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現在到底適不適合辭職?

第四人稱172950259


現在疫情階段,審視2020就業市場,離職需謹慎,不能因為盲目,而讓自己面臨經濟的窘境,同樣也要抓住機遇,順應時代發展。基於一些過往的工作經驗,給一些意見僅做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離職前,需要再三思考,再三斟酌

1、如果是裸辭,一定要想清楚,做好風險評估。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經濟風險,如果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工作,自己日常的積蓄是否能夠保障日常的開支。現在疫情期間,日常消費成本比較高的情況下,是否能夠抗的住壓力。

其次,我真的有必要裸辭嘛?是自己真的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工作環境、工作強度等都會讓自己感覺到長時間的壓抑;甚至已經放眼望去,看到工作崗位上的發展瓶頸了;甚至是公司經營狀態出現問題,已經出現拖欠工資的跡象等。相信辭職的原因千千萬萬,都沒有問題,但是需要裸辭嘛,可以考慮騎驢找馬,找到合適的工作後在考慮辭職。

再者,需要評估下,自己的年齡條件是否允許辭掉現有的工作,再重新開始?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精力、人生關注的重點都不一樣,自己能否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自己還能找到同等條件的工作,甚至更好。

最後,目前疫情階段,充斥在我們耳邊的就是關於企業裁員、降薪的新聞,的確是,槍響之下沒有贏家,對於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更是處於瀕臨破產的邊緣。就如大多數人經常調侃的事情,原來疫情之下,最能抗的職業就是公務員,體制內的工作,不用擔心失業,不用擔心不發工資。其他私企、民營企業都是浮雲。

2、在疫情當下,是否有一技之長,甚至有自己副業可以支撐?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要離職,也有可能是被動離職,公司目前經營情況堪憂,需要企業和員工和公司共克時艱、共渡困難。但是實際擺在個人面前的是,員工需要持續的收入保持家庭的支出需求。

如果自己有一份副業,這份副業的收入是否已經超過了本職的工作?如果只是停留在觀望和考慮階段,就需要謹慎考慮。

畢竟,我們總是聽說靠寫作,靠拍短視頻在新媒體平臺上就月入上萬。正是因為這樣的風口,讓很多人辭掉工作,專門來幹自媒體。雖然現在自媒體的門檻很低,不會寫作的人,只要學習了相應的學習套路和框架,刻意的練習,也能夠寫出一篇爆文,但是畢竟能夠天天寫爆文的機會比較少,能夠月入上萬的也畢竟是少數。

疫情下,2020年的就業趨勢淺析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讓這個冬天顯得格外寒冷。眾所周知,很多企業已經分別做出了裁員或者降薪的動作。但是參考智聯招聘發佈《2020年春節企業復工情況調研報告》中的數據分來來看:

一、節後企業招聘規模有所縮小,但是情況依舊樂觀(不排除統計口徑的因素)

從報告發出的內容來看,從圖中來看,變化的幅度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嚴重。從報告分析來看,整體招聘規模的變化來看,更多企業將招聘規模調整到10人以下,原本招聘規模在500人以上的企業,數量減少較明顯。不過所有縮減招聘規模的企業,其總體佔比都在5%以內。


二、有些行業影響較大,更促使了產業升級,人才結構升級

疫情當下,毋庸置疑,對於一些餐飲、旅遊、影視、航空等衝擊非常大。但是一些傳統企業,也在積極自救,比如boss直聘發佈的,復工後1-2周的數據統計來看:

  • 從崗位來看,大型餐飲集團和平臺服務類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比例由0.41%倍增到1.73%,配送類崗位需求比例由0.93%倍增到7.3%;
  • 互聯網行業對於技術崗位中雲計算、運維、後端開發、架構師等主要負責服務速度、性能和穩定性提升的崗位更為活躍;
  • 節後第二週,生活服務業中攝影/攝像崗位環比增幅高達411%,主要工作職責是旅拍和線上內容製作,需求絕大部分來自100人以下的小微旅遊企業。
  • 節後十天,線下教育類企業招聘的崗位類型裡,市場和服務類崗位比例降低,而技術和運營類崗位比例有明顯提升。可見,線下教育類企業正從人才結構調整著手,衝擊模式的轉變。

同樣,有部分磚家也在預測,2020將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一年,行業領域將進行人才結構的調整,包括5G通信、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等,這些新技術必然會打開新的價值空間,從而帶來新的模式,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就業。


英國的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曾經說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今天我把這句話反過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當年SASS之下,互聯網電商企業阿里巴巴迎來了新的機遇。同樣,疫情當下,會催生出一批企業,技術升級、產業升級,銷售運營模式升級,會迎來新的機會和挑戰。

比如房產企業,恆大集團,在其他企業都在“哭窮、裁員”的時候,同樣依賴線下的恆大地產卻依賴線上購房短短三天賣了近5萬套房,各項銷售數據呈現爆發式增長。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創新手段,比如VR全景720°看房、微沙盤、地圖導航、在線置業顧問等。

同樣對於個人而言,也要順應時代發展,提高個人競爭力

羅振宇說過:“你以為的歲月靜好,只不過大江東流”。當你每天在家玩手機,如果沒有意識到危機即將來臨,當有一天你失業的時候,你會像35歲的崗亭收費員只會哭泣,抱怨道自己把青春耗在這個崗位數年,卻被時代無情拋棄,沒有職業技能,後續日子該如何辦?

一、提供自己的競爭力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過也要提,如果樓主意識到自己所在的行業、所在的崗位已經沒有任何發展前景,為了日後的長久發展,決定轉行發展。這點我非常佩服,在經濟條件允許、年齡允許的條件下,利用在家休息時間,可以選擇一些在線培訓機構,好好學習未來擇業的工作技能,讓自己具備轉行門檻的基本技能。

目前在招聘人工智能方向的工程師時,就發現以往從事傳統行業、基礎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在調整方向,轉換賽道,調整到人工智能相關領域。

以前是互聯網+,未來大膽預測,有可能是AI+,在這方面人才缺口緊張。

二、增加收入的渠道

如果你只有一種工作收入來源,當你失業時,你就沒有了收入的來源。對於疫情期間,對於很多人來講,不管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動辭職,如果在短期內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要解決這種問題,可以多增加自己的收入來源,抗風險的能力。

除了工作,可以利用哪些副業賺錢呢,比如寫作、短視頻、直播、理財、課程分銷等。

鼓勵增加收入來源的渠道,並不意味著放棄主業,專攻供副業,不要本末倒置。除非,在副業上面進行發展,並且有巨大的潛力能夠掙到錢,那麼,完全可以辭掉主業,去幹自己的副業,把副業變成自己持續穩定的經濟來源!否則不能一股腦的,就扎進副業當中。

綜上,疫情當下,市場就業環境取決於個人所處的行業、個人的市場競爭力,就像小馬過河一樣,別人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個人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客觀認識自己,不盲目,謹慎辭職。2020年雖然不能重啟,但是我們有能力去創造更好的結局。

二胎媽媽@Coco寶貝1126,分享生活和職場那些事,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