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結果一切正常,4天后查出癌症晚期,這是為什麼?

醫學小偵探


為什麼體檢正常,但是在短期內確診斷出患癌了。

這是我親身經歷過。體檢只是檢查個大概,並沒有針對性的體檢。要想知道哪個部位有癌,只有針對性的檢查才會有準確的結果。

我單位年年體檢年年正常。在2017年8月份,單位剛組織完體檢一切正常。我確在2017年12月份無意中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那時已經有大拇指那麼大了,不痛不癢,診所開了要吃也不見好轉,三天後到市醫院檢查,醫生見意先檢查甲狀腺沒問題,在檢查口腔沒問題,最後叫做鼻咽鏡檢查。結果問題出在鼻咽部有腫物且已經破潰成菜花狀了,醫生見意第二天做活檢。一星期後報告出來是鼻咽癌非角化,估算是中晚期了。所以體檢不一定會全面的。比如想知道鼻部有問題,就得EB病毒檢查,然後在行鼻咽鏡檢查。要是胃就先查幽門螺桿菌,在行胃腸鏡檢查,要是肺檢查就是低螺旋C

T檢查。乳腺做乳腺鉬靶檢查。肝部做彩超檢查。所以,身體某個地方有問題就要有針對性的檢查 ,早發現早治療就會少花錢少痛苦



命運自己管


這種情況我以前也見過。

以前一個患者家屬來諮詢我說父親前幾天在鄉下抽血體檢一切都是正常的。但總覺得長期腹脹痛並伴有消瘦所以來我們醫院做一下更全面的檢查。結果做了胃鏡發現是胃癌,作為全腹 CT 平掃還發現肝臟有一個轉移的小結節。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後來我看了患者的鄉下體檢報告,其實他在鄉鎮衛生院就做了抽血的全套體檢,胸片和心電圖等簡單的體檢,並沒有作胃鏡、腸鏡、全腹彩超、雙肺部CT及全腹CT等檢查進一步的體檢檢查,所以肝臟的小結節會漏診。沒體檢胃鏡胃裡面癌症也就漏診了。

但並不是說他本來沒有的,其實患者癌症肯定已經存在很久了,只是這種不明顯的癌症抽血檢查查不出來而已。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抽血體檢檢查不出胃癌和肝癌?

我們人體很多個器官都有很強大代償能力,比如我們的胃切一半掉,剩一半還是可以完全替代幫忙消化,我們肝臟、腎臟、肺也是這樣,切除一半抑制給別人,剩下一半還可以正常的工作,保持我們正常人的新陳代謝保持正常的生活。只要能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保持內環境穩定,我們常規抽血就是查不出來有異常的。

所以如果真的有難受要做體檢的話最好要去大醫院作全面一些。不能簡單的就做抽血體檢,比如全肚子的彩超、包括肝膽胰腺、脾臟、雙腎、前列腺、甲狀腺等彩超。40歲以後胃鏡、腸鏡體檢都要包含進去。女性的話還要包括乳腺和子宮、卵巢等。

目前臨床上消化道道腫瘤佔據所有腫瘤一半以上,早期的食管癌、胃腸道癌症只能通過胃腸鏡檢查出來,其它檢查比如 CT、磁共振、彩超都都檢查不出來早期的胃腸癌及食管癌,所以常規全面體檢也要包含胃腸鏡的檢查。

回到題主的提出的問題

有可能你的體檢項目比較簡單,單純的抽血有時候查不出癌症的,早期的食管癌、胃腸癌也只能通過胃腸鏡檢查出來。當然你問題描述不夠清晰,我也只能結合我自己臨床經驗回答一下。


消化內科葉醫生


先說一個真人真事,一位本人醫院同事,剛參加完單位組織的集體體檢,當時做了胸片檢查,沒有異常。而不久後他出現頻繁乾咳,過了大半個月再次做胸部CT,結果診斷為肺癌晚期。雖然時間上沒有題主所說的這麼短時間,但可見這樣的事情還是會有的。

為什麼體檢結果一切正常,短期內還會查出癌症晚期?

