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特殊時期,裁員、降薪哪個更容易被接受?

太陽心——sun


這個話題我覺得裁員更容易接受,

一個員工在公司做了10幾年,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公司把我裁了,我還高興著呢。

先把錢賠了再說。

特殊時期大家都不好過,公司的路子肯定比員工多,

不能用這個理由裁員或降薪


柳湖亖非


企業要自保肯定是傾向於裁員,但既然是特殊時期,我們的企業最好能夠跟員工一起共度時堅,這個時候用降薪的方法,顯然是更好一些。

我一個北京的朋友已經降薪在家待崗了,降的幅度連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從兩三萬直接降到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但這也比沒有強啊,能活下去,也說明公司是準備和員工一起來共度國難的,誰也沒有拋棄誰。

但是作為企業來說,考慮的角度又有所不同。有的企業真的是降薪也很難支撐下去啊!因為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現金流有限,壓根就沒有想到,會有零現金流入還要支撐三五個月的情況出現。那這個時候他想活下去就必須要裁員,而且裁員之後相當於給了員工自由,他們可以尋找別的生活下去的辦法。雖然在這個時期找到這種辦法並不是很容易,但是也絕非不可能,畢竟現在是網絡時代了。

其實經過這次疫情之後,不管是全薪的、降薪的、還是被裁員的,都會更加看重第二職業的開闢啊,都會想辦法去發展一點副業了。只靠一個收入源實在是挺可怕的,一旦有突發事件發生,真的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感覺,需要比平常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夠保持生活平穩。

不過我們中國人最擅長在不利的情況下,想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希望這次也一樣。大家一定能夠開動腦筋,想出緩解自己生存壓力的辦法。一起加油吧!


獵旗飄


希望企業老闆能夠挺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兮旦福。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98年亞洲金融危機,08年美國次貸危機我們都挺過來了,相信這次疫情我們也能挺過去。最近我也注意到政府也給了企業很多優惠補貼,作為一名製造業員工,我也願意與老闆共進退,儘快恢復生產。最後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度過這次難關,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佛山寶哥


“小良觀點”:如果從個人角度考慮,裁員更容易保證個人利益。降薪往往會導致個人利益受損。如果從企業角度,降薪肯定是節省成本更好的選擇。這裡想強調的是,不管裁員還是降薪,都有嚴格的法定流程要走。我們先說法,再談情。分析下各自的法定流程,再討論下個人接受度的問題,就能理清楚這個問題了。

一、裁員的法定流程,一夜裁員不可能

相信大家肯定在電視上看到過,公司遇到危機,一夜過後,第二天都裁員了。其實,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的。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了,裁員時,公司需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才可以裁減人員。

1.我國勞動法律,對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採取的是嚴格的法定主義

用人單位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才可以不經勞動者同意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而並非只要用人單位提前通知、賠替代金、經濟補償金等就可以解除。

2.在國內進行經濟性裁員,需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才可以裁減人員。

二、降薪的法定流程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變更後的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這也意味著,在勞動合同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調整崗位作為合同變更的重要內容,須滿足兩個基本前提:
1、雙方協商一致;
2、採取書面形式。
二者缺一不可,用人單位若沒有經過協商一致而單方調崗,員工有權拒絕。勞動合同應當按原約定繼續履行。

我們從法律條文中可以總結出來:

降職降薪的程序如下:

1、跟員工溝通降職降薪的原因

2、拿出事實證據

3、發出書面通知,雙方達成一致

4、正式降職降薪

在降薪的這個過程中,員工可以仔細審視自己的情況,公司也要符合相關的法定流程。如果一旦疏忽了哪個環節,最終在勞動仲裁上,吃虧的往往是公司。

三、疫情期間,作為一個勞動者,我們該如何從情理上看待裁員和降薪

作為一個普通的勞動者,我們該如何看待疫情期間的裁員和降薪呢?

