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真的是老师教出来的吗?

教育谭


我自己毕业于Top2,可以尝试着回答。

老师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就先天的智商分布而言,各省份、各区域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学生北清录取人数多呢?根本原因在于这几个地方基础教育发达,实际就是老师厉害。西部地区、农村考上的人少,根本原因也是师资力量较差。

读书是个技术活。优秀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智商、学生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老师是否优秀,决定着这个学生能够达到的高度。再厉害的学生,没有好老师的引导,也不得其门而入。


saloolooloo


题主您好!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孩子读的是北京大学,我同事的孩子也有清华北大毕业的。您的问题我来答。

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确确实实,老师功不可没!但不可否认的是,还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一、老师是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主要功臣,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老师教的是知识、是方法技巧,而高考考的是能力,这不是老师能教出来的。

几年前,我曾有幸听过一个高考数学命题人作的报告。他非常明确地说,高考数学150分中至少有20分不是你们数学老师能教出来的,因为这20多分考察的就是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学生的能力。作为老师,要把精力放在130分上,千万不要芝麻没捡到还丢了西瓜。数学如此,其他科目的要求想必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二、学生自身的能力是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最主要的因素。

同一个班的学生,老师都相同,教法一样,讲的内容一样,做的练习也一样,有的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有的名落孙山,这都说明学生自身的能力是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最主要因素。



三、家庭教育是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重要助力。

且不说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习惯、个性品质的养成上的作用,单在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上就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同事的儿子是竞赛班的学生,由于压力太大,拒绝去做实验,拒绝去学校。同事真的是一夜白头,思前想后,最后请了一个月的假陪儿子旅游。刚开始,孩子忙着策划线路、欣赏沿途风景,绝口不提学习的事,他是急在心里,但绝不表现出来;慢慢地,孩子开始说实验的困难,自己的担忧,他只是认真倾听,鼓励儿子把心理话都说出来,偶尔提点一下。一天,儿子对他说:“爸爸,我要回学校,我要做实验”。他只问了一句“想清楚了”。儿子坚定地点了点头。这时他的心才放下来,而他们已在外面游玩了二十几天。最后他儿子因国际奥赛获奖保送北大。

我想,如果没有这位父亲的陪伴疏导,他儿子别说去北大,能不能正常读完高中都成问题。

四、同学在学习上的良性竞争有利于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

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相互探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所以说,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一塔湖图不糊涂



快餐我大佬


学生能够考入清华北大,确实与老师水平有一定的联系,但最重要的,


还是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没有学生可以光靠老师讲课就考到清华北大。


如果题主有幸考入清北这两所顶尖大学,那么发现的第一件事就一定是:我当年引以为傲,甚至考到全省前几名的智商,在清北什么都不是,


有大把的人比我更聪明,有大把的人比我更努力,但是最多的,是那些比我聪明的学生还比我更努力。

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没有一个是书呆子,他们必定是及其聪明的,而且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各个方面都远远超出一般的学生。


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陆陆续续也送出好几百个学生了,我发现考上985和211大学的学生,自身都是极具灵气的,知道自己哪里学的不好,学习的效率是普通学生的数倍。


也有一些学生学的很死,他们上课不停的做笔记,下课拼命做题,可是错过的知识还是经常出错,成绩一直不见起色。究其原因,还是学习死板,不能融会贯通。这样的同学即使再努力,我估计只能止步于普通一本大学 。


也有的学生拥有跟学霸“貌似相同,实则不同”的聪明,他们的脑子很活,对于题目经常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不到一两天就把学过的东西抛之脑后,经常利用“小聪明”弯道超车,又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导致成绩忽高忽低。


考试成绩好的能到前三名,考试成绩不好的话也能与差生为伍。这样的学生如果重视基础,把知识掌握扎实,或许可以拥有冲刺清北的潜力,但是发挥必然不如学霸稳定。

还有的学生梦想很大,我要考清北,我要考人大,我要考复旦,但是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配不上梦想,又不愿意承认和改变,这类学生在我看来是最“可怜可恨”的。


