来自其他权威媒体、网站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开报道与处罚公告截图,基本上也都有案可查。

法律业界人士也表示:文章的问题,无非是科普的内容引用多了一些,论证的逻辑少了一些。……虽用词不妥但情有可原,不应该以刑事犯罪的手段去对付。

但是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

2018年1月25日,经凉城县人民检察院批准,谭秦东被执行逮捕。谭秦东涉嫌的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支持这项罪名的主要理由是,鸿茅药酒公司报警称,谭秦东发布那篇帖子后,有2家公司、7名个人退货,给鸿茅药酒公司造成损失共计140余万,严重损害鸿茅药酒的商品声誉。

权威官媒光明网对此事的评论很值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鸿茅药酒曾被江苏、辽宁、浙江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企业广告违法2630次,安然无恙;消费者帖子点击量仅2000多,却因帖获罪。

鸿茅药酒跨省抓捕:一流企业专注技术研发,二流企业忙着广告公关

其实作为一家药品公司,舍得砸大价钱投广告固然是生存发展的路径之一。但是技术创新,才是衡量一家生物类企业价值的核心因素。而专利积累,正是一家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直接体现。我们就以生物制药类公司中,口碑颇佳的云南白药集团为例。

通过汇桔网知商云企业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检索发现,云南白药集团的专利信息多达379条,足可见这家公司在技术上的实力与积累。且其中还有大量相比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含金量更高的发明专利。

鸿茅药酒跨省抓捕:一流企业专注技术研发,二流企业忙着广告公关

而鸿茅国药公司的专利情况又是如何呢?仅有8条专利信息,且几乎全部为制药设备外观和药品包装盒设计专利。至于和生物制药技术相关的专利,我们暂未发现。

鸿茅药酒跨省抓捕:一流企业专注技术研发,二流企业忙着广告公关

目前,直管部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对于此次鸿茅药酒事件的涉事公司下发了相关处理意见,后续如何发展,我们一起关注。这或许又会成为中国医药行业与广告行业的一次重要监管转折点。

鸿茅药酒跨省抓捕:一流企业专注技术研发,二流企业忙着广告公关

注:本文首发于知商金融,对投资理财、商业管理、互联网金融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