首先,小良認為,員工和企業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並不對立,如果企業自己本身都無法正常運轉,那是肯定無法保證員工的福利待遇的,這點是根本。所以,無論是企業主還是勞動者,都應該積極的去從正面解決問題,共渡難關,而不是相互算計。有時候,真的是需要奉獻精神,注意,這裡的奉獻包括老闆。

其次,有些企業主,也許會藉著這次疫情的苗頭,趁機清退平日不好清退的老員工。這種情況下,勞動者大可不必被輿情所左右,要看破企業這種做法的本質,一個人的去留一般是不會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如果企業在針對某個人,那麼,請拿好法律賦予你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最後,有些員工,也許會藉著疫情去非法要挾企業。比如,本來也計劃離職,現在這種情況企業要求降薪,抓住企業可能違法的降薪流程。要求企業補發補償金等。小良覺得,大可以不必,鑽法律的控制,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趁著國難,收拾自己呆了好多年,並且現在欲生欲死的企業,真的不合適。你的良心會痛的!


歡迎關注,@良之才

良之才


特殊時期,降薪和裁員哪一個更容易被接受。我來回答。

從題目上看,您想問的應該是從員工角度怎麼才容易被接受。

這次疫情,很多行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想必大家都清楚,服務類行業首當其衝,因為它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人。比如餐飲、娛樂、教育等。企業無法復工,而每天仍要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運行支出,壓力可想而知。復工第一天就有一家傳媒公司新聞傳出裁員。這時候,企業也希望有“同甘苦、共患難”的人出現,裁員是為了自保,不裁員也許會有更多的人失去工作。而降薪呢,也是一種自保手段。

今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企業這段時間的無法復工,或者復工後的無人光顧,都將產生巨大的損失。但相比較而言,人才的損失也將是巨大的。

對於員工來說,降薪和裁員分兩種方式來說。

一、您所在的行業,處於被影響的行業前列。

1、降薪,您如果被裁員後,待疫情過去,工作是否會好找?我相信很多人都無法預測。與其一無所有,是不是有一點兒會更好呢?待到疫情結束,各行業全面恢復,企業有你們在,會更快的恢復活力,企業有錢了,降薪也許就是短暫的了。能不能恢復到原來水平,無法預判,但這時候,你可以嘗試著選擇機會,至少在最艱難的時期,你仍然有一部分收入可以緩解一下經濟的壓力。

2、裁員,既然被影響嚴重,企業的正常運轉肯定出了問題,這時一些企業會選擇裁掉一些非重要崗位或者邊緣產業鏈,以求保住主營業務以及關鍵人才。這時候,也許公司會出現賠償金無法按時兌付的現象,那麼如果是被裁員,您覺得是不是降薪好一些呢?

二、您所在的行業,處於被影響的行業末端。

1、降薪,也許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被接受的程度會低一些。既然被影響較低,那麼說明還是有很多出色的企業在正常運轉,只不過您所在的企業出現了問題,那麼就要考慮一下是否該換一份工作了。

2、裁員,這種情況裁員,更加說明了企業的運轉不利,且你又出現在了被裁員的名單中,那麼還猶豫什麼?立即行動,開始您的新工作的蜜月吧。

也許上述觀點表達的有不對之處,也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但2020年,是一個非常之年,我相信我們會盡快的渡過難關,將眼前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降薪和裁員都是短暫的。只要你努力,就不會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2020,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們加油!


京漂一枚


疫情的特殊時期,裁員或者降薪哪一個更容易接受?

