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为什么这么说?

在农村,家里有人去世了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也是全村人的大事。这是因为丧事有很多讲究和规矩。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为什么这么说?


“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的农村俗语,也算是农村丧事的禁忌,为什么会这么说?

以我们当地来说,“热孝”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家里有人刚刚去世了,或者说与你关系非常近的人去世了。在治丧期间,大都要停尸三天或五天,孝子身上还穿着孝服,只有出殡下葬了才能脱下并拆开孝帽、孝服被缝制的地方;另一层是指亲人或亲戚,去世还不到四十九天,即还在“七期”之内。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为什么这么说?


在这两种情况下,也不管你是否还着孝服,都还是“服孝”之人。做为你自己,也深知自己有孝在身,且是“热孝”,是绝对不能去别人家串门等。乡里乡亲,彼此都很熟悉,若是你还想贸然登门,一定会被人家毫不客气地拒绝,有的还会数落你不懂礼数。于是才有了“身穿热孝不登门”的说法。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为什么这么说?


“冷棺”是因突发的原因,人客死他乡。搁在过去,由于交通不发达,将亡者运回来,往往要历经数日,待运到村上,尸体有可能开始腐烂。为了防止疫情疾病的传播是不让进村的。

要说现在,则是指死在村子外面的“村里人”。这也有几种类型,或因病在医院医治无效的,或外出遭遇意外的,或从本村“走出去”,欲叶落归根的。村里人按照习俗也不会让尸体进村的。不管你是骨灰,还是灵柩,想进村子,没人答应。这是一种禁忌,怕对村子不利。也就有了“冷棺进村败到底”一说。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为什么这么说?


但是亡者还是要入土为安的。于是,事主家只能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搭起帐篷,设置灵堂,置办酒席,也是等三天或五天后安葬。而此时的行走路线,必须走村外通往坟地的道路。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为什么这么说?


“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的俗语,前半句因为人人都惧怕死亡,也忌讳丧事。尊人是在尊自己,是有一定的道理;后半句在今天来说,是夸大其辞,无道理可言。只是提醒病危之人,趁着病人还有最后一口气,就想方设法提前进村,避免发生进退两难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