其實,臨床上的檢查項目非常多,針對不同疾病還有不同的專科檢查項目。體檢作為一項常規項目,缺乏針對性,並非所有檢查都能覆蓋,況且患者的經濟也不允許。體檢的目的,是及早發現身體中比較常見且容易發現的異常信號或疾病,如有無肝腎功能損害、貧血、高脂血症、糖尿病、尿路感染等等。

如果患者沒有特殊要求的檢查項目,一般常規體檢的項目只有三大常規(血、小便、大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B超、胸片等影像學,以及內外五官科的體格檢查等項目。所以,很多癌症其實體檢並不一定能夠發現。再者,有些癌症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很難被發現。但隨著癌症的不斷進展,甚至出現轉移,發現時大多數已經是晚期,例如肺癌、胃癌等。所以,即使體檢結果一切正常,也不要掉以輕心,如果感覺到有身體不適,還是建議馬上去醫院就診。

針對不同癌症的檢查項目建議

雖然常規體檢不一定能發現所有癌症,但對於有腫瘤家族史、吸菸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從事特殊職業等高危人群,有針對性的進行一些檢查項目還是可以及早發現相應部位的癌症的,下面給出一些建議。

1.肺癌

對於長期吸菸、有肺癌家族史、從事室內裝修、烹調或接觸粉塵等工作的高危人群來說,低螺旋CT是最好的檢查項目,它對發現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規X線胸片的4~10倍,可以檢出早期周圍性肺癌。

2.胃癌

如患者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等病史,體檢時最好行胃鏡檢查,胃鏡是發現胃癌最好的檢查項目,即使早期的胃黏膜癌變都逃不過胃鏡的法眼。可同時進行C14呼氣試驗檢測,如發現幽門螺桿菌陽性,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3.直腸癌

如果患者有家族史、潰瘍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疾病,最好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可發現早期結直腸癌,如有息肉,也可在腸鏡下行息肉切除,防止息肉癌變。

4.鼻咽癌

我國南方是鼻咽癌的高發地區,現有研究已經證實,EB病毒感染是引起鼻咽癌的主要危險因素。所以體檢時如要篩查鼻咽癌,除了進行耳鼻喉科的體格檢查外,還可以抽血行EB病毒相應抗體檢查。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檢查發現EB病毒抗體陽性,也並不一定是鼻咽癌,需要密切隨訪跟蹤,定期複查。


藥師方健


這種情況確實匪夷所思。只有4天時間,變化如此之大,無法解釋,這中間應該有些其它沒有說清楚的事情吧。

徐醫生見過一位體檢正常,卻在數月後查出肺癌晚期的中年男性患者。

這位患者年前單位體檢一切正常,可年後數月,出現咳血絲痰,呼吸困難,檢查後發現已是肺癌晚期。回頭把去年體檢的胸片拿出來再仔細審閱,確實沒有看出什麼問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徐醫生分析,有可能去年體檢時肺部還沒有病灶,或者病灶很小,胸片分辨率並不是很高,難以發現微小病變。而惡性腫瘤的發展有一個特點,可能一段時間處於休眠期,不怎麼長大,可一旦開始增殖,便是“瘋長”,其速度非常快,可在短短數月內迅速發展,而致出現臨床症狀時已是晚期。

回到我們體檢的話題,如何實現高效的體檢?

除了常規體檢以外,還應該結合自己的家族史、平時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身體某方面的不適等信息,進行相應的專科體檢,以便早期發現疾病,早期診治。比如,長期吸菸的患者,加做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有胃腸道腫瘤家族史者,加做胃腸鏡檢查等。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體檢結果一切正常,4天后發現癌症晚期!這個是有可能的,也確實有這種情況發生。但是,這不是體檢沒有用,而是他體檢選擇錯體檢項目。體檢要選擇正規的體檢機構,做針對性的檢查。這個癌症不是4天就能長出來,癌症長出來到出現轉移,起碼有至少半年的時間,這期間如果早一點發現,也不至於是晚期。


體檢要選擇有針對性的體檢項目

現在很多機構的體檢,都是很表面,很片面的。老百姓不懂,因為去體檢,就能查出所有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這樣。

體檢分為很多項目,有抽血檢查,超聲、X光、CT和磁共振、鼻咽鏡、宮頸癌篩查等等項目。其中抽血又有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腫瘤標誌物等等。

比如去體檢只做一個抽血查血常規和肝功能,就僅僅是體檢裡面很小的一部分,有沒有癌症,單純做這個檢查不出來。比如肺癌,不會反應在血常規和肝功能上,這些結果也是正常的,所以也是可能得晚期肺癌的。

肺癌,用什麼體檢項目去篩查?做胸部低劑量CT檢查。這是唯一一個能篩查早期肺癌的檢查。如果體檢僅僅是做了胸片,早期肺癌胸片看不到,做了胸片以為結果正常,最後癌腫長大,出現了轉移,就是晚期肺癌。去年有個29歲的教師,年年體檢,最後也是發現了晚期肺癌,因為她可能都是隻做胸片,沒有做過CT檢查。

