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现在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而挽救人类?

我是小钟老师


人类当然有能力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出现像6500万年前那颗直径为10公里的小行星,以人类目前得科学技术只能束手无策。

地球虽然并不直接以小行星带接触,但是也偶尔饱受撞击。

由于小行星带处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其木星的强大引力还足以牵制绝大部分小行星以维系地球的安全。

但是小行星的引力作用相对而言更加复杂多变,这会导致稍微来一点外部作用,就使其轨道飘忽不定。这种不稳定性也大大增加了地球的风险。

在今年的行星防御大会上,科学家预测有一颗小行星将在2027年存在与地球撞击的可能性。

虽然正面撞击的概率是极低的,但低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将是灾难性的。

天文学家已经搜寻到8000多个近地危险性小行星,其中最小的也有140米长,其撞击带来的能量足以摧毁美国的一个州。

防御小行星的具体手段!第一种:直接撞击

对于直径在1公里的小行星而已,其轨道极其容易改变。根据这点,一旦我们锁定小行星的飞行路线直奔地球,撞击概率在50%以上,那么就可以发射探测器对其进行撞击,使其偏离原定轨道。

探测器的质量虽然小,但是可以提高撞击速度,这样动能就会增加。其效果就相当小鸟撞飞机。

2023年,美国宇航局将发射这样的探测器,对具有潜着风险的小行星进行测量和防御。

第二种:核弹打击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撞击小行星,因为探测器的撞击力度有限,只适合在远地空间操作,一旦小行星进入地月轨道,撞击对轨道的改变也不足以使其在短距离里错过地球。

这时候就需要探测器携带类似大伊万核弹那种具有一亿TNT当量威力的超级氢弹。在小行星表面引爆,导致其表面的一部分物质蒸发,而太空岩石的其余部分会四分五裂。即便进入大气层也会被燃烧殆尽。

这种方法目前还存在众多问题,例如还不清楚小行星的质量和结构。

但是可以调整特定爆炸装置的效果,靠近小行星引爆,爆炸更强,引爆距离更远,效果更柔和。

第三种:帆船拖车

我们可以建造多个具有吸收太阳能的宇宙帆船,使其环绕在小行星朝向地球运动的方向上

帆船吸收大量的电磁能会传到到小行星上,这些能量会使小行星的飞行速度减慢后直到停止,然后使小行星又远离地球飞去。

但是这种方式并不容易实现。另一种选择是将小行星包裹在箔中或在其表面铺上高反射性涂料膜。两种解决方案都可以利用太阳发出的光子能量,起到与太阳帆相同的作用。

最后一种方式就是引力拖车,我们可以制造大质量探测器,其引力可以引导小行星,精确改变其轨道,错过地球。

不管如何,对于直径5公里以内的小行星,人类是完全有能力应对的。小行星的直径一旦上升到5公里,人类则只能听天由命了。


科学认识论


目前还不具备,但将来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否则只能坐以待毙。

美国《发现》杂志曾经评出“威胁人类生存的21世纪二十大危险”,其中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位于首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曾经列出“可能导致世界末日的五种情况”,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也居于首位。同时在联合国认定的“世界四大突发灾难”中,近地小天体撞击地球还是位居第一。可见近地小天体对地球的潜在威胁之大。

据科学家分析,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事件就是由一颗直径十几千米、质量约12亿吨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直径约10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导致大范围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尘埃会笼罩全球、遮蔽阳光,造成全球气温在撞击前期极高,而后又降低,形成长达数月的“核冬天”,导致绿色植物停止光合作用、全球性物种灭绝。

由于小行星存在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对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展开了研究。在过去10年中,科学家们提出了数种小行星防御方案。较典型的方案有发射核弹炸毁小行星、在小行星上安装推进装置将其推离奔向地球的轨道、在小行星上安装太阳帆使其向远离太阳的方向运动等等。

目前关于如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案仍处在想象阶段,由于尚未意识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各国政府并未在该领域投入大笔经费和人力开展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未来还会发生,人类迟早需要开展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技术研究;而开展小行星探测活动,加强人类对小行星的认知,将为开展小行星防御技术研究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

