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如何利用趨勢做判斷並確定買賣方向,這是一堂必修課

  技術分析,您首先聽到的是:“趨勢是您的朋友”這句箴言。找到主導趨勢將幫助您統觀市場全局導向,並且能賦予您更加敏銳的洞察力。一旦發現整體趨勢,您就能在希望交易的時間跨度中選擇走勢。這樣,您能夠在漲勢中買跌,並且在跌勢中賣漲。

期貨市場如何利用趨勢做判斷並確定買賣方向,這是一堂必修課

讓趨勢做你的朋友

  在金融市場交易中,產品的行情有三種,即上升行情、下降行情及盤整行情。盤整行情約佔每年交易日的70%-80%,其餘的20%-30%才屬多頭或空頭行情。在盤整行情中,投資者要先分辨出盤整的區間,再於區間的上檔賣出,下檔買進,即所謂的低買高賣,才能獲取利潤,而且風險也不致於過大,投資人若能理性執行停損策略,甚至可增加投資金額,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但是市場上多數人仍然想適時掌握20%-30%的多頭或空頭行情,順勢操作。主要原因在於順勢操作的利潤非常可觀,而且停損出局的次數又較低、因此附加成本大為降低。更何況順勢操作者只是實行家而非發明家,只需依照既存的市場趨勢進行買賣即可,是屬於“知行皆易”的類型,所以市場人士認為“趨勢是你的朋友”。但是在實際交易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分辨行情是多頭、空頭或盤整形態;一是“逆勢操作”是極難克服的人性弱點。對於人性弱點的克服,通常可經由經驗累積、蒙受虧損而增加認知等方式來達成;至於如何分辨行情是多頭、空頭或是盤整形態,則必須由基本面及技術面切入判定。

支撐位與阻力位

  支撐和阻力水準是圖表中經受持續向上或向下壓力的點。支撐水準通常是所有圖表模式(每小時、每週或者每年)中的最低點,而阻力水準是圖表中的最高點(峰點)。當這些點顯示出再現的趨勢時,它們即被識別為支撐和阻力。買入/賣出的最佳時機就是在不易被打破的支撐/阻力水準附近。

  一旦這些水準被打破,它們就會趨向於成為反向障礙。因此,在漲勢市場中,被打破的阻力水準可能成為對向上趨勢的支撐;然而在跌勢市場中,一旦支撐水準被打破,它就會轉變成阻力。

  如何在技術圖形上判斷支撐位和阻力位

  在判斷支撐位和阻力位時,常用的辦法就是觀察交易品種K線圖的歷史價格,最高點是多少?最低點是多少?以及收盤價是多少?這些往往可以說明問題。這種判斷支撐位和阻力位的辦法在任何時候的K線圖上都可以變現:日線圖、周線圖和月線圖。

  多數情況下,高價或低價會集中在一定的區域,而不是一個點;假如是這樣,我會認為該區域是“支撐區”或“阻力區”。需要指出的是,該區間不能太大,否則對投資者沒有參考意義。

  期貨市場中的頂部或底部往往構成阻力位或支撐位;技術圖形中未補的缺口也形成有效的支撐位或阻力位;均線也有助於投資者判斷支撐位和阻力位;觀察趨勢線的走勢也可以確定市場未來的支撐位和阻力位。需要注意的是,當主要支撐位被擊穿之後,該支撐位便轉換成了主要的阻力位;當主要的阻力位被突破之後,該阻力位便成了主要的支撐位。

  找支撐位和阻力位的別一個辦法就是觀察價格在運行過程中的"回撤"--即同當前走勢相反的價格波動,這種波動也稱“調整”或“修正”。

  拿一上升行情來舉例:該行情從100點上漲到200點,然後價格轉身向下來一個回撤,至150點,此後繼續上攻,將價格進一步推高。150點便是行情從100點到200點之間50%的“回撤”。150點證明支撐強勁,換言之,因為價格在回落50%之後,再次迴轉上攻,50%的回撤證明支撐有效。下跌行情中出現的上漲“修正”也是一個道理。

  一些回撤百分比對於判斷支撐和阻力位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如33%,50%和67%。另外還有兩個數字叫費波納奇數:38%和62%。這五組數字對於判斷支撐位和阻力位很有幫助作用。

期貨市場如何利用趨勢做判斷並確定買賣方向,這是一堂必修課

趨勢的判斷

  趨勢線在識別市場趨勢方向方面是簡單而實用的工具。向上直線由至少兩個連繼低點相連接而成。很自然,第二點必須高於第一點。直線的延伸幫助判斷市場將沿以運動的路徑。向上趨勢是一種用於識別支持線/水準的具體方法。反而言之,向下線條是通過連接兩點或更多點繪成。交易線條的易變性在一定程度上與連接點的數量有關。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各個點不必靠得過近。

  信道被定義為與相應向下趨勢線平行的向上趨勢線。兩條線可表示價格向上、向下或者水平的走廊。支持趨勢線連接點的信道的常見屬性應位於其反向線條的兩連接點之間。

趨勢線和拐點線確定買賣方向

  趨勢線和拐點線是我們趨勢交易法中確定趨勢最有效的工具。確定趨勢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利用趨勢線和拐點線,來排除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以確定買賣方向。

  方法如下:

  

1.排除下降趨勢

  我們可以利用下降趨勢線和拐點線的突破來排除下降趨勢。當價位突破我們定義中繪製的下降趨勢線,並且同時突破拐點線時,我們假定之前的下降趨勢已經結束,未來市場將進入上升趨勢或橫向整理。請記住:有時是價格先突破拐點線,再突破趨勢線;有時是價格先突破趨勢線,後突破拐點線。

