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梁思诚先生曾说,"中国古民居欲求三四百年以上之住宅,殆无存者。"但因为西北地区的干燥气候,使得天水这些砖木结构的古民居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所以愈发显得珍贵。

故居雅怀 胡氏民居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胡氏民居独特的魅力在于,他继承了古秦州汉唐建筑的的朴素典雅。而土墙古槐、木楼竹影又印证着,这里既有北方民居的庄重和严谨,也有南方民居的轻巧和灵动,这恰似天水这个城市的魅力,灵秀而不失豪放,韵味无穷,绝无仅有。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甘肃省文物局(1998)14号文件对天水古民居的评价是:“天水古民居是保存至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南宅子和北宅子的创建人是胡来缙和胡忻,父子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誉为“父子乡贤”。胡氏民居由于是胡来缙、胡忻父子的私宅,所以其形制基本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四合院是从正房围绕中间庭院而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且四面房屋相连,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中国四合院以北京清代和民国初年四合院为代表,而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以其西北地区特有的构建方式不同于北京四合院。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南宅子的平面略呈矩形,大门位于庭院东北角,硬山形屋顶,面阔三间,今所见的当心间为后来改建时所加胡氏清代的一位夫人的节孝牌坊。大门当心间门额上题有“副宪第"三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门内为一小天井,正对大门的是影壁。天井西侧有一垂花门,门额题有“桂馥"二字。垂花门通入前四合院,南边房屋为正屋,在两进的四合院中这一正屋又为过庭,通过它可以直达后四合院。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五个,现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记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这座庭楼面阔五间。楼阁两层,重檐硬山屋顶。下层六列六柱,檩与柱的勾搭做法远较南宅子为复杂,檐柱石与檐柱之间的乳袱呈弯月形,古建中称之为“月梁",属于官式建筑中极为考究的构建做法。上层檐柱间镶嵌有雕花阑干,每间各有栏板及绦环板五面,每片以减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组团花图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不同样式。其中还有一面在圆形开光雕出一人物形象。整体雕刻精工而不显繁缛,原彩绘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其色泽仍依稀可见。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阮仪三一行曾在这座古建面前驻足良久,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

故居雅怀——天水胡氏古民居

现如今岁月连载几是秋,

寄托着多少回忆。

这里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

你来了,就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