深度撞击号小行星探测器


火星叔叔郑永春


虽然说我一直不相信任何不符合逻辑推理的神学的思维理念,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所说的风雨并不是指天气方面的,我指的是类似于六千五百多万年前的一埸大灾大难,也确实有在距今一千多年时间的范围左右,地球上也遭遇过许多小行星撞击的记录,时间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时候,仍然在上演着同样的故事,在前几年慧星撞击木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巨大的慧星被木星强大的引力撕裂成许多小块,这可不是一般的小块,有些都以达到或超过地球体积的大块头,真实的实况录像我已看过许多遍,撞击产生巨大的火光都非常清淅可见,如果没有木星的巨大引力场吸引了慧星,地球的命运将不堪设想,最近的一次是一九七六年小行星撞击到吉林市郊外的一个案件,归纳总结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从地球自有生命存在以后它的周其发展变化还没有达到关键时间点位上,从恐龙灭绝至今才六千多万年的时间历史,仿佛天意还远远没有达到大规模灭绝生物物种的时间表,我的直觉告诉我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严重毁灭事件不是不能发里,而是时间不到,人类有足够的时间去考察攻克这个对人类危胁最大的天外来客我请大家放心,未来人类的技术一定能做到击毁小行星于地球之外的尖端武器装备,不是我在编瞎话哄大家高兴,时间会证明我的话是正确的。谢谢大家。管金成。


我叫管金成


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万一真的发生了呢?

为此,NASA追踪了1.6万颗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发现了毁灭人类的最大威胁。

小行星撞击地球,给地球生命带来灭顶之灾——这样的事50万年或以上才能碰上一次。就连直径140米、能够摧毁城市的小行星,也每1万年才会出现一次。再退一步,你要想被直径20米的天外来物砸伤——比如2013年,一颗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爆炸,导致近1500人受伤——其概率也微乎其微。

不过,万一真的发生了呢?

万一哪颗巨型小行星真的冲击地球,我们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我们都知道好莱坞是如何演绎的:我们要么被巨大的火球吞噬,要么被滔天海啸淹没。

真实情形并不是图中描绘的那样。

最近,《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小行星撞击后,一些可能性较大的伤亡原因。在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计算机建模,模拟了5万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场景,其中有很小的,也有400米的庞然大物。他们分析了每一颗小行星大概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比如,击中海洋,可能引发海啸;击中陆地,可能弹出碎片,产生冲击波),并基于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预测了每一颗小行星冲击所导致的伤亡人数。

最后他们发现,如果你死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可能性最大的死因将是风力和冲击波。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该研究总结称,“诸如撞击成坑、地震和抛出物(即弹出的碎片),这些因素造成的伤亡数量只有一小部分。”

为什么风的杀伤力如此之大?因为如果一颗小行星体型够大,且在撞击地面(进而产生海啸、巨坑、喷射出死亡烈焰)之前,就在半空中爆炸,它所产生的冲击波会形成强风,风力足以将城市夷为平地。强风带来的巨大压强可以撕裂脏腑。总而言之,小行星不需要抵达地面,就可以造成一片混乱。在该分析中,死于风力和压强的人占到60%。

上图显示,小行星体型越大,其他死因的比例也就越显著,但风力始终是头号杀手。

海啸扮演的角色相对较弱,对此,《新科学家》杂志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很多地区,海岸线本身的地形能够削弱海啸的破坏作用。另外,任何小行星撞击都涉及风的因素,但只有在小行星撞击海洋的情况下,海啸才会发生。

那么,有必要因为上述图表而担惊受怕吗?大可不必。

小行星的撞击后果很难讨论。我们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经历毁灭性的巨型小行星撞击事件。它们威胁到的是未来的人类。“它威胁到的不是一个人或一座城,而是全人类。”埃里克·克里斯滕森(Eric Christensen)说,他的工作是为美国宇航局(NASA)“卡塔利娜巡天任务”寻找小行星。

冲击地球的更有可能是体积较小的小行星。但它要是落在你身边,那只能说明你倒霉到家了。

“车里雅宾斯克的小行星奇就奇在,它落到了一个人口稠密地区。”克里斯滕森说,“而地球上98%的区域要么无人居住,要么人烟稀少。”

NASA之所以追踪这些“破坏分子”,就是出于防范目的。盯得越紧,我们就越有可能设计出解决方案,将致命的小行星推出撞击轨道。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近地天体研究中心已记录下约1.6万颗靠近地球轨道的小行星,未来可能还会发现更多。