  2.排除上升趨勢

  我們可以利用趨勢線和拐點線的突破來排除上升趨勢。當價位跌破我們定義中繪製的上升趨勢線,同時跌破拐點線時,我們假定之前的上升趨勢已經結束,未來市場將進入下降趨勢或橫向整理。請記住:有時是價格先跌破拐點線,再跌破趨勢線;有時是價格先跌破趨勢線,後跌破拐點線。

趨勢應該如何理解和利用

  無論在熊市還是牛市中,市場上虧損者仍然和別的狀態下一樣多。在趨勢不明的情況下,我們盼望趨勢的來臨;然而趨勢真正形成之時,我們卻仍然一無所獲。

  趨勢表面上看對我們很重要,然而具體交易時卻又難以利用,在具體交易時趨勢似乎又毫無價值,這是為什麼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和利用趨勢呢?

  教科書告訴我們的趨勢概念過於簡單,就如同有人告訴你去南極應該往南走一樣簡單。光有這樣一個籠統的概念我們是無法真正理解和把握趨勢的。

  在趨勢的運行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這種障礙會使你無法判斷趨勢是否還會延續。這是因為投資者忽略了趨勢是由波動組成的這一特徵。

  趨勢的方向性常常會掩蓋波動的無序性,而對於投資者來講,價格的波動卻更能引起他的關注。


期貨市場如何利用趨勢做判斷並確定買賣方向,這是一堂必修課

  投資者會花主要的精力去盯住波動,然而,波動卻是無序和隨機的,這種關注只會使你對市場的看法陷於混亂而忽略市場的真正方向。

  “重勢不重價”這句格言是應該謹慎使用的,很多投資者正是在“重勢不重價”的理念引導下在不合適的價位進場進而又被市場無情的清洗出場的。

  在反覆被清洗幾次之後,市場卻仍然按你看好的方向繼續運行,這時,你只能感嘆市場的偉大和不可琢磨。看對而做錯的複雜心情令你難以接受,繼而重新寄希望於下一次趨勢的來臨,從而從內心深處放棄這一次趨勢的機會。

  趨勢是由波動組成的,準確的說有序的趨勢是由無序的波動組成的。回頭一看,趨勢相當完美,這種回頭重新認識趨勢的方法必然會使你忽略組成趨勢的隨機波動的重要性,然而正是這種無序的波動使你看對而做錯。

  關注無序的波動使投資者在趨勢中虧損,從而使趨勢在我們的交易中變得並不重要。


  理解趨勢,首先就要知道趨勢是由波動組成的。

  若你真的想追逐趨勢,就一定要過濾無序的波動,放棄波動給你帶來的理論上的利潤機會,把波動當成無價值的價格運動來看,這要求你不能太注意市場價格的波動,使自己變得相對麻木一點,但同時卻更加穩重一點。

  價格的上下波動會使你對市場的看法也上下起伏,過分關注波動就無法把握市場的主要方向。你可以尋找一些交易工具來把握市場的主要方向,而不是通過關注價格的運行來把握市場的主要方向。

  均線和趨勢線具有這種功能,這兩種工具對趨勢都具有很好的跟蹤效果。均線就是彎曲的趨勢線,不同的市場、不同的品種必須得用不同的均線,

  市場的不同狀態必須得用不同的趨勢線,它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過濾價格的無序波動,從而減少我們的錯誤交易。通過交易工具而不是通過注意價格的波動我們才能真正把握市場的趨勢,這一點至關重要。


  耐得住寂寞、具有頑強的忍耐力也是把握趨勢的重要因素。耐得住寂寞、具有頑強的忍耐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對市場具有深刻的理解基礎上才產生的。

  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因為無法忍耐資金的起伏和價格波動的誘惑而提前從趨勢這趟列車上下來的。做對一把趨勢相當困難,在做對之前我們都會經常犯錯誤,

  真正尋找到一次大的機會代價很大,所以一旦做上一把趨勢就絕不能輕易出來,除非你的交易工具告訴你該離場了,否則就永遠持有,能持多久就多久。

  要不然你前期付出的代價就難以彌補回來。市場上真正有價值的交易機會很少,一年之中也就那麼幾次,甚至就那麼一次,一旦提前放棄我們將一無所獲。

  請注意,我們今天探討的是對趨勢的理解和運用,對於短線交易者和波段交易者並非如此。這也說明,追逐趨勢者要學會放棄很多短線和波段交易機會,這再次要求我們要相對麻木一點。


期貨市場如何利用趨勢做判斷並確定買賣方向,這是一堂必修課

  獲取趨勢利潤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這即包含趨勢形成前的和趨勢結束時的不斷止損,也包含市場起伏對你的折磨,沒有獲得過這種利潤的投資者是難以理解的。

  我們往往只看到趨勢給我們帶來的利潤,卻看不到獲取這種利潤所付出的巨大代價。我們常常陷於一種對趨勢的美好想像之中:若在趨勢形成之時進場、在趨勢結束之時出場那該多美!

  這種想像美化了趨勢,卻也同時導致投資者並不瞭解趨勢,從而更無法掌握趨勢!沒有一定的交易能力和對市場的理解,把握趨勢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放棄對波動的偏愛才能追逐趨勢,你可以考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否則不要盲目的去追求趨勢利潤!並且獲取趨勢利潤遠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麼輕鬆和美好,你需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和對市場的深刻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