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現在農村流行,族中所有考上二本的學生獎一、二千元助學金?

路人假14675866


獎勵雖少但值得推廣和讚賞!農村這種獎勵村中優秀學生行為也是一種對教育的支持與肯定,也是對科學知識重要性的認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從古至今都非常重識教育,當今時代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中國要走向世界必須多培養優秀的人才,而“農民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問題,中國的問題就是農民的問題”,農村要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知識人才的支撐。而這些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無疑就是將來農村發展的希望。

現在有一部分農村學生家長為了眼前短期利益而讓子女放棄學業投入了打工經商的行業。據國家權威統計,農村中有百分之之二十左右的中學畢業生放棄了高中學習機會走向了社會。當然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自身厭學好玩等原因自願退學的。

“知識是第一生產力”,當你放棄了學習知識的機會時也就放棄了創造明天的能力,尤其是在這個競爭強烈時代,更能突出知識科學的重要性。

在鼓勵農村自發獎勵農村優秀學生行為之外我真誠地勸導在讀的農村學生們,學習科學知識的珍貴時期如果失去了就不會再來,努力的學習會給國家、家鄉、自己都會帶來創造財富和未來的希望。



山野匹夫


現在農村流行族中所有考上二本的學生獎一到二千元助學金,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自古以來農民是非常辛苦的,“面朝黃土背朝”就是他們的勞動方式。曾經有故事,有人問一位正在放羊的孩子,為什麼放羊?孩子說:為了能找一個老婆。又問:找老婆幹什麼?答:生孩子。問:生孩子幹什麼?答:放羊。難道農村的孩子就這麼週而復始地生活著?人都是有志向的,只不過志向的大小不同而已。有些人的希望生活就是這麼一成不變延續祖輩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希望改變這種辛苦的生活方式。


從古代到現在,農民一直認為讀書人是與目不識丁的農民不一樣,讀書人聰明,見解厲害。在農村,大家尊稱讀書人為夫子,很受大家尊敬。所以農民也想自己的子女能受人尊敬,受人尊敬的途徑就是多讀書,也是農民改變生活方式的最好途徑。

幾十年前考上大學本科就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孩子們再也不會和祖輩一樣在農村幹體力活,那時候還是分配工作的年代,考上大學就是跳出農門,調入龍門,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就有一個鐵飯碗。


我有一個朋友,他爸爸是六十年代的大學生,但是是村裡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大學生,這可是村裡的大喜事,送去讀書的時候村裡是敲鑼打鼓列隊歡送,這是在縣裡都引起轟動,村裡人出去昂首挺胸。後來朋友的爸爸大學畢業後去當海軍,因為是有文化的軍人,退休時是師級幹部。現在朋友的父親一個月一萬多的退休金悠閒的生活著。所以說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讀書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還改變後代的命運,過了二十多年,村裡出來第二個大學生,那就是我朋友,也就是說他們村出的二個大學生就是他們父子。


農民沒文化,有時候機會在前面也沒法抓住機會。我小阿姨因為家庭貧困,沒機會上學,不過人看著比較靈光。後來有人介紹她到一所醫院上班,是做開票的工作,阿姨由於不識字,沒法做,就推掉這份工作了。不久別人又介紹她去一個國企辦公室做事,也是這個原因沒去成。人是要生活的,只能去幹一些體力活,好在人靈光,去城裡開出租車,還是因為不識字,理論考試只好找人代考,上世紀八十年代也資格審核也沒很嚴格,代考順利通過。接下來開車過程中在家鄉開車問題不大,開去陌生地方還是因為不識字的關係,看不懂路牌,是一路問一路開,空車回來深怕迷路。吃盡了沒文化的苦頭,所以她盡全力培養兒子,兩個兒子個個大學生。


現在二本的大學生出來工作沒以前這麼好找了,國家也沒分配工作。有一句話叫:畢業就是失業。但是農村族裡還是出錢資助考上二本的學生,說明什麼?說明族裡還是支持學生讀書。

首先族裡沒有因為沒分配工作而不支持孩子不讀書了。考上大學照樣是村裡的榮耀,族人的榮耀,父母的榮耀。

其次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維,觀念和眼界,讀二本讀得是學習的能力,能上二本也是不容易的,也要領先大部分的人。

還有,二本畢業後回到農村,進入村委會或者知道農民種植技術,為農村的發展發揮力量,這部分人也是目前農村的重要力量。


一、二千塊錢不多,可是說明的是族人對於學習的一種態度,這就是農民祖祖輩輩的夢想,也是今後指引的方向,用知識改變命運,發展地方經濟,服務農村。


三農的心聲


在農村,學生考上大學,族人都會獎勵1000~2000元助學金,這是好習慣,值得肯定。

客觀的說,農村的教育基礎與城市比差別很大,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設備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農村孩子要考上大學,需要付出比城市孩子更多的努力,能考上大學,在村裡、家族裡就是一種勤奮上進的榜樣。