翻译:雁行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造就


这样个要看小行星有多大了,1994年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撞击木星,是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的星体碰撞,直径5千米,碎成若干块,最大的碎片威力达六万亿吨TNT炸药(其当量相当于全球核武器储备总和的750倍),产生的坑可以直接把地球放进去,要是这个尺寸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别说人类阻止了,估计地球被直接打个对穿。

如果小一点的,比如直径几十米到上百米的这种,可以使用核弹在进入大气层之前轰击击碎,然后变成流星在大气层烧毁。


数知实验室


人类对生命和未来充满恐惧。人类目前的文明程度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控制地球的命运,更无法控制太阳系和宇宙的命运!更无法阻止“天外来客”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10公里的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释放的能量是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几十亿倍;引起了10.8级的地震和巨浪滔天的海啸,海水被煮沸,留下了一个直径200公里的撞击坑保存至今。小行星撞上地球后,大量尘埃抛上大气层,以致好几月内暗无天日,温度剧降,92%以上的生物在这次大灾难中灭绝,地球霸主恐龙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那么人类科技在近200多年的飞速发展下,能否阻挡如此强大的小行星撞击?

一颗科学家追踪几十年的小行星将在2036年与地球发生碰撞,它约有三个足球场大,名为阿波菲斯(希腊神话的破坏之神)。

一个国际航天机构发射一枚火箭接近阿波菲斯。

目前并不考虑用核弹去炸它,那需要很多能量,同时会产生大量碎片,它们和会涌向地球。

真正该做的是给它一点推力,轻微的改变它的轨道。那样就不会发生碰撞。

但这个3000万吨的宇宙岩石,可能因为体积庞大以致碰撞未能使小行星偏离足够的距离。

它将在2036年撞上地球,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几千倍,立刻产生一个直径两英里的陨石坑(约有曼哈顿岛大小)周围一英里的地区被毁灭。冲击波、爆炸、狂风大作。撞击后的喷发物于强烈地震会影响到大面积地区。

但这颗小行星在2004年最初发现时与地球的撞击率为1/37,现在再次仔细观测它的运行轨道时,撞击率降到了仅仅1/250000。

因此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不大。如果真有有小行星会撞上地球,以现今人类发达的科技,会发射太空飞船对它进行高速碰撞来改变它的运行轨道,以拯救地球和保护人类。


弄潮科学


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体积和质量都比较大,为太阳系第六大天体,但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小行星,光登记在案的就有10多万颗,其中有一些就运行在我们地球轨道的附近,这类小行星就有地球相撞的很大可能。

近日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称,一颗长度约620米、横截面直径约200米的小行星将在圣诞节后元旦之前的12月26号近距离接近地球,速度每小时高达44,176公里,每秒钟约12.3公里,目前其正处于奔向地球方向的过程中。



一个小行星的编号为2000CH59,最早发现于2000年,这是一颗相当巨大的小行星,体积比上海中心大厦和武汉绿地中心还大,如果他撞击地球的话,可以释放出相当巨大的能量,如果降落到一个大城市中,可以将其完全摧毁。



不过从其当下的轨道运行轨迹来看,它还不会与地球相撞,其在12月26日的7点54分到达近日点,与地球的距离大致为0.0488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大约为730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9倍,所以大可放心,安心过圣诞节和元旦就是了。


在地球生命史上,小行星撞击事件曾经带来过多次灾难,已知最大的一次就是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了,科学家认为那次撞击是一颗直径8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击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地区,那次的撞击毁灭了地球上75%以上的生命物种,颠覆了整个恐龙家族。

所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是非常危险的,不过人类科技发展的今天,已经有能力对付这样的小行星,过去一年多来,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已经多次登陆“龙宫小行星”,说明如今人类凭借科学技术探测小行星轨道并且登陆小行星已经不成问题。



这种技术也可以帮助人类改变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轨道,如在小行星的表面引爆核武器等,避免小行星撞击到地球上,说明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较大灾难的能力,这正是科技力量的伟大之处啊。


科普大世界


“人类现在是否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而挽救人类?”我个人观点认为,以现在人类技术手段来看,面对小行星袭击只能说“小的不用拦、大的拦不住”,所以目前还是以预警为主。

小行星

小行星简单来说就是质量与体积比普通行星都小的天体,它们也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百多万颗小行星,通常小行星的直径都小于一百公里,已知的百分之九十的小行星都分布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主流观点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这些残余物质无法汇集在一起形成新的行星。