一般來說,如果說裁員或者降薪必須選一個的話,大部分人會選擇降薪。

前幾天,著名上市公司諾亞財富集團復工後向全體員工發佈了一封全員戰“疫”倡議書,宣佈在疫情期間所有員工每月有5個工作日無薪休假,還有幾位董事降薪為零。

還有好多公司紛紛宣佈減薪30%,甚至只發基本工資。有不願意接受者,可以主動辭職。

在這樣一種特殊情況之下,大部分人顯然不會辭職,而會選擇降薪。

如果選擇辭職,在疫情期間,顯然也不會有機會馬上再去其他公司入職,中間可能會持續半年乃至一年的時間。這麼長時間沒有收入,絕大多數人是接受不了的,不要說有房貸車貸等負債的家庭,就算沒有負債的家庭也將面臨著破產。

如果選擇降薪呢?即使只發基本工資,那至少還有活水流入,你的資金池就不會枯竭,如果再節流一些,是完全可以度過這次難關的。

另一方面呢,這個時候選擇辭職,多少有些不地道,有一點可以同甘但不能共苦的意思。

現在是疫情特殊時期,企業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是為了能使企業活下去,只有企業活下去了,才會有錢給大家發工資,才會減少失業,才能維持社會穩定。

作為員工,也要站在企業的角度來想一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企業無法承受而倒閉破產,最終受損失的還是員工。

所以員工不能只考慮自己一時之得失。要和企業同甘苦共患難,攜手度過此次難關。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疫情過去之後,企業也不會虧待這些和他們同生共死的員工的。

所以,如果可以選擇,還是選擇降薪吧。


南公子


疫情的特殊時期,裁員,降薪那個更容易接受,我個人觀點,我感覺降薪。降薪對於公司或者工廠本身的運作起到生產成本的降低,當然這種行為可能直接傷害到員工的積極性,但是作為僱傭方,你應該要去做勞動者的思想工作,同時也應該有相應的政策,現在是企業的困難時期,為了企業的發展,如果願意和企業同生存,企業也為了留住老員工,不做裁員,這樣既可以保證企業生產,也可以讓企業慢慢恢復發展。當企業有困難的時候,員工願意犧牲自己一定報酬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在企業發展好的時候適當給員工提高福利待遇, 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和指正。





八零後客家楊


在疫情的特殊時期,裁員和降薪哪個更容易被接受?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去分析:

  1. 從員工角度,兩個都不接受。
  2. 從員工角度,如果非得接受一個,大概率選擇降薪。
  3. 從企業角度,裁員比降薪更有效。

①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在生產經營上遭遇到困難,因此企業通過降薪或裁員,以此來度過這個難關。

我們知道,這次疫情,主要指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由武漢藉助春運大軍蔓延至全國各地,給各地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傳染性比較強,而且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近距離接觸傳播,各地紛紛出臺各種防控措施,封城封路封小區村莊,人員禁止外出禁止聚集。

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紛紛停工停產,不少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困難:

  • 停工、停產、停業造成生產進度拖延 ,造成資本浪費或成本損失 。
  • 原材料等上游供應鏈出現斷裂,或原輔料價格上漲過高,市場訂單減少 。
  • 企業因無法按時履行交易合同需要支付違約金 。
  • 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影響。
  • 勞動力、人員供給減少,年度銷售計劃難以落實。
  • 融資難度加大、資金鍊斷裂。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拿一些旅遊公司來說,春節本應該是旅遊黃金期,但受疫情影響,交通封閉,人員禁止流動,禁止聚集,這使得這些旅遊公司沒有了任何的生意,並由此波及到了景區、餐飲、住宿等相關上下游產業。

企業能怎麼辦?

外部因素不是那麼好那麼快解決,而且外部因素幾乎都不受企業自己控制,所以企業只能通過處理內部因素,以此來自救。

內部因素是什麼?

