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妻子说

从没见过这么亲切的人

女儿说

他笑容满面、语调平和、记录详细

让她非常放心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我说

在当今物欲纵横、人心浮躁

年轻人极易迷失自我

但他不一样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他像一股清流

恪守医生的职业道德

视病人如亲人

每日探视,嘘寒问暖,严谨负责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他的笑容

洋溢着对这份职业的执着与热爱

是患者最好的良方

是家属放心的保证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医生和老师一样

都是良心的职业

需要爱的奉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我坚信

假以时日

他定能成为

全国知名神经外科医生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龚老师写给张世超医生的字

我说的他

神经外科的年轻医生

张世超


——一封基层教师的来信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故事从这里开始……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今年10月7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书记朱宏收到了一个来自东莞的信封,里面整齐叠放着一份装订好的信件和一幅墨宝,来信者是东莞市凤岗镇雁田小学的龚老师。

“今天,我就是要特地的夸一夸贵院神经外科医生张世超,以表达我对他的感激之情。”四页信纸,淡淡墨香,笔法苍劲,洋溢着一位小学教师感激之情,诉说着对张医生及南医未来的满怀期待。

来信的龚老师是患者熊女士的丈夫。

48岁的熊女士患癫痫多年,辗转数家医院仍查不到病因。8月26日入住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经检查,是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经过近一个月的护理,于9月19日顺利出院。

“辗转多院,从未见过这么亲切的人”

“多年来,走过大大小小多家医院,经手医生6、7人,从未见到过像张医生这么亲切的人。”熊女士在龚老师的信中感慨道。

他笑称:“爹妈给的温暖外形,天生的好脾气。”

这已经不是张医生第一次收获类似的赞誉了,“好大夫在线网”上满满七页的好评,家属数次的锦旗,查房时候的感谢,数不胜数。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好大夫在线网”张世超医生的好评截图

“我还记得,和很多患者一样,熊阿姨手术很顺利,小瘤子切除后癫痫果然没再发作。不同的是,她术后出现了罕见的痛觉过敏。每天查房换药时,她的头被轻轻一碰就会疼痛难忍,有时候还没碰到就开始哭喊。只得让止疼药轮番上阵。有时候甚至见到自己女儿都会头疼。因此,家人都特别紧张。”张医生回忆。

“她身体没什么大碍,可能是太紧张了。早前也接诊过一例,那位患者出院后回家半个月就恢复了。为了让他们放宽心,每天都会抽空去安慰她和家人,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天得有个半小时吧。”他抻了抻白大褂里的手术服,告诉记者还可以聊一会儿,等等才有下一台。

和科里的许多人一样,张医生很喜欢跟家属打交道。平日里患者的问询,他都耐心倾听,从不嫌烦。

“咱们科室情况比较特殊,病人们往往情况比较严重,好多都是别的医院无法或者不愿收治的,沿袭着‘部队老传统’,我们尽可能帮他们。”张医生表示。

由于情况都不太乐观,为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科室每天早交班时候,漆松涛主任都会跟我们强调多多沟通,态度温和。不知不觉,约患者及家属一同谈话成了科里的一个传统,成了大家每天的下班后的“固定动作”。

家属的配合,对患者术后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只有他们充分地配合医生的工作,才能收获最佳的治疗效果。不仅如此,

术前张医生也尽可能详尽地向病人和家属们交代情况,让家属们心里有底,这也成了他能与家属们建立信任的好办法。

“他如一股清流”

“在物欲纵横、人心浮躁的时代里,年轻人极易迷失自我。”

“张医生如一股清流,恪守医生的职业道德,视病人如亲人,严谨负责、平易近人,笑容亲切,是热爱职业的一种真情流露,毫无做作,让人看着就暖。”龚老师在信中这样写道。

龚老师说,写这封信,张医生全然不知。写信,仅仅是急切地希望朱书记能够听到这些声音;热切地期待这样的好医生能够在医院获得肯定与重用;殷切地憧憬着南方医院未来会因这样一批有担当、有信仰的中青年而再创新高峰。

“医生和老师一样,需要爱的奉献”

“医生和我们老师一样,都是良心的职业,需要爱的奉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龚老师说的很对。

说起奉献,张世超自打南医大八年制毕业以来,从住院总到住院医的两年多里,下班约谈几位患者、家属,周末查房探视,手术从下午做到第二天早晨也都时有发生。

连爱人都打趣地说:“推文需要你的生活照?我看你没生活呀!”是啊,在科里,像他这样的住院医师不超过八人,需要协助管理的床位共计166张。

当下,医疗届有这么一个流行的段子,“爸爸,我要学医!”刚刚在诊室歇下的“白大褂”,看到手机里宝贝女儿的信息,头毛稀疏的脑壳顶瞬间炸了。

学医之苦,不言而喻。

但他始终热爱这份事业,“我从小就喜欢研究精细的东西,选择学医,并最后确定在神经外科就是因为这份痴迷。”

压力大了靠啥排解?和其他90后一样,充电三大招——吸猫、撸铁、补觉。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张世超医生和三只猫主子之一的调皮合照

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里,像这样的医生很多。作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首批专科医生培训基地,硕士、博士、博士后学位授权点,36位医生与100名护士,以及5名医疗科研辅助人员,共同撑起了国内最主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中心。

张医生说,“很幸运能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在漆松涛主任的带领下,和大家一起,共同为托起患者的希望而努力奔跑着。”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神经外科医生获赠锦旗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一封“意外”来信让人动容!广东90后青年医生为何获赞“如一股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