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上查的工资跟实际不一样,比实际高太多有什么后果呢?

风言风语风飞沙


收入涉及到个人交税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先核实完所有的相关信息,再考虑怎么办。

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本定于3月1日开始的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在个税APP上显示有所延迟,但是2019年的相关信息仍然是可以查询的。因此,个人首先可以先对个人2019年的收入情况进行比对。

1. 是否存在不实的工作单位

比对2019年所有的收入项目,看看是否有不实的工作单位。确认确实没有在该单位工作,却显示取得了该单位的收入,那很有可能是身份证号码被冒用来发工资。这种情况在以前没有APP实名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出现的,但现在只要本人登录查询,便一目了然。遇到这种情况,在个税APP中进行申述即可。

2. 对个人的收入情况进行仔细的回顾

这两天笔者一朋友在查询时也发生了类似情况,发现有个不太熟悉的企业给他申报了个税。后来仔细想一想,确实是有在某个月提供过一次服务,只不过那个公司平时用的名称跟系统中显示的差距比较大,所以一时没有想起来。这也许是收入来源太多的人拥有的烦恼,因此需要仔细地对个人收入进行核对。如果确实是平时收入来源比较多的个人,那么建议平时自己做好记录和计算。笔者碰到过一个机械工程的讲师,对于自己的每项收入都记录得非常清楚,每月与各个公司的财务进行核对,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出现收入与自己认为的工资不一致的情形了。

3. 检查申报有无问题

税款多少一般的人可能不会去自己算,对方公司申报多少也就默认了。但其实,对于收入和交税的问题,还是建议仔细核对,看看企业申报是否准确。对于不正确的,要求其更正申报。

总的来说,临近汇算清缴了,可以抽点时间回顾下过去一年的收入情况和明细,与申报的情况比对一下,有问题的及时申述或者更正。对于今年的收入,如果来源比较多的,可以自己先记录好,这样更有利于明年的汇算清缴。


财会小童


个人所得税上查的工资比实际高好多,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好太多的原因是什么。

(1)当我们在对比个人所得税APP上的工资时,是需要跟自己每月工资条上的税前工资总额进行核对,也就是我们的应税工资总额。这个工资是没有扣除社保、公积金、企业年金等前的工资。如果实际到手的工资与个人所得税上查到的工资的差额,与自己当月社保,公积金和年金、个税的合计数,相差不大的话,那么基本是没有问题的。实际到手的工资肯定是比个税的应税工资少。

(2)如果通过与自己每月应税工资进行核对,发现个税工资还是比较多,自己也不是劳务工或经纪人等劳务合同的话,也没有在其它公司兼职或任职的话,那就需要询问一下公司的人力或财务,会不会申报错误或与其他人的工资报税弄混了等等。

(3)如果自己是经纪人或其它劳务合同的工作者,是可以在多个公司任职的。劳务费的个人所得税是将所有的收入,包括不同公司的劳务费都纳入个人所得税系统的。所以,肯定是会比实际工资多。

以上这三种情况,个人所得税系统上显示的工资比实际多,涉及要补缴个税的,是需要进行补缴的。如果到期未补缴,是会收取缴纳滞纳金或罚款的。

(4)再者,如果都不是以上情况,也没有额外的兼职,稿费,劳务费等收入,也只在一家公司任职,但个人所得税系统中工资还是比自己实际工资多,那就需要向税务机关进行申诉,请他们协助帮忙查询原因。原因不合理的,可以申诉说明,避免承担不必要的个人所得税,毕竟挣的也是辛苦钱。


财务紫苡依依


不知道你查询的方法或者数据是否准确,建议你再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查询确认一下 或者电话税务局,让税务局帮忙给你查看一下申报数据。

假设你说的状况真实存在,那么查到的工资高于实际的工资有两种可能:

⑴有人冒用你的身份证并且做了员工维护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⑵就职单位申报错误。

所以,假设出现你说的状况:

通过个税app查看一下任职受雇状况

看看有没有其他任职,如果有,应该是有人冒用了你的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是自然人纳税识别号,有人冒用 ,冒用者的收入也在你的身份证号名下,如果这种情况,通过个税app投诉即可。

核实个税申报数据

如果没人冒用,可以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核实一下是不是单位申报错误 如果是申报错误造成的,应该请就职单位负责个税申报人员在自然人扣缴客户端更正申报 ,自然人扣缴客户端可以更正往期申报,在不影响扣缴税款减少的前提下。

要在汇算清缴结束前更正,不然会影响汇算清缴数据,而且个税扣除是根据收入和扣除项目及适用税率计算的,收入不正确,影响个税的扣缴数据,就职单位只是扣缴义务人,数据错误影响的是个人,会造成纳税记录和实际不符。