就是企業自身能決定和控制的,比如調整工作目標,調低銷售計劃,當然最常見的就是縮減成本,這主要體現在人力成本上,降薪裁員就是最常用的手段。


②降薪裁員對員工而言,都是殘酷的,如果必須選一個,大家寧願接受降薪。

降薪好還是裁員好呢?都不好,這就是員工的答案。

原因非常簡單:員工也是疫情的受害者。

▶我們先來說一下降薪:

一般來說,企業遇到困難,如果選擇降薪,那麼降薪對象將不會是個體,也就是說降薪針對的是部門級或企業級,比如整個部門的員工都降薪,整個公司的員工都降薪,或者滿足某個條件的員工都降薪,某個條件可以是根據工資等級來,也可以是根據職務級別來。

工資對於員工,是員工辛勤付出所得到的最為實際的回報,也是員工最看重的,畢竟員工要靠工資養家餬口,要靠工資來償還車貸、房貸等。同時,工資的增長薪酬的增加,也是員工職業發展的比較關鍵的一個目標。

當然,員工工資能否得到提升,也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比如隨著你職位的提升,隨著你能力的提升,隨著你技能的提升,隨著你經驗的提升,才有可能得到提升,是有可能提升,而並非百分之百提升,可見,工資的增加還是具有一定的門檻。

工資如果不升反降,這對員工意味著否定,意味著打擊,當然也意味著以後漲工資會更加困難,延伸一下,也意味著員工的生活壓力急劇的增加。

所以降工資,會給員工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有心情上的,有情緒上的,有希望上的,有生活上的,有工作上的,影響面還是比較大。

▶我們接著說一下裁員:

一般來說,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肯定會採取一些措施來擺脫困境,當然措施比較多,不過常規都不贊成企業裁員,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還是員工層面,都不建議或都反對企業通過裁員來扭轉困境。

因為裁員所造成的影響比較大:

  1. 企業裁員會在社會上產生負面影響,引起關注討論以及非議甚至處罰。
  2. 企業裁員容易激化員工與企業的矛盾,比如賠償問題,勞動仲裁問題。
  3. 企業裁員會引發企業內部矛盾,比如裁員名單的確定,內部利益關係的分配。

裁員,對於員工就是失去工作,就是被強制剝奪員工的工作權利,意味著企業對員工的全面否定,意味著員工被拋棄被放棄,意味著員工立即馬上失業而且沒有任何的迴旋餘地。

在員工看來,裁員比降薪給員工帶來的傷害更加的嚴重,裁員比降薪給員工帶來的壓力也更大,影響也更加深遠。

▶二選一,員工更容易接受降薪:

先強調一點,無論是降薪還是裁員,過錯方都不在員工身上,真正的罪魁禍首應該是這次疫情,員工也是這次疫情的受害者。同時由於員工與企業的不對等關係,員工常常處於弱勢地位,而這更使得員工往往成為企業的犧牲品。

其實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裁員給員工帶來的影響遠遠大於降薪給員工帶來的影響。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員工,如果裁員和降薪必須要選擇一個的話,我想大家都會選擇降薪,因為:

  1. 選擇降薪,至少不會失業,至少多少還有點收入。
  2. 選擇降薪,可以作為下一個工作的過渡。

當然,我們也可以猜測,大部分選擇降薪都是出於權宜之計,他們勢必不會甘心,勢必會騎驢找馬,等到尋找到更好的工作,然後就會毅然決然的辭職離開。

③對企業而言,裁員的方式最直接有效。

無論是裁員還是降薪,企業最終其實也是失敗者,但是從長遠角度看,裁員會是企業更加直接有效的擺脫困境的方法,也就是說裁員見效快,直截了當,沒有後患。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以後企業如果業務變好轉了,需要招聘員工了,無論是成本也好,還是招聘本身也好,操作都相對簡單,至少比裁員簡單的多。

最後建議:

降薪會引發員工不滿,會給企業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而裁員,會使得員工丟掉工作從而失業。

