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樂平縣一宗出土文物,再現吳起在楚國變法後的短暫強盛

1978年,在遠離楚國國都900公里以外的廣西省平樂縣銀山嶺,發現戰國中晚期墓葬,出土文物除實用陶器外,還有成套的鐵製、銅製兵器及生產工具。墓主人應當是從事農耕並防守邊疆的武士。

廣西樂平縣一宗出土文物,再現吳起在楚國變法後的短暫強盛

這批墓葬與湖南等地早期發現的楚墓有不少相似之處。而在出土的兩件銅戈上分別刻有“江”、“魚”字樣,另一件銅矛上刻著“孱陵”二字。據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楊寬考證,江應當是春秋時期為楚所滅的江國,在今河南息縣西;魚應為春秋時庸國所屬的魚,今重慶奉節縣東白帝城,秦朝置魚復縣。孱陵乃漢時武陵郡孱陵縣,即今湖北省公安縣以西。這些銅鐵器具都是從楚國內地帶往嶺南的。

這個事實充分證明了蒼梧一帶自從吳起“南攻揚越”以後確實歸屬於楚國,中原與嶺南在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進一步加強了。

現蒼梧隸屬於廣西梧州市,位居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梧州北部。隨著楚國人不斷南下,“蒼梧”之名就變為楚國地名,其南移過程與楚人南下開發的進程相一致。

春秋時期,楚人向南開發僅限於湘西北及古洞庭周邊;五嶺以北的九疑山及今衡陽以南還主要為越文化分佈區。進入戰國以後,湘水上游及鄰近粵北、桂北地區,楚文化逐漸取代了越文化。

整個邏輯是這樣的:沒有吳起,楚國不可能得以發展,如果不發展,保疆守土都難以為繼,更不可能開疆拓土,也不可能將楚國中原文明帶到五嶺以南,也就掘不到存有楚國兵器的古墓了。所以看到墓中器物,就有興趣回過頭來理理當初的那段封塵的歷史了。

廣西樂平縣一宗出土文物,再現吳起在楚國變法後的短暫強盛

《戰國策-秦策三》載辯士蔡澤與秦相範睢談到:

“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及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南攻揚越,北並陳蔡,破橫散縱,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

古人也真能惜字如金,短短60多個字把吳起在楚國進行改革的主要內容、政治、軍事成就以及結局概括的全面而又形象。

一、吳起基本情況

吳起原為衛國人,少有大志。先到魯國向孔子弟子學習儒家六藝。吳起是個專注的人,當初發誓離家出走混江湖,就打算不成名不回家的。因為不奔母喪為其師曾子所不齒,加上吳起也覺得在當時情況下孔夫子那一套也不時髦,就轉學學習軍事理論去了。

學成後先在魯國混。魯國因為受到齊國侵略無人帶兵防守,就有人推薦了吳起,但吳起老婆是齊國田家人,也是魯穆公以君子之心度小心之腹,以為至愛莫如夫妻,打起仗來如果偏向老丈人門上,再來個反戈一擊,魯國肯定都不知道怎麼死的。不料吳起競然為了求將乾脆把老婆殺了。勝仗當然是幫魯穆公打了,再在那種小家子氣的國度裡終究也難待下去,便來到魏國。

當時魏文候禮賢下士,不拘一格籠絡人才,又在內部實行變法,把魏國治的秩序井然以後,開始向外擴張。吳起的軍事才能得以盡情發揮,利用五年時間,盡得秦國河西之地並任河西郡守。吳起論功勞和政治管理才能當為相才,但因品行有虧、貪財好色未能入相而心意怏怏,被當時魏相公孫痤排擠,大約在公元前390左右逃到楚國。 �

廣西樂平縣一宗出土文物,再現吳起在楚國變法後的短暫強盛

二、在楚國進行變法,效果相當明顯

來到楚國先被楚悼王任命為南陽郡守,一年後提升為令尹,主持變法。其實吳起搞變法並不專長。但楚國弊端太多,稍作努力,成效立見。正象學生考試,從不及格到及格容易,再從95分到100就難了。吳起在魏國多年,魏國地少人多,所以採取精耕細作。而楚國地廣人稀,地根本種不過來;魏國大權在魏文候手裡,屬下各司其職,盡心為魏國效力,而楚國吃飯的多,幹活的少;乾的不如看的,看得不如搗蛋的。權力分散,制掣肘的太多。

吳起向楚悼王進言:楚國地方數千裡,兵力有百萬之多,本來可以力壓群雄,世代為盟主。之所以不能如此,就是因為在養兵不得法,如要兵強馬壯,首先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然後才能為我所用。得到悼王首肯後,吳起開始著手變法。

1.損有餘,補不足

楚國的貧國弱兵是因為大臣太重、封君太多,這些大臣和封君“上逼主而下虐民”,乃是楚國一群蛀蟲。一是將封君三代以後的爵實收回,二是削減官吏的俸祿,三是精減無能無用、可有可無的官職,把節省下來的這部分開支用來招募軍士並開展軍事訓練。這一系列措施革除了一些世襲封君特權,精簡了國家機構,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增強了軍事力量。

針對地廣人稀的具體情況,將過去那些吃閒飯的舊貴族趕到地多人少或無人開墾的邊遠區域去自食其力,這有力打擊了守舊貴族的黑惡勢力,同時又有力開發荒蕪地區,所謂人盡其才、地盡其利。

廣西樂平縣一宗出土文物,再現吳起在楚國變法後的短暫強盛

2.整頓吏治

不幹事的、搗亂的都趕跑了,剩下的也得老老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顧譭譽。”

“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

“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戰國策-秦策三》

大致意思是說:不能因私害公,防止權力尋租、貪汙公款;不能讓壞人的讒言掩蓋了忠誠之士為人和功績;有利於公家的話要敢於直言,而不能隨波逐流;行事不能因取悅於上司而不堅持原則;做正事不能怕毀壞了自已的名譽。

嚴禁私下聚餐、拉幫結派,統一建立風清氣正的國俗。

破除各類連橫合縱言論,統一思想,讓各路遊說人士不能干擾國家大政方向。

三、變法取得的豐碩成果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及吳起相悼王,南並蠻越,遂有洞庭、蒼梧。”《史記》:“吳起……定楚國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吳起南收揚越取得很大成果,擴展了南方許多土地。由於前期原因疆界不明,不好斷定具體面積。但向北“卻三晉,西伐秦卻是明確記載的。公元前383年,趙魏因為衛國進行爭戰,趙求救於楚。吳起帶兵一直攻到魏國黃河兩岸,這是吳起在楚變法後所取得的最大勝利。

廣西樂平縣一宗出土文物,再現吳起在楚國變法後