再比如肝癌,單純抽血查個血常規和肝功能,也有可能發現不了肝癌,這些結果正常,不代表沒有肝癌。應該抽血查AFP,並且最起碼要做個肝膽胰脾的超聲檢查。



如何去選擇體檢項目

我只是也寫過很多有關如何去選擇體檢項目的文章。要有針對性的去選擇。要篩查胃癌,要做胃鏡。腸癌,要做腸鏡。乳腺癌,要做乳腺超聲。甲狀腺癌,要做甲狀腺超聲。宮頸癌,要去婦科做宮頸癌篩查。如果家族中有患相關癌症的,可以著重檢查一下。

大家會問了,這麼多癌,不可能一次性做這麼多檢查,也很貴。是的,就算是醫生,也不可能給自己做這麼多檢查,可以隔年挑一樣來做,這樣就會比較全面。

另外,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去體檢,有關如何選擇項目,可以詢問他們。不要到非正規的醫療機構去體檢,不要貪圖便宜,不然花了錢,做了也沒用,還會讓自己放鬆了對自己健康的警惕。


小影大夫


短短4天時間,從“一切正常”變成了癌症晚期,這不太可能吧,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真的,如果體檢一切正常, 為什麼4天之後又去做檢查了,而且一查出來就是癌症晚期了,我有點不太相信。按照正常的邏輯,應該是體檢的結果發現了問題,然後進一步檢查,提示為癌症的晚期,我認為這樣是比較合理的,也解釋得通。

體檢確實有可能出現漏診或者誤診,因為有時候體檢的項目過於簡單,也不是專門針對癌症的篩查,還有的體檢機構,檢查人員水平良莠不齊,這都有可能出現漏診或者誤診的情況。例如肺癌,早期肺癌做胸片是很難發現的,而是需要做肺部CT檢查。還有大腸癌,做彩超或者CT都不一定百分百能夠發現,確診需要做腸鏡檢查。如果選擇的體檢項目不對,或者根本就沒有做相應的檢查,就有可能出現漏診。

所以,我一直強調個性化的體檢,根據每個人的家族史,疾病史,工作、生活和飲食習慣,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應該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體檢,這樣走過場式的體檢,可能會導致很多疾病漏診了。特別是單位組織的體檢,很多單位的體檢,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體檢項目,對於診斷癌症,沒有太大的幫助,想要篩查癌症,最好選擇一些專門的防癌體檢套餐,這樣是相對比較好的。


普外科曾醫生


也就是說,常規體檢未必能夠檢查出癌症。需要專項檢查。

或者說,癌症也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能夠表現出來,而是特定的指標,需要特定的檢查。

或者說,癌症不代表全身性疾病,而是局部性的疾病。所以沒有在一般檢查項裡體現。如中醫所言,癌症是身體失偏,也就是局部失偏導致的,你沒有針對那個具體的問題檢查,就沒有指標體現。

再推斷一步,癌症不治,恐怕也是失偏到了極端,全身都受到影響之後的情況。也就是那種因局部問題而影響到了全局,而且無法糾正,而且危及生命。

所以,常規檢查其實是檢查全身的問題,而不是局部。在影響到全身之前,體檢檢查不出來癌症,是西醫理論體系上的問題,它沒有疾病發作前對應的問題描述和檢查的手段,理論體系不完備。思想不到,意識不到,自然檢驗也不到位。

為什麼體檢4天后檢查出來癌症,因為出現了症狀,做了特別的針對性的檢查。也就是思想到了,意識到了,檢驗才到位了。

中醫理論是先知先覺,西醫理論強調實證,也就是後知後覺。從西醫理論體系而已,未發病檢查不到很正常。


踏雪無痕5141815


為什麼體檢結果一切正常,短期內卻查出癌症晚期?原來問題在這裡!!!\r

其實,臨床上的檢查項目非常多,針對不同疾病還有不同的專科檢查項目。體檢作為一項常規項目,缺乏針對性,並非所有檢查都能覆蓋,況且患者的經濟也不允許。體檢的目的,是及早發現身體中比較常見且容易發現的異常信號或疾病,如有無肝腎功能損害、貧血、高脂血症、糖尿病、尿路感染等等。\r

