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冥冥之中入局

红尘墓中。

白雾弥漫的雾气,被这红月映衬的十分红艳丽。看上去有些瘆人,犹如地狱般的。

“红月当空,活人不生”。

这句话最是能衬托它,血月,又称血寂之月。白话之意,就是鲜血染红了这天,染红了这月。有句话说的好,‘宁遇百鬼夜行,不遇血月当空’,由此可见,它的恐怖之处。

此时的王墓和元道长对视一眼。

二人都有些慌了。

俗人或许不知它的厉害之处,王墓和原道二人又怎会不知。

在这个行内,稍微懂点道行的人,都应该听说过它的大名。

这会儿,大伯不耐烦了。

“元道长?我们快快离开此地吧”。

王大伯拱手看向元道长,话里有些督促的意思。

原本无知的乡民们,收起了各种唠叨,一个个脸上显得也有些焦灼起来,看着元道长。

“无用了...”一声长息划过了天空,充满了无奈。

大伯,以及乡民们不解。

随后,元道长向乡民们道出了事情。这种东西本不想让世人了解的太多,然因生命攸关,自知无法隐瞒。

正当元道长与乡民们解释的时候。

王墓蹲了下来,仔细的观察着地上的花花草草。

“唉?....”。

王墓似乎有所发现了什么似的,惊叹了一声。

然后,从地上摘下一朵花,嗅了嗅。然后又起身,到另一地,摘下另一朵花。周而复始,没过多久,手上已经握了一束花了。

“呼....”.

琢磨半天的王墓似乎终于发现了什么,有些放松的出了口气。

与乡民解释了半天,乡民们也终于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原本就有些 愚昧,听到这惊悚怪事,难免心里也会极度害怕。

毕竟生命关天,他们也不得不重视了起来,他们也怕鬼神。

无意中,撇家了王墓如释重负的表情,似察觉到他发现了什么,扭头迫切的问道。

“王墓小兄弟,你发现了什么?”

王墓闻声,嘴角撇起了一丝丝微笑。

反问道“元道长,这血月究竟是何迹象,又是何人所为?”

“只知,这是一阵法,而且用阴魂之力布的大阵,此阵,阴魂遍布,不久可能会有群鬼起舞,造成生灵涂炭。然则,布这么大的阵法,需要的阴魂之力,不是我能想象的。至于...至于是何人有这么大的手笔,我不知”。

元道长摇摇头。

王墓点点头,应和道。“元道长说的没错,可是除此之外,其实我们并不了解它,不是么?这个阴魂阵是一个万古凶阵,除了知道他可怕,但是却不知道它为何可怕。因为很少有人能目睹过此阵,就算是遇见了或许难以逃出...书中记载的也少”。

元道长听了这些话,无法反驳,因为他说的是事实。

思考了片刻,说道。

“此阵,虽百年难一遇,但是我曾听我师傅说起过,只是他老人家知道的也是极少、仅仅说过,见到过此阵的,他知道的仅有一人”。

“欧?”王墓一听,诧异的道。

元道长盯着王墓半晌,一字一句的说道。

“韩家村,有位百里闻明的大能之辈,此人叫韩户朝,人送外号韩道仙。他从此阵,活了下来”。

这话一出,乡民们也有些躁动了。

韩户朝是谁?韩家村,方圆百里谁人不知?就算是当地的乡长,或者镇长,见了他也是跪拜。他的一手天罡地卦,用的是让人拍案叫绝。据说,他的卦能逆天改运,然不知道是否是真的。毕竟能跟仙称的上关系的绝非不简单。

王墓听了,也是有些崇拜。

这种局若能破解,那真的算得上大人物了,称得上是仙了。

但也仅仅是崇拜罢了,眼下的局还得他们来破。

“能称得上仙的人,韩老前辈,的确让人钦佩,可是眼下的局还得我们来破才行。刚才我观察了地上的花儿,我发觉有些不对”。

元道长以及乡民好奇的看着王墓。

“墓儿哥,你快点说”,一旁的王启天督促着王墓。

“我发现这月光在闪烁,这雾气在横行,这阴魂在增加。然而...”

