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家如何"自救"?

經常聽周邊的朋友說,每當逢年過節,“回家三天必遭嫌棄”好像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宿命。無論在外面多麼成熟優雅、光鮮亮麗,回到家後,我們在父母面前只需兩三天就會被打回原形,變成那個容易激動的孩子。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又要如何克服這種行為?

假期回家如何


朋友甲告訴我,她和父母在一起時,我只有48小時的心態平和期。只要過了兩天,無論我媽說什麼、說的話多麼輕描淡寫,都會引來我這樣的反應:“哎呀,媽,你別再叨叨我了!”

假期回家如何


在這個問題上,我可不是一個人。心理學家甚至有一個術語來描述回到原生家庭時,我們身上出現的可預測的、令人惱火的退行行為模式,它就叫做“家庭系統理論”——家庭都有各自的平衡,每個家庭成員在維持家庭系統完好的過程中都扮演著固定的角色。

那麼,要如何心平氣和地與家人一起度過假期呢?

退行行為不可避免,你要做好準備。這不是你會不會退行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出現退行的問題。問問你自己:有沒有什麼特定的話題或實際地點會讓你的家人抓狂?有的話就請避開它們。

假期回家如何


給自己留點空間。有時你會需要一個“逃生”出口。臨床心理學家哈麗雅特•萊納博士說,你要確保在一定程度上創造一個可以與家人保持一些情感距離的空間,“這意味著你可能要在浴室裡躲上10分鐘冷靜一下、安排好拜訪父母的時長,或者是花錢住旅館而不是住在父母家的客房”。


別對改變抱太大期望。最後需要記住的是,家庭創傷並不會在節日期間奇蹟般癒合。12月本就是充滿壓力的季節——心理健康專家都表示他們的病人在此期間尤其艱難——所以,這可不是翻舊賬以及指望解決這些問題的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