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记者 孙国强/2020年3月8日发自武汉

这几天,网上一条“80岁出院老伯含泪感谢解放军”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周宏玉每每看了心里都是一热,这一个多月的战斗,“解放军”一直萦绕在她耳边。

一声“解放军”,肩上责任重。虽然不是现役军人,但在患者眼里,一身防护服的“周宏玉们”就是人民子弟兵,就是呵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卫士。

“身披铠甲,我们就是铁血战士!”自从除夕紧急驰援武汉抗击疫情以来,周宏玉、万小健、孔祥毓、杨子玉、陈怡、张婷、常燕琴、乔安花、李玲玲49名等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的火神山医院海军文职人员,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挺立在抗“疫”一线,彰显了蓝色方阵中一支新锐力量的战斗风采。

▶军令如山

大年三十凌晨四点,开车15个小时到河南老家的李慧丽一进家门就接到了任务通知。二话没说,她安置好孩子,早晨6点就出发,乘大巴、转飞机,一路疾驰,上午10点前准时赶到医院集结。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李慧丽:秀慧女子,别样美丽,一副清凉

分秒必争的冲锋,仿佛又把李慧丽拉回到2年前执行“和谐使命—2018”医院船任务中,拉回到6年前参加H7N9疑似患者特护工作的时光……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冲锋,文职人员李慧丽以逆行者的姿态迅速奔赴战场。

接到通知的吴正艳,那夜也是刚到安徽池州老家。进了家就被召回,妈妈半天才缓过神后,连夜包起了饺子,想让闺女提前过个年。可吴正艳的心早飞回了上海,匆忙用保鲜袋装了十几个,边走边往嘴里塞。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吴正艳:本是芊芊女子却走出霸气姿势

河北姑娘李晨那夜正在医院值班,之前她已经接连两次写下请战书才幸运被批准。来到武汉后,怕妈妈担心,李晨就一直瞒着。妈妈也有所察觉,却假装不知。母女俩“尬聊”了6天,终究没忍住相互“坦白”了。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李晨:不是“李晨”,本是1993年出生的小女子一枚

英雄出征,亦有牵挂和不舍。开赴机场前,护士长李玲玲的爱人和儿子专门赶到医院送行,与科里医护人员一道陪她提前吃了年夜饭。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李玲玲:一身防护服,不知我的美

女子柔弱,闻令则刚。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正在度蜜月的李玲玲告别新婚丈夫,主动请缨赴四川华西医院参加医疗支援。12年后,面对儿子“小升初”,她毅然告别亲人,披上战袍,再上战场。

也是在那天,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万小健和同为医生的爱人一起写了下请战书,相约战场见。但爱人没被批准,万小健则比较幸运,也是和同事红着脸“争”来的。临行前,他把1000块压岁钱塞给儿子就随大部队出发了。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万小健:潇洒男儿也沧桑

“母送子,妻送郎;送亲人,上战场。”这首歌谣穿越历史时空,在这次抗击疫情战斗中淋漓尽展。尽管担心害怕,但亲人都明白一个理:国难面前,怎能袖手旁观?

吴正艳离开家的那天早晨,妈妈拉着她的手,送了又送,虽然百般不舍,但还是把她往外“撵”:“闺女,你赶紧点,别可耽误大事!”吴正艳上了车,临行前朝着妹妹喊了一声:“我不在家,你要照顾好爸妈!”透过反光镜,看见妈妈抱着妹妹掩面而泣,吴正艳五味杂陈。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张健:想起家里“臭小子”,本是心中“香饽饽”

李晨在视频通话中向家人“坦白”后,心肠很软的妈妈表现很反常,淡定地说:“孩子,你不要瞒我,国家出了这么大事,妈妈肯定支持你,但你记住一定要做好防护……”李晨心里清楚,妈妈的强大是“装”出来的。

而万小健离开家后,一向对老爸有意见的12岁儿子躲在房间里哭红了眼睛,还用英语发了一条微信:“Dad,I'm proud of you(爸爸,我为你自豪)。”万小健心里一热,顿时泪眼模糊。

▶勇者无惧

怕?还是不怕?闲暇聊天时,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徐正梅总想听听大家心里话。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左添:超级无敌大可爱,一米七七小女子

2年前加入文职队伍的护士左添自信地说:“我真不怕!即便有事,我也相信这么多专家会把我救回来。”大家笑了,都说她“嘴硬”。谁会相信看到毛毛虫都躲着走的姑娘,会不怕无孔不入的病毒呢?