我以前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从高一开始就认定目标是人大,到处寻找与人大有关的资料。


学习上有很多短板,不沉下心来去补,反而天天读高考逆袭鸡汤,天天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一定能做到,看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进,从300天逆袭人大,变成了200天逆袭人大,再变成百日逆袭人大,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不静下心来学习,查漏补缺,琢磨题型,整天自欺欺人,沉迷到别人的逆袭故事中,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学习。

总之,按照我对高中学生的观察,想要取得一本以上的成绩,老师的水平与学生的能力各占50%。但是想要考到清北:

学生时刻想着学习,沉迷学习是第一位;

脑子灵活,会学,提升的效率高是第二位;

不骄不躁,自控力和抗压力强,心态稳定是第三位;

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辅资料是第四位。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我是松鼠课堂高老师,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和点赞!

高锋老师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5个孩子有4个考入了清华北大。家主吴治保出身贫寒,初中只上了一年就缀学了,而妻子胡治爱更是没上过一天学。但夫妻俩却培养出4个清华北大的学子。


好多人在羡慕之余,可能也疑惑,这个家庭也太幸运了,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是不是有什么秘笈?

秘笈我不知道有没有,但这个家庭出了几个清华北大的学子 ,特殊性中肯定包含着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如果我们把普遍性的规律找到,就可以借鉴了。

现分析如下:

第一、名校名师一定比普通学校老师更容易培养出更多的一流学生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认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才,主要靠学校教育,靠老师,认为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大多是重点高中的名师培养出来的。

于是乎,择名校选名师成为家长为孩子必须做的。不说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就我所在的这所三四线城市,有所知名小学,每到新学期招生报名,家长可是半夜就爬起来排队等候了,一点都没夸张。带动这所小学的学区房可是飞速上涨。家长认为自家孩子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名校上,那考上一流的高校也不是那么难了。

确实,名校名师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大 ,更有利于孩子成才,特别是那些很牛气的中学,比如北京四中、衡水中学、人大附中,每年有一大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一些省级的重点高中每个学校每年,大概也有十几或者几十个考上名校的学生。

而全国大多数普通的高中考上清北的就稀少了,特别是一些县级高中,两年能出来个清华学霸就不错了。像吴治保这个家庭的4个孩子,上的就是县级高中,能够考上清北,可以说是振奋全县人民的大事,为此县里还专门拿出30万奖励这个家庭。

第二,清华北大的学子来自于重视教育的家庭

从家庭层面讲,据统计,清华来自所谓中产阶级(父母为大学教授或中学老师、公务员家庭、国企中高层)的孩子非常多,也不乏各种干部子弟。

这种家庭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其中更不乏当初父母就是以教育改变命运,通过考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自然对于下一代的学习更为关心。吴治保家庭的4个孩子没有就读于名校,他们的成功很大一个因素要归功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归功于对教育的重视。

吴治保夫妻俩年轻时因为没有文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样生活,他们懂得“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宁愿自己苦点累点,宁愿自己缺衣少食,也不能耽误孩子上学,把辛苦攒下的钱,全部用来给孩子交学费,培养孩子。有些农村孩子的家长,孩子上完初中,就不让孩子上了,让孩子出门打工挣钱,多经济实惠啊!比较下来,吴治保夫妻眼界不知道比他们高出多少。

吴家的几个孩子也看出了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不易,也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了力量与坚持,父母身上的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坚毅品质,他们也很好地传承下来。几个孩子只在学习上你争我赶,从不与别人比吃比穿,只要有时间他们就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拼搏

每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都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清晰的人生规划,较强的自控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非于常人的拼搏精神等等。

特别是小地方的考生,资源实在太少,好像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上清华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许多出身“寒门”的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吴治保家庭的4个孩子就是如此,每天早上,五兄妹不必爸爸妈妈督促,父母早早出门做工,他们也摸着黑自觉起床,读书学习,一点不让大人操心。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外界诱惑太多,很容易被吸引,甚至荒废学业。而成绩的提高,是靠孜孜不倦的学习,努力拼搏换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学生如果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游戏上,能考取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名校吗?