王墓顿了顿,看着众人说道。

“这花儿是静止的,这墓碑是静止的。而且,你们没发现么,这周围的花花草草是一模一样的,包括墓碑也是”。

元道长眼前一亮。

“你是说?”。

王墓微笑着道。

“没错,这血月是个梦境,除了阳魂阴魂能感受的到变化,其他死物,花、草、树都是幻境。而在幻境中,所有的死物都是静止不变的”。

元道长听闻也似乎明白了。

依然无奈的道。

“即使我们知道是幻境,可是这种阴魂大阵,想以你我二人的道行,怕是破不了”。

王墓闻言,嘴角撇起一丝微笑,淡然道。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知道了这局的根源是什么,就一定能有破解之法。我曾听爷爷说过一句话,天下事都是在道之内既然是道之内,就一定能用道破解,这血月大阵也不例外”。

元道长也明白的点头,淡淡的说道。

“幻境之阵,也分大小强弱,小的幻阵,用我们修的道魂便可强行破解,但是这局也太大了,我的道魂以及我的道法,无法撼动这阵丝毫,所以...”。

"所以,元道长你想坐以待毙?你想等到万鬼横行?你想等着乡民们血流成河?还是你想放弃自己多年修行的道心呢?"。

一时之间,元道长被王墓问的羞愧自如。

自己也已成名多年了,虽名声远不如韩户朝那等人物,起码在小的村子里已经小有名气了。现如今,竟被一个年轻人教训,甚至羞辱了自己的道心。

在这行内,什么最重要?钱么?不是,是名声。在他们入行的时候,不管是道法,佛法,还是儒法。都曾立下过誓言

'守其亡魂须入阴,不得游离泊人间'.

这是他们修行的目的,同时也是修道心的根本'。

“呼...呼...呼...”

元道长,深深的呼看口长气。原本慌张的眼神中,似乎有了一些坚定的神色。

转而对王墓拱手说道。“是贫道乱了道心...感激小兄弟点醒了我”。

在众人面前,被一个毛头小子教训,元道长并没有恼心成怒,反而对王墓漏出了感激之情,甚至有些尊敬了。

收起刚才那一番失态,元道长。开始严肃起来。

和王墓商量好了一个对策,既然是幻境无法出去,就暂时躲避起来,防止强大的阴灵的骚扰。

要知道,这阴灵也分强弱。而阴灵的强弱之分是根据魂力的强度来定的。普通人死后,会化为一缕丝魂,而它们的魂力强度称作丝魂。这种强度的阴魂极其虚弱,三魂七魄不全,只能扰人心智。就像我们日常说的灵异事件就是如此,王墓小时候看到的老婆婆则是丝魂。正常人只要明白了其中道理,都无惧,何况是元道长以及王墓这种修道的人呢。魂力再往上则是气魂,这种级别的阴魂,已经可以挥阴聚气,已经非常人能够应对。对于元道长和现在的王墓来说应付的可能会吃力,但是,也不是别无它法,但是如果这血月中数量太多,等待他们的或许就是死亡。而且,气魂上是形魂,它们在世俗中可是相当当的大阴之物,即便是高深莫测的修道之人,也未必能全身而退。至于形魂之上的命魂则是传说中存在过,书上并无记载。

所以,眼下最要紧的事。

是要先施法,避开这阴魂众多之地。尤其是那些魂度强的阴魂。找一个相对安静的户所,拖延时间,寻找解救之法。

元道长,从口袋中拿出一张黄色道符。

命一小道士拿出一个铜碗放在地上

元道长将道符捏成了鹤的模样,放进水中。

口中念叨:“鬼迷不识阳间路,黄纸折鹤点明灯,起!!”。

手指一挥,只见一丝丝白色的气息顺着手指,缠上了纸鹤。

“吱..吱..”。

小纸鹤像是有了生命一般缓缓抖动了几下,将周身的水晃动了下来。

向远方慢慢飘去。

“众人跟上,这是'避阴鹤',带我们寻一无阴魂之处',先暂时庇护”。

话是这么说,这幻境之中,到处是阴魂,只是希望遇到的都是些丝魂,千万别遇到强一点的阴魂,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众人随着纸鹤的方向,缓缓而行。

王墓看着天上的那轮红月,自言自语道。

“想必这就是爷爷不让我入墓的原因吧”。

这天变的可真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