新税视点


非请自来。

这事有点复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毫无例外,可能会按个人所得税系统上的数据作为综合所得额,据此计算个人所得税。

查询的工资与实际不一样,比实际高太多?“太多”到底是怎么太多法,是多几百还是几万呢?没有具体的数额不知道怎么进行分析,或者,可以讨论一下,“高太多”是怎么形成的。

工资,是工薪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都知道工资,却不了解“工资”。我们实际到手的工资是实发的工资,是扣除了社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后的金额。而查询到的“工资”是税前的工资,就是常说的应发工资。

按这样理解,正常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系统上查询的“工资”要多于我们实际到手的工资;另外,查询到的工资是否存在异常情况,比如,是否存在被他人冒用个人信息在其他单位发放工资的情形,如果存在这种情形,查询的工资自然要比实际的工资高。

如前所述,不知道具体情况,由此带来的后果也不好判断。比如,如果是因为不真实的其他工资致使工资收入“高太多”,影响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相当于额外承担不应承担的税款。另外,若存在其他异常工资收入,还可能影响自己的纳税记录,遭受不必要的麻烦。

大概就是这样,我先闪了。


龙门账


高的原因可能有五:

一、个人所得税申报的工资是税前工资,税前工资比发到手的工资确实高太多

税前工资(含奖金等),包括社保、公积金和个税,到手的工资是扣除上述三项外,还有可能扣除职业年金的,都扣完后,到手的工资明显比税前少。


如果系统查询后,显示仅有一家入职单位给你申报,那么你感觉比实际高就是税前和税后的原因导致,这个不会是财务弄错了。

二、你自己计算错了

这个没说的,你对照系统,一笔一笔的都有明细可查。

三、除工资收入外,还有其他综合所得

比如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这些收入都会显示在总的申报额中。这个也不难,根据明细也能看出。

个人就有一笔14000多的保险佣金,就在申报的总额里面。保险佣金是劳务收入,但也属于综合所得。

另外,说明一下,朋友公司有保险任务,然后找到我,我10月份买了3份重疾险2万多,然后给开了个工号,公司给我的佣金。

四、在其他公司有兼职/或零星的其他公司的综合所得性质的收入

系统显示的是你个人的总额,可能你只计算了目前任职公司,未记得或未考虑其他公司或其他收入。

五、其他公司挂了你的名

这种情况下,你实际未在公司任职或发生综合所得性质的收入,该公司利用你虚挂人力,套取工资或费用。

这种情况,在一些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以及人力资源或劳务公司等有个别存在,上周五我公司的一个小姑娘,其名下居然挂了4个人力资源公司,每月发的工资,低的2000多,高的4000,这个小姑娘直接在APP上投诉了。

发生这种情况,你可以在个税APP上投诉、可以打电话给你虚挂人力的公司、可以打12366、可以给虚挂人力公司注册地税务局打电话、你可以通过12345热线反映。

反映的这些,各个渠道都会向虚挂人力的公司反馈,这些公司都会找到你,你可以提出你的诉求,对方满足你合理诉求后,热线再反馈回来你满意,或者你撤诉。

渤海湾东岸城市的一家公司被投诉后,该公司和投诉人协商后,支付了数千元的费用,然后对方取消投诉了。

不投诉或默认的后果

对于你本人来说,如果是上述“五”的情况,如果你不投诉,那么系统上这些收入都是你的,如果你的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够12万元,或者你的补税不到400元,你可以不用管(只是在2020-2021两个汇算清缴期间)。

如果超过12万元,或者补税超过400元,你要年度汇算清缴,并要补税。因为这些收入,平常都不够交税,但综合后,补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如果你不汇算清缴,也不补税,那你很大可能上了税务的信用黑名单,而且还要补税和罚款。

以上,我觉得说的还算清楚,怎么办还要靠你自己。


东岭财经


你的意思是,比如说你在税务局查到的你每个月交的税是228元,但是实际工资条上显示的是15元是么?那么请问是否每个月都有多条个税的缴纳记录,并且都是由不同的单位代扣代缴的呢?如果是的话,可能你的个人信息被别的单位用作逃税了。如果只是你们一家单位每月给你申报了一笔个税却对不上,那建议你咨询一下本单位的会计,一般不会这么做的,没有任何好处


黑哥聊趣闻


被罚款,很负责的一句话哈 。

以前呢,

企业小,一时半会查不到,

中型以上企业,查到后,罚。

现在呢,直接与税务一个系统了,数据要一致了,除非你提供的不是真实数据,那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


财星开门韩坤珏


个人所得税上的工资是税前工资(包含社保个人缴费部分,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部分和企业年金个人缴费部分),你拿到手上的是税后工资


東東東西


税前工资和税后工资


浪涯人


工資越高,个人所得稅交的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