如果患者沒有特殊要求的檢查項目,一般常規體檢的項目只有三大常規(血、小便、大便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B超、胸片等影像學,以及內外五官科的體格檢查等項目。所以,很多癌症其實體檢並不一定能夠發現。再者,有些癌症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很難被發現。但隨著癌症的不斷進展,甚至出現轉移,發現時大多數已經是晚期,例如肺癌、胃癌等。所以,即使體檢結果一切正常,也不要掉以輕心,如果感覺到有身體不適,還是建議馬上去醫院就診。

如何防止癌細胞復發轉移?讓癌症病人生存期更久?美國癌症協會建議癌症病人結合禾-存-硒,硒被稱為抗癌之王,可以阻斷癌細胞的能量供應,誘導癌細胞凋亡,是癌細胞強有力的抑制劑,2003年9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可硒是抑癌劑,這是美國政府對硒能抑癌的正式醫學聲明。

通過10年的研究結果表明,每日補充禾-存-硒硒能夠使癌症死亡率可下降50%,防止癌細胞的復發轉移率和進一步的擴散。

德國學者發現,癌症病人體內硒含量都是低於正常人,硒含量越低,復發轉移復發的風險就越大,禾-存-硒是適合癌症病人服用的補硒的製劑,對於病人生存期延長有很大幫助。



萬里無雲說健康


這個提問我認為本身是有問題的。如果是體檢一切正常,4天后為什麼又去做檢查。只可能是體檢發現了一些問題,4天后做進一步檢查,查出來是晚期癌症。體檢本身就只是粗略的檢查,如果發現一些可能有問題的地方,再提醒你去做進一步的檢查來確診。如果一個沒有任何症狀的“看起來健康的人”,體檢完全正常,怎麼可能4天后又去做其他複雜的檢查呢?如果本身是有症狀的晚期癌症,既然已經有症狀,那麼就不能算“體檢”,而是針對症狀的診斷治療。如果說體檢完全正常,半年後查出晚期癌症,那倒是有可能的。

目前流行的體檢,並沒有針對性,有些體檢單位的項目包含胸部CT,倒是可以檢查出大部分的肺癌,對於其他常見的癌症,常規的體檢卻不一定能夠檢查出來,比如食管癌、胃癌、大腸癌,常規的體檢都不能診斷,但是所有的體檢都包含大便常規,如果仔細看,這些癌症病人可能會有大便隱血陽性。如果發現大便隱血陽性,再進一步檢查,那麼可能就可以發現這些癌症;可是大便隱血陽性,在很多“格式化”的體檢報告裡,並不會提示異常,並不會讓病人注意關注和進一步檢查,的確,也有大部分大便隱血陽性的人,其實沒有癌症,如果讓所有大便隱血陽性的人都去進一步檢查,似乎又會浪費醫療資源和過度醫療。同樣,現在很多體檢單位檢查“腫瘤標誌物”也是這個道理,很多癌症病人,但是腫瘤標誌物卻不高,腫瘤標誌物高的病人,有很多也沒有癌症。

所以目前的體檢模式,的確存在很多的侷限性,如果要針對癌症的體檢,檢查必須要更有針對性。但是有相關經驗的醫生,往往不會是體檢醫生。要想體檢和癌症篩查更精準,需要個體化的服務制定專門的方案檢查,但是費用肯定比一般體檢高。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普通健康體檢可以發現和排除一些疾病,但體檢卻不是萬能的,甚至遺漏晚期癌症這種重大疾病也是有可能的。

癌症情況各種各樣,有些惡性腫瘤通過體檢可以很容易發現,但也有部分的惡性腫瘤卻是普通體檢難以發現的。

一般體檢包括的項目包括胸片,甲狀腺、肝膽胰脾、雙腎彩超,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乳腺、婦科彩超等,還有就是常規的化驗檢查,這裡麵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多種腫瘤標記物。對於上述檢查範圍內的癌症,體檢可以發現問題,體檢正常也基本可以排除惡性疾病,包括甲狀腺癌、肝癌、腎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乳腺癌等惡性腫瘤。

但是,也有一些疾病,不是體檢範圍內的項目,比如:胃鏡、腸鏡等,所以,對於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就是體檢所不能發現的。而對於病灶較小的肺癌,普通的胸片也很難做到精準分辨。

體檢作為一個疾病的普篩,體檢正常並不能說明就能除外一切疾病,甚至包括癌症這種重大疾病,也有遺漏的可能。需要有某種患癌高風險的人群,做單獨的癌症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