在農村,因為上一代農民吃了太多沒有文化的苦,也深知在這個時代沒有文化別沒辦法生存,所以父母無論多苦,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從幾歲送到集鎮上幼兒園,父母或爺爺奶奶就租房陪讀,其實也給不了孩子很多,輔導不了功課,最多就是做做飯,洗洗衣服,陪伴一下。

現在大學的學費、生活費都不便宜,對大多數務農的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孩子考上大學,族人、親戚給點錢對家族所有的孩子都是一種激勵,對孩子的家庭也是一種幫助。

在我們老家就一直有這個傳統,孩子考上大學,關係好的族人、親戚都會包個紅包,從幾百到上千不等,我覺得這種習慣挺好。





恩施新農民


我是作家客凌溯,今日淺談農村家族獎勵考上大學的學生助學金現象。

先談觀點,我表示十分支持和認可,這不僅是對勤奮愛學的孩子的鼓勵,也是家族對學習文化的重視。


①對孩子的肯定、激勵他人

十年寒窗,上學也是不易的。當然,這是指那些用功讀書的人,而並非是在學校混日子的。能考上大學,刻苦讀書,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與眼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會讓這些孩子拓寬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對人生多些啟迪。雖然如今有很多人空度學習時光,但總有人會在珍貴的大學時光裡收穫頗豐,也會影響他們的未來走向。助學金是對孩子的肯定,同時也會激勵更多人努力學習,是一箭雙鵰的辦法。

②重視文化教育、鼓勵學習

農村孩子改變個人命運,相較城市孩子而言,更加困難。畢竟家庭、經濟與環境的因素束縛著他們,可並非一定會把他們鎖住,他們也可以大展宏圖。而學習就將會是一條捷徑,是一條較為容易的路。

這裡並不是說農村不好,而是農村的長輩期望更高,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脫離自己那種貧困的生活,去謀求一個好的工作與生活,也就是改變現狀。這是一種重視文化教育的體現,鼓勵學習,繼承傳統文化,這種家族助學金的辦法我十分支持。



③培養未來的希望、遠大目光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是一種長遠的眼光,長輩把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希望他們會過得更好,有些作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人們普遍的想法,無可厚非。從助學金這件事來看,也是在樹立榜樣,而這榜樣都是積極的,也將會傳承的。

這裡樹立的榜樣有兩種,一是樹立學習榜樣,鼓勵其他孩子學習;二是以身作則,做個標杆,這種助學金的方式將會傳承,會讓更多的人重視學習,是在側面上對文化教育的推動。



④我們需要文化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一塊美玉,不經雕琢,也難以展現出它所有的美麗。而文化教育就是一個雕刻的過程,它會讓人變得更加有魅力,變得溫文爾雅,讓個人素質提升,充滿一種文化氣息與氣質。但,前提是,得去學。

新時代,我們便更加需要文化教育,學無止境,不一定意味著只是學習課本,還有許多的東西要學。課本是死板的,也是很小的,太多的東西將會在生活或是社會中學到,只要細心去看,用心去學,處處充滿學問。最後,客凌溯希望我們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獨有的東西,要傳給我們的後代子孫。

歡迎關注作家客凌溯,願與大家分享、評論。


作家客凌溯


這種獎勵方式是值得推廣的,目前的高考慢慢變成應試教育,讓人們詬病的方式就是古板。但是,高考作為我國相對公平的人才上升通道,是非常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要想解決高考被人們詬病的方法,就是提高考生的積極性。

現在的很多的學生都不知道學習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可以幹什麼。比如說,學習歷史到底可以幹什麼?出來社會可以做什麼工作?真正的大學什麼樣子?考不上大學,去讀專科的話,真正的專科是什麼樣子?他們都有必要知道,讓他們真正的認識到高考的意義,讓他們走到時代的前沿。

而族中獎勵便是一種收效比較好的方式,但是還是不能讓他們從內心改變。可以去每年的時候讓他們去看看真實的大學、真實的大專、真實的工作、真實的社會,讓他們認識帶知識對於自身而言的重要性。


文閣小農


比起我們村啥也沒有強太多了。其實一兩千塊錢不是什麼大錢,就是一個彩頭。也讓上大學的學子以後有出息了能惦記點家裡。


你給我下車


族中這種鼓勵我覺得是非常好的。

第一表現出對文化的尊重。

第二表現出對家族文化提升的鼓勵和支持。

第三對家族長久發展的重視

第四促使更多的族中學子奮發拼搏。


侃大仙兒


挺好的。

其實現在一兩千在大部分農村來說不算什麼大錢,主要是鼓勵一下學生,要是上一本應該獎勵更高一些吧。

其實無論農村城市,經歷過高三都知道,能考上大學對學子來說都不容易。


瑤湘行


這其實是好事,金額不在多少也不要去和別村攀比,長輩對現在的年輕人多傳導鄉土情懷,畢竟現在的年輕人不像以前農村左鄰右舍挨在一起。很多學生連本村的人都認不出,本著團結小家壯大國家的思想,我覺得應該是好事!


全真通


不單鄉村丶宗族獎勵,現在的城鎮小區中也開始流行全小區自願贊助,獎勵考入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優材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