结语

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确实有许多来自名校名师的培养,但如果我们处在小城市小县城,上的是普通的高中,我们依然可以依靠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身的顽强拼搏,实现逆袭,考上梦想中的北大清华。


人鱼妈妈


笔者已经从事高中一线教学20多年了,说句实在话,那些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学生,还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个人观感,孩子自身素质占据了6成,家庭教育水平也要占据3成以上,老师的功劳有1成就不错了。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我的理由有三:

首先、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基本上都具备三个方面的特质:

1、学习能力超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其智商和情商的综合水平,在智力上,这类学生是相当聪明,观察力和分析力强大,记忆力超好;在情商上,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出众,心理素质比较过硬,对待学习既自觉自律又非常勤奋拼搏。有着这样的基本素质,即便是完全靠自学,笔者都觉得,他们都有实力高出普通人一等,考取比较理想的大学。

2、学习态度特好。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实际上学霸级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是最出色的: 他们热爱学习,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学习特别认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他们身上从来看不到懈怠和马虎;他们学习起来非常专注,注意力非常集中,不会出现开小差和走神的情况;他们还特别能够持之以恒,从来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甚至愈挫愈勇。

3、学习习惯优秀。拥有优秀学习习惯的孩子总是作息非常规律,他们该进行学习与写作业的时候,就特别专注,谁也不能打扰他,该休息和玩的时候,也能充分地享受玩耍的快乐,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拥有优秀学习习惯的孩子非常懂得劳逸结合,他们不会去拼时间和拼消耗,而是特别注重学习方式与方法,讲究学习效率和效果。



其次、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对于其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基本都有以下家教状态:

(1)家庭和睦,让孩子有安全感。父母能够和睦相处、相敬如宾的家庭,孩子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和地,父母关系的融洽,就意味着家庭的稳定;实际上孩子对这个方面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如果经常吵吵闹闹或者进行冷战,孩子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家庭危机,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孩子哪还有心思用在学习上呢?所以和睦的家庭,做容易出学霸,孩子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也在情理之中。

(2)家风敦厚,让孩子有幸福感。好的家风是有传统的,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一些特别出名的家风家训,例如朱子家训、曾子家训等,使他们的后代子孙福源绵长;普通家庭同样可以有良好家风,笔者在小时候,因为撒谎,或者因为欺负弱小,或者不努力读书,就被老爹痛打过多次,在老爹的家风里,做人可以没有本事,但是必须诚实、必须正义、必须努力,否则就是不肖子孙,就必须家法伺候!所以,不论家庭贫富,也不管父母学识水平,只要家风敦厚,孩子就拥有幸福感,就容易有出息!

(3)家教谨严,让孩子有敬畏感。家教即家庭教育,是子女在家庭接受的影响和教育,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一个人一生的初始化教育,对于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家教的本来意义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家教是个体社会化非常重要的途径。有家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彬彬有礼、善良勇敢、守法懂规,概括起来就是有敬畏感;有敬畏感的孩子才能安分守己、才能专心致志、才能成为优等生。


再者、学校教育和老师对于那些优秀的孩子来说,仅仅是锦上添花,对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真正作用不足一成。

从学习来讲,普通学生所有各科80%以上的知识都是靠学生预习自学,而优秀学生一个比例更大,差不多在95%以上,真正需要依靠老师指点来学会的东西微乎其微。

从考点知识点拨来看,老师的作用也不过是照本宣科,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份详细的各科考点汇总,里面都有比较详细的解读,优秀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来解读,自己的理解很多时候都超过了老师。

从高考报名指导来说,普通高中老师里面没有一个清华北大毕业生,他们所知道的,优秀学生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查到。所以,优秀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跟老师关系真的不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学生,根本就不是老师所能够教出来的,6分来自于天赋,3分来自于家庭,学校和老师作用能够占据1分,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自在人生wub