同样“嘴硬”的还有那位网红李晨,她若无其事地说:“我有一个弟弟,万一我有什么事,他还可以照顾爸爸妈妈。”护士孙青也好像没心没肺:“反正我没结婚,真要有什么事也不会拖累谁……”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孙青:本是俏皮活泼,偶尔几分“冷酷”

李晨和孙青两位90后的心声被做成了小视频,引发全网关注,点击量超过3000万。网友们都心疼她俩,还隔空喊话:“护士小姐姐们,你们一定要安全回来……

身处疫区,身披战袍,争分夺秒,他们与其说不害怕,不如说没有时间畏惧。常挂在队员们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哪还有时间害怕。”

护士长陈怡是一名老文职,在医院感染科工作了24年,经历了聘用制、非现役文职、文职人员的改革历程。她凭着厚重的专业底子,从汉口医院到火神山医院一直担任护士长。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陈怡:护士中的“大姐大”,“黑脸管家”也很白

就是这样一位“老护士长”当初进驻汉口医院时也很焦虑。汉口医院原本是一家康复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4公里,防护基础弱。为掌握一手情况,医疗队决定在进驻之前派小股部队一探究竟。

什么人去?派几个人?谁能完成任务?当一连串问号在医疗队领导心中翻腾时,陈怡率先站出来,她说自己一直在感染科工作,有过抗击非典工作经验,是不二人选。

就在陈怡积极争取时,董宇超、王俊学、李文放、陆月明4位教授也在做踩点准备。经过慎重考虑,医疗队临时党委正式决定陈怡和4位医生组成“侦察小分队”实地踩点。

护士长!护士长!紧急时刻当“排长”!人民海军医疗队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历史上,陈怡这位文职“虎将”和4名男战友共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一直在脑外科工作的护士长张婷来说,在武汉奋战一个多月,从除夕夜下军机那一刻的高度紧张,到现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从容自若,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又像是在昨天。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张婷:爱生活,声音脆,“阿拉”本是上海人

大年初一晚,医疗队确定进驻汉口医院重症病房人选方案,张婷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成为第一梯队第一班次5人之一。

次日八点,重症监护室门前,张婷五姐妹特意拍了一张背影的合影。面向病房,高举右手,五姐妹并成一排打出大大的V形手势,“炮火密集”的阵地迎来了一支所向无敌的“娘子军”。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五员女将站头排,第一梯队第一班

挺身向前

向前!向前!向前!

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世博安保、“和谐使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航空母舰医疗保障……重大任务面前,他们以过硬的本领诠释着这是一支能打胜仗的战斗队!

万小健,2006年成为军队第一批非现役文职人员,曾公派到重症医学教育发源地——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学习一年,两年前转改为文职人员。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万小健作为重症医学医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绝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一位老年患者总是“气上不来”,少气无力,但体温又不高,各项检查指标也基本正常。万小健经过全面检查,认真分析病情后,判定是前期肺受损引发的心脏功能不全问题。对心脏进行对症治疗的第二天,患者就坐在床上啃起了苹果,“力气又回来了”。又过了几天,患者就下床走路了。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杨子玉:一副重担铁身板,样貌年轻“老中医”

冲在一线,站在火线,他们给患者带来的是福音和希望。两年前,已经工作10年的杨子玉从广西考入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成为一名文职人员。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医,他负责火神山医院4个病区共240人的中医诊疗工作。

因为戴着三层手套无法号脉,杨子玉需要逐一观察患者舌像。面对高浓度呼出的气体,他从来都没有畏惧,一天下来常常腰酸背痛。他和战友一同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火神克冠”系列方剂,让患者中医药治疗覆盖率达到97%。

在“红区”,身着防护服、手戴3层手套,加上护目镜容易起雾,平时简单的“小动作”在这都是吃力的“大动作”。作为海军医疗队员中唯一的男护士,唐怀“物以稀为贵”。但更可贵的是,他几乎可以凭感觉“盲采”,曾三个小时内一次成功采集38位患者血样。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唐怀:帅气阳光男护士,物以稀少“掌中宝”