所以在疫情面前,建議企業儘量不要去裁員和降薪,企業可以尋找更加溫和的方法,比如輪崗輪休,比如調整工作目標等。

戰勝疫情,企業和員工要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渡難關。


陪娃樂趣多


大家好!我是瓊州海峽小肥鯊。
疫情的特殊時期,裁員和降薪哪個更容易接受?我們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是公司還是員工更容易接受?
1、從公司角度來看,一般來說,要看打算扛多久?如果沒指望下個財務年就能脫困的話,選擇裁員是最划算的,成本最低,私企比較容易喜歡這種方案;如果集體降薪,這一般發生在國企。編制很難動,只能逼人走,在這時,外面的私企就會藉機會挖走國企人才,這方案只會令國企雪上加霜,但國企大部都會先用降薪方案。個人認為,一家公司或企業看未來發展的話,在非常時期,裁員應該是比較好解決方案。


2、從員工的角度來看,首先看你在公司裡是什麼樣角色的員工,如果屬於公司幾年以上,業務突出的骨幹員工,裁員對他沒影響,他希望的是裁員,壓縮成本,維持住公司,退一萬步真能裁到他,也可拿了一筆不少的裁員賠償金,加上他自身有業務能力或客戶資源,出來後還可輕鬆地找到下一家公司或自己創業的可能。如果屬於普普通通的保守型的員工,他希望是降薪,起碼能保住飯碗,暫時衣食無憂。
所以,裁員和降薪都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或發生的,真發生了,兩種方式不可能得到統一,個有個的小算盤。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7246b146635435a9a8a1877ae1b6580\

瓊海小肥鯊


在疫情這樣特殊的時期,無論是裁員還是降薪,對企業、員工都是難以回答的選擇題!

新冠肺炎病毒,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這種衝擊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令好多企業措不及防,處於生死攸關的邊緣,尤其是現金流的困境!

儘管疫情還沒有過去,但多數企業已經走在了復工復產的路上,國家和各級政府近期出臺的政策,同樣是在幫扶企業想辦法實現自救。

這場疫情,終會結束,但何時結束,不得而知!沒有現金收入的企業,或現金收入很少的企業,到底能存活多長時間,好多企業自身也不清楚。而保衛現金的戰役已經開始打響!我們知道企業需要支付現金的固定成本和費用,有貸款利息、租金(房屋和設備等)和工資等,今天不談貸款利息和租金,談談工資怎麼辦?

一、站在企業的角度,是裁員還是降薪?都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進行選擇。

首先要看企業所在的行業,如果是遭遇重創的餐飲、酒店和旅遊等服務業,其行業行情的未來不太明朗,或爆發或衰敗,都有可能發生。如裁員,假如行情好轉,人手不夠,還需要重新培養新的人員和團隊;而如果降薪,可能會導致一些優秀的人才離開。

其次要研究好員工裁員或降薪的相關政策,以及內部的具體操作方案,並經過員工代表討論達成共識後再組織實施。

最後是做好員工的說服工作,無論企業最終採取的是裁員,還是降薪,都需要與員工溝通,是使員工理解企業的難處。

如果企業面臨的困境較大,無法生存或目前沒有現金支付員工的工資,還是裁員比較好,讓員工去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如果企業還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和可能,那麼可以採取暫緩支付工資的方式,或是降薪的的方式,讓企業渡過這段困難期。

二、站在員工的角度,是被裁員還是被降薪?

無論是被裁員還是被降薪對員工來講都很難接受,還要看員工的具體情況:

如果是公司忠誠度高的員工(包括各層面的員工),願意留下來與企業共進退,那麼他們會選擇被降薪或暫時停薪。

如果是公司能力比較強的員工,離開或許有更好的未來,那麼他們會選擇被裁員,可能還會與企業談補償金。

如果是普通員工能力又一般,離開企業無法生存,他們會退而求其次,選擇被降薪。

總之,在面對疫情這種特殊時期,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的生存都很艱難,員工要多理解企業,企業也要站在員工的角度考慮問題,只要彼此理解,企業可以持續的發展下去,企業和員工都會在裁員或降薪,被裁員或被降薪中做出選擇。

2020年2月2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