很巧,周围就有几个清华北大毕业的家伙或者是有考进清华北大的孩子的家长。总结下来是如下:

首先考上清华北大绝对不是靠努力靠勤奋能够实现的,考上这些学校子无一例外都是非常聪明的。就说这些人本身就是天资过人。很多人确实通过老师的教育可以考上比较好的大学,但是很难只通过老师教育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因为考上这两所大学这批人本身就有这个实力的。

其次,家庭教育远远胜过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初中阶段。我们都知道没有所谓的空中楼阁,基础都是一步步打下来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候都有长期的合理科学的规划而且坚定不移的去执行。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对孩子父母的知识,见识和执行力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很多时候孩子教育靠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特别是在孩子年龄比较幼小的时候。现在小学中学课外辅导机构琳琅满目遍地都是,当中不乏有优秀的一些教育机构。这些口碑很好的教育机构里面的老师是通过市场检验的,一般情况下要远胜于学校的老师,正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不行的话怎么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呢?那是让家长真金实银要画出去的。不行的话或许可以忽悠一时,但你忽悠不了一世,没几次机构就倒掉了。所以外面好的机构的老师教的确实比较好。

如此下来,一些孩子在初中甚至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到了高中阶段的知识。基础非常扎实,其实到了高中阶段时候,他们只要进去做做考卷巩固一下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老师多的尽力去辅导。所以到了好的高中,老师其实对基础讲解不是很深,因为他面对的都是整个地区最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早就把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了。这个时候这些最优秀的高中的老师,只要用自己的知识同时展开他们最拿手的猜题技术,就可以把这些学生助力一把推进清华北大。

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学生自己和学生的家长,但是不能说好的高中老师没有作用,只是他们的作用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大。


shengkay


情况并不简单,比如一个一般的高中,一个学习考入清华北大,几年也碰不到一个,但某个学生居然考上了,是全校唯一的一个。他平时成绩一直很不错,高中三年一直是全年级最好的学生。这种状况基本可以肯定,他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如果他原先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到了这个老师手里,他突然开窍了,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成绩也突飞猛进,这显然应该归功于教师的悉心教育。还有一种情况也非常令人关注,那就是某个优秀教师,在他的班里四十几名同学,往往会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可以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这显然是教师在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钱塘渔翁1


而教师通过垄断和出卖知识来赚钱,老师上课不讲课,下课办天价有偿补习班。应该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教师服务的原则。如果教材让专家特级教师写得质量很高,通俗易懂且解答非常细致,让学生能看懂,同时可以录制特级教师的上课视频资料在DVD平板电脑手机里播放收看,让全国学生获得整齐划一的高水平教育水准,将经典习题集给出具体详尽的解题过程,习题不求数量多而求质量高,举一反三,以一比十,做一道题可以达到十道题的效果,小学三年级以前,有父母在家辅导功课,因为今天的父母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比教师素质高完全可以辅导孩子,小学三年级以后学生具备了自己看书学习的能力,就不用去学校听老师讲课,在家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学业,最终通过高考考研的检测实现毕业升学。你认为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吗?今天教师的素质是三流教师教一流学生。老师除了会折腾摧残折磨学生导致优等生自杀还会干嘛?很多老师学习成绩远远不如学生,老师经常向学生请教。实现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无人化,使得教育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教育遵循自然规律。


红星照耀神州


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那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可以教他们的老师,老师做不出的题目,他们能做出,如果老师和他们一起考试,他们老师大部分会输。当然,最近几年很多重点中学招了很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的学生,对这些人是例外。一般中学的老师大多是师范毕业,大部分师范毕业的分数线比北大清华的低100分左右吧,不是调查过吗,北大清华的学生没有人参加过校外培训,因为他们比校外培训的老师高了一个级别,谁教谁呀。所以国家高中分出重点,非重点,有他的道理。师资重点强很多。杨振宁也说过,对于2%的学生,和老师没什么关系,完全自学能学会。何况清北是0.1%的顶级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