一位老年患者血管完全看不到摸不着,同事连扎两针都没成功。老人不仅没生气,反而“得意”地说自己血管从没有“一针见血”。唐怀意识到常规静脉抽血很难,决定采集动脉血。随即他利用在重症病房工作的经验,一次性在患者腹股部成功采集。

采集核酸检测咽拭子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病例确诊的关键一环,患者常因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条件反射剧烈咳嗽,因此也是感染病毒风险较高的环节。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常艳琴:常常相思,艳阳风景,琴瑟年华

常艳琴当仁不让地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这些年来,一遇到重大任务,身为文职人员的她总是挺身而出。在随和平方舟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2018”任务中,她和战友一起战风斗浪205天,为11个国家5万多民众进行医疗服务,因表现突出还荣立了三等功,获评“和谐标兵”。

挺身向前,需要“领头羊”,更需要普通一兵。海军第一批医疗队伍中,军医大学所属医院共有17名护士长来到武汉抗击疫情,无论是汉口医院还是火神山医院,她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一名护士。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吴小艳:小女红艳,大宝比肩

今年已经工作18年的吴小艳,来到武汉后就从“大管家”变成了“小护士”。物资请领、病房环境消杀、医疗垃圾处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大小便等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呼吸机管路消毒……从护理员到卫生员,38岁的吴小燕回归到了一名小护士的角色。

视患如亲

栾永乐总是这么“不争气”,又哭了!

“爷爷好,给您抽血啊……”那天早晨,栾永乐在患者床前轻声提醒。但老人绷着脸,一声不吭。又叫了一声“爷爷”,老人只是把手臂伸了出来,依然不作声。

叫而不答,栾永乐有些不舒服。就在抽满两管血样离开病房时,老人突然强烈地一阵干咳。栾永乐赶紧转身返回,老人着急得连忙摆摆手:“孩子,别过来!咳嗽对你有危险,刚才憋了半天……”

栾永乐瞬间明白了老人的“冷面热心”,一股暖流顶到眼眶涌出两行热泪。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风险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些被称为“孩子们”的解放军队伍中的年轻文职人员,反过来却把患者当作孩子一样疼着、哄着,亲如一家人。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邰宏琴:一副眼镜爱自拍,生活有彩翩翩来

一位88岁的老兵,老伴刚去世,两个儿子还隔离在方舱医院,拒绝治疗,也不愿吃饭。邰宏琴和姐妹们就轮番鼓励,给他喂饭,好言相劝,还加其家人微信,让老人时常和家人视频。

还有一位80多岁的李奶奶,就喜欢别人夸她年轻。护士们就“投其所好”,像哄孩子一样,每次查房给药时,都说她“真不像80岁的人”。

有了亲情相伴,老兵逐渐走出了痛苦阴影,开始主动吃饭,配合吃药,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而李奶奶在护士们夸奖下,精神多了,治疗效果也不错。

视患如亲,就会不厌其烦,想方设法把患者照顾好、安抚好。杨丽英、顾盈盈、朱丽、常艳琴、陶显东、胡晶等这些文职人员为此想了很多办法。

换下迷彩服,穿上防护服,火神山飞来一群“孔雀蓝”

杨丽英:杨柳青青,美丽年华,英姿飒爽

病房有些阴沉,杨丽英就把轻症患者招呼到病房走廊,带着大家一起做呼吸操。刚开始,男患者“放不开”,扭扭捏捏,但看着病友们脸上的笑容,很快找到了感觉,跳着跳着,心情就好了,恢复得就快了。

在部队医院工作15年的护士周宏玉心细如发,特意让爱人从上海邮来了贴纸和仿真花,为患者精心做了一面“星语心愿”墙。一有空,她就鼓励患者写写个人心愿贴到墙上,安慰自己也是鼓励别人。如今,满满一墙的心愿贴,五颜六色,让低沉的病房多了些温情和生机。

那天出院前,爱美的李奶奶特地来到心愿墙前,虔诚地许下了最迫切的心愿:“孩子们,我是多么想看看你们的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