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半世紀的考古,證實大洪水後文明,背後是地球權力劃分之源

1,考古發現證實文本記錄

出方舟的諾亞的兒子就是閃,含,雅弗……這是諾亞的三個兒子,他們的後裔分散在全地。

由於聖經故事接著敘述了大洪水後一系列的國家,而其中列出的很多國家和種族聞所未聞,因此這個獨特的文本以前曾被學者置疑,甚至受到猛烈批判.

然而最終,在一個半世紀的考古發現之後,其記載的準確性卻令世人驚歎不已。其中包含著大量可靠的歷史、地理以及政治信息,記錄了災難過後,倖存下來的人類如何從荒蕪淒涼的泥漿中重新站起,並建立起高度的文明和雄偉的帝國。


一個半世紀的考古,證實大洪水後文明,背後是地球權力劃分之源


2,與傳說對應的古文明

人類被分做三大支脈,分裂不僅是因為散播居住的地理區域,還源於恩利爾和恩基的後代在地球上的權利分割。閃和雅弗關係很親密,而與含那一支,尤其是迦南, 關係緊張。

這背後秘而不宣的,是眾神和人類的戰爭故事。

遠古世界的三分傳說與興起的古文明也可以找到相互的對應。

  • 大約公元前11000年(大洪水時),人類文明的進程發生了一次突變,這被命名為進化的“中石器時代”。
  • 大約公元前7400年(正好3600年之後),又發生了一次突然的進化,學者們稱之為“新石器時代”。
  • 公元前3800年(又一個3600年之後),又一次難以解釋的進化出現了——在幼發拉底與底格里斯的兩河流域平原出現了高度發達的蘇美爾文明。
  • 公元前3100年左右,尼羅河流域文明出現。
  • 公元前2800年左右,第三個古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出現。

人類在三個區域分散立國——近東、非洲以及印歐,舊約中忠實地記錄了這些國家。


一個半世紀的考古,證實大洪水後文明,背後是地球權力劃分之源


3,大洪水之後地球居住地的劃分

幾份蘇美爾文獻中反覆提到的寥寥數語,講述了大洪水之後地球居住地的劃分。

三個區域被撥給人類的三個文明;第四個區域留給阿努納奇使用。

這個區域被命名為提爾姆(意為“飛彈之地”),位於西奈半島。


一個半世紀的考古,證實大洪水後文明,背後是地球權力劃分之源


半島區域曾是人類的居住地,閃的後裔曾經可以自由地居住。而當那兒被劃給阿努納奇使用時,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這裡需要一個權威的中立者來管理。

後來的解決方案很精妙。


一個半世紀的考古,證實大洪水後文明,背後是地球權力劃分之源

恩基


  • 由於蘇德是恩基和恩利爾的姐妹,她的身份對於兩個家族血脈來說是同等的。
  • 作為阿努的女兒,她擁有“寧瑪”的稱號,意思是“高貴的夫人”。
  • 她還是最初的偉大阿努納奇團體(即地球先遣隊)的一員,十二位主神之一。
  • 她給恩利爾生了一個兒子,給恩基生了一個女兒,因此擁有“媽咪”的愛稱,意思是“眾神之母”。
  • 她幫助創造了人類。而且她所具備優秀的醫療水平,挽救了許多生命,所以還擁有“寧蒂”的稱號,意思是“生命夫人”。


可是她並沒有自己的領地,所以由她統治提爾姆的提議獲得了一致通過。


4,蘇德建設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是一個不毛之地。南部滿是陡峭的石山,中部是高山臺地,北部的三分之一是被山丘環繞的硬土平原,然後是地中海沿岸的長條狀沙丘。

不過,幾個綠洲以及小河在短暫的冬季降雨之後可以留住些水,使那兒有地下水源,長年長著茂盛的棕櫚樹和蔬果,也有放牧的草場。

那兒的環境一定如同千年前一般十分兇險。但是既然這個多山區域是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個重建地,並被給予蘇德作為領地,她還是決定接受。文獻記載中的她,從來都是配角。

剛到地球時,年輕美麗;可她現在老了,而且背後被戲稱為“母牛”。

因此,當被給予自己的領地時,她決定前去。她驕傲地宣稱:“我現在成為了女王!我將獨自住在這裡,將統治永遠延續!”


一個半世紀的考古,證實大洪水後文明,背後是地球權力劃分之源


這是對西奈半島十分切實的描述:

  • 山中礦脈豐富,是古代銅、綠松石的主要出產地;
  • 生長大量金合歡屬的樹木,可以用來建造裝飾神廟;
  • 水源充足的蔥鬱之地;
  • 擁有大片的可以放牧羊群的草場。

西奈半島主要的冬季河流至今仍保留了“厄爾-阿瑞西”的名稱,意思是“耕作者”,而這恰好是烏拉什/尼奴塔的綽號,難道這隻個是巧合嗎?

尼奴塔為母親在西奈半島南部的巖峰上建好了家園,這給了她一個新的名號“寧-哈爾-薩革”,意思是“山巔夫人”。蘇德的這個名號從那時開始一直延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