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最近自己剛好裝機升級新電腦,電腦升級主要還是PS修照片以及少量的PR視頻剪輯,工作過程中數據流動是巨大的,通常造成卡頓的關鍵瓶頸在於硬盤上,所以現在固態硬盤基本成為裝機必備配件,我這次新電腦選擇只用固態硬盤,另外再搭配NAS的方案。
通常軟件設置做法是將PS等軟件安裝在固態硬盤上,提升軟件打開以及運行的順速度與順暢度;進一步的做法是將緩存盤也設置在固態硬盤上,應付大量的緩存文件。
二、固態硬盤產品的個人選購
固態主要優點為:安靜、高速 缺點為:數據丟失不可恢復。
1.品牌&類型
市面上主流的固態主要為2.5英寸SATA和PCIe+NVMe固態硬盤,
目前主流電腦都開始主推M2接口固態了,無論速度、理線、尺寸來說 M2接口的固態都有優勢。
而消費級固態主流品牌為:三星、英特爾、西數+閃迪、鎂光、東芝、浦科特、海康等,這些廠家基本都擁有自主生產閃存能力(海康貌似是紫光提供)。
而那些小品牌低端固態我通常是不會購買的,價格便宜要麼垃圾顆粒要麼掉速嚴重,最後淪為大號U盤。
然而三星實屬最貴再加上海康最近翻車,實際可選的也不是很多了。
2.容量&性能
現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個人認為固態硬盤至少要500G、建議1T起步的,畢竟回想以前因為價格選擇的120G(浦科特)、256G(英特爾760P)固態,甚至500G(東芝)都有點雞肋的味道,沒用多久就只能作為系統盤使用或閒置了。
所以這次網傳性價比不錯的東芝rc500我這次並沒有考慮,而是將目光看向了新出的WD SN550 1T版本:
SN550 此次更新採用 西部數據自己的 96層3D TLC NAND,是一塊PCIe 3.0X4 NVMe SSD,對比SN500從原來的2通道升級為4通道,2400MB/s的快速順序讀取速度以及高達405K IOPS的強勁隨機讀寫速度,順序讀寫性能提升38%,4K性能平均提升42%;
當然為了餵飽我的3950X以及 X570 ROG C8H主板,所以我後來決定吃螃蟹還補了一根海盜船MP600 1T Pcle 4.0固態硬盤。目前電腦主板上兩塊固態分別為WD SN550(下文簡稱為SN550)以及海盜船MP600((下文簡稱為MP600)。
在安裝過程中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就是SN550在插入啟動時出現了卡bios的現象,按F2和del都無法進入bios,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固態市場風聲鶴唳,客服小姐姐直接讓我退換貨。
結果換來一塊全新的SN550依然卡bios,可見不是SN550的鍋了。最終這個鍋得ROG C8H主板背,自帶bios兼容性不夠好,SN550作為固態新品所以沒有被識別而導致卡bios。
最終官方刷新bios版本就徹底解決了,所以C8H主板被卡bios的盆友先主動更新bios,不要像我一樣麻煩客服小姐姐了。
3.簡單開箱
固態硬盤就非常簡單了,開拆只有說明書以及固態硬盤本身;MP600則多了一個散熱套,可見其發熱厲害。
三、性能測試
- 測試平臺
配置:
CPU: AMD3950X 4.3GHZ
內存:芝奇焰光戟DDR4 3600 C16 32GB
主板:ROG C8H
電源:ROG雷神850W
散熱:恩傑海妖 Z73
操作系統: windows 10 專業版 64bit
HMB原理就是在不影響主機性能的情況下“借用”內存供SSD緩存使用,不穩定時又“還回去”,整個過程安全、自動、無毒無害。
但是此技術需要系統win10 1803版本以上版本(具體適配需要諮詢操作系統版本信息)以及一些新固態支持才行,比如SN550、SN500、RC500這些固態可以查到支持相應技術。
2.速度對比測試
得益於優異的測試系統各項技術支持,所有固態表現基本都跑出或非常接近廠家宣傳值。
MP600的連續跑分確實漂亮,但是隨即讀取並沒有明顯拉開,SN550的隨即讀取數據也不錯,幾乎做到了全面覆蓋760P的水平。
特別是在選用32G選項進行測試時,760P速度基本掉落至sata固態硬盤水準。
3.個人使用體驗
當然也有一些人遊戲玩家說換了SSD感覺差異不明顯,實際上也可能是因為遊戲中數據傳輸量沒那麼大有關,更多表現為遊戲啟動速度。而像我經常處理照片來說差異就非常大了:
照片拍攝習慣至少是RAW起,平時一天拍照回來的照片數據不但數量多而且很大,將照片拷貝進入電腦以及做備份,速度慢的時候甚至可以先去洗個澡,而速度快的話就可以立馬完成了。
照片拷貝及備份完成後,終於可以開始工作,比如知識拍攝日落至入夜這一段的延時攝影,一共有164張照片:
把這些RAW照片拖入PS,在camera raw打開,固態硬盤只需要不到5秒打開,而機械硬盤需要10秒。
自己完成了大體修飾以及尺寸調整,終於可以將照片轉為JPG導出了,導出過程固態硬盤只需要40多秒就可以完成這100多張照片的導出,而機械硬盤需要1分14秒,這可能稍微影響你關電腦上床睡覺的時間。
通常延時攝影會採用堆棧的處理,固態硬盤不到5分鐘完成了164張RAW照片的堆棧,而在機械硬盤讀取需要5分20秒左右。
雖然這些時間很多都是以秒來計算的,但是作為生產工具往往就是爭分奪秒,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累計無數時間無數次操作那結果都是巨大的,所以固態硬盤的性能十分重要。
4.溫度對比測試
大家都知道固態硬盤數據很快,但強大性能的同時發熱也是巨大的,所以溫度控制對於固態硬盤其實也是十分重要,過度的高溫/低溫會對降低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甚至會導致硬盤損壞。
此次比較主角依然是SN550和760P(Pcle3.0),760一直有溫控表現優秀的口碑,所以下面我們看看SN550會有怎樣的表現。
比較麻煩的是760p無法直接監控溫度,所以我只好拆開散熱片,直接使用熱成像儀進行對比測試。
下面測試為開機器10分鐘後進行,此時沒有數據傳輸。
760P表現:
SN550表現:
可以看出760P在溫度控制方面表現確實優秀,甚至似乎有主動降溫的機制(逐漸出現紫色)。但SN550 同樣不落下風,而且發熱主要集中於主控區域。
測試2為跑CrystalDiskMark 測試時進行,以此模擬大量數據傳輸情景。
760p表現:
SN550表現:
可以看到在大量數據傳輸的時候SN550溫控對比760P顯然更勝一籌。
另外從兩者外觀也能看出:SN550雖然為1TB大容量,但仍然能保證單面PCB設計,為優異溫控打下基礎;
而760P主控上安裝了一大塊金屬散熱片,所以在主控區域溫度控制確實不錯。
另外得益於ROG C8H主板自帶M2散熱片,配合南橋散熱風扇,平時使用時M2插槽內的固態硬盤都得到了比較有效散熱。
海盜船MP600和WD Blue SN550都自帶溫度監控,所以可以在電腦上直接查看SSD的溫度情況。
下面數據同樣印證了SN550溫控的優異表現而且數據也比較準確,當然MP600是pcle4.0通道,所以溫度偏高附贈散熱片也是正常。
然後依然是運行CrystalDiskMark ,同時上下測試對比可以看出主板M2散熱條對SN550溫度控制效果明顯(從60下降至40+),所以上方速度測試始終能跑出官方標準的理論速度。
PS:MP600因自帶散熱片,所以我沒有嘗試將其在無散熱片狀態下測試。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SN550 有西數自帶的儀表盤軟件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軟件非常方便觀測固態硬盤狀態以及性能表現。
可惜此軟件不兼容其他家產品,所以剛才在測試中沒有引入使用。
小結:
可以看到760P雖然性能不是很好,但是此前憑藉著不錯的散熱表現曾被廣大筆記本用戶推崇。
而技術的更新帶來更好的產品,數碼產品為什麼往往說就是買新不買舊。SN550不但在性能上完全碾壓760P,而且溫度表現還略勝760P,無論是對追求極致性能的PC用戶還是擔心溫度的筆記本用戶都十分友好。而MP600畢竟是pcle4.0的規格,本身購買者就不是很多所以更多作為參考了。
四、總結
海盜船MP600 :雖然是 pcle4.0通道但採用群聯 E12 主控 ,在跑分上目前雖然是最強的,但其實離跑滿pcle4.0還差挺遠, 實際體驗我覺得是有點對不起價格的,可能是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吧。所以我也不會急著進一步跟進pcle 4.0,看看之後的群聯 E16 主控能在隨機讀取數據上是否有質的提升。
WD Blue SN550: 最初只是作為新電腦臨時購買的,但實際性能及各項表現顯然是出乎我意料的,各方面都表現優秀,臺式機和筆記本都十分友好。個人認為在1T容量的固態硬盤裡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了。
Intel 760p: 雖然是老款但價格居高不下,實際表現也就在溫控上稍微找回了一點面子,其他方面可以說基本完敗,再加上售後不太友好,性價比很低。 我也不記得當初誰給我推薦的,請把頭伸過來給你看個“寶貝”。
閱讀更多 zouzoulong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