虽然多数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不与地球公转轨道重合,但是小行星在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下还是有可能和地球相撞的。比如6500万年前就有一颗直径十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击在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科学家估计这颗小行星的质量为20000亿吨,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其被加速到7万公里每小时,这次撞击释放出约一兆亿吨TNT爆炸的能量,并导致地球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

人类如何拦截小行星

说到小行星的拦截,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导弹拦截,不过我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比如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坠落事件,据称该陨石的飞行速度约为40公里每秒,我们知道俄罗斯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为s-500,该拦截系统可以拦截500公里范围内15马赫飞行的敌方目标,而且该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发射拦截弹仅需5秒钟,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陨石坠落的速度是要高于s-500的拦截标准的,除非可以提前预知陨石的运动路线,采取迎头撞击的方式,否则是很难实现陨石拦截的。由此可见,我们连陨石拦截都是有困难的,更何况质量更大的小行星呢,不过能做到提前预警,人类在拦截小行星上还是有许多“奇思妙想”有待实施的。

拦截小行星的“奇思妙想”

就像6500万年前一样,一颗十公里的小行星袭来,人类该如何行动呢?显然防空导弹在面对这种质量的“陨石”时无异于螳臂当车。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提前预警,还是可以采取一些“四两拨千斤”的办法的。比如我们可以在近地轨道假设反光镜或者激光器来加热小行星的某个部位,使其依靠自身的能量偏离地球航线;我们也可以在月球建设拦截基地,在月球发射核武器更有速度与时间上的优势,而且小行星的爆破距离地球越远对地球造成的伤害越小;或者我们可以直接登陆小行星,为其安装火箭发动机来使其偏离航道;再不济,我们还可以“深挖洞广积粮”,积极躲避撞击灾难。

总结

小行星不同于流星陨石,其质量体积都比较大,而且在地球引力的影响下,一旦小行星向地球飞来,其速度往往都是非常高的,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来看,拦截小行星还是非常不现实的,不过如果可以做到小行星的提前预警,人类必然不会坐以待毙的。

感谢浏览,我是漫步的小豆子,谢谢。


漫步的小豆子


恐龙,在地球上称霸了1.6亿年之久,却在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科学家推测其灭绝的原因就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一系列灾难导致的。那么在今天,如果还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以人类目前的能力能阻止它吗?

我们这里只讨论可能导致巨大灾难的直径在百米以上的小行星,对于这些小行星,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是完全可以阻止它撞击地球的,但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先说第一点,为何人类有能力阻止大直径小行星撞击地球。下面我们再来说一说不确定的因素。第一,太阳系中的小行星不计其数,谁也不能说天文学家已经对所有大质量的小行星进行了监测,说不定哪天天文学家就突然发现一颗之前未被发现的小行星马上就要撞击地球了,那人类将措手不及。第二,人类并没有对小行星撞击地球做过任何演习,也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一旦真的有小行星要撞击地球,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第三个不确定因素来自于人类内部。假设一颗直径不大的小行星即将撞击地球,天文学家已经推测出撞击地点在A国,撞击的影响范围只会局限在A国一国之内。这时应该怎么办?引力牵引,如果失败,那小行星将会撞击其他的国家。把小行星炸成碎片,那将会让碎片也波及到其他国家,本来只有A过一国倒霉的情况将变成多个国家一起倒霉的情况。这时,国家之间的矛盾将会爆发,这或许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了。


深空电报


在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的还不是人类而是恐龙,但是后来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了,最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从而带来了巨大的爆炸和次生灾害,最后才导致的恐龙和大型动物的灭绝。

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并标记了一千八百多颗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天体,我们的地球也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都那样“安全”。

其实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事件,比如在1908年的俄罗斯通古斯卡大爆炸,那次导致了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被夷为平地……而且NASA还报道过在2022年,外太空将会有一颗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可以说我们地球的“威胁”还不少,

那么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由于破坏性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不同国家的航天机构都通过监测地球周围的小行星和陨石,从而监测它们的轨迹,然后提供更多的应急反应,预测它们是否会撞击地球。

在2017年,美国曾经就发布了一个计划,目的是为了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个计划被称为国家近地目标预防战略。

通过发射一枚高能核弹在小行星附近并且在近距离引爆核弹,这样剩下的残骸就能被地球大气层给吸收掉,其中还有一个更复杂的“引力作用”,就是将一艘宇宙飞船发射到一颗比较大大的行星附近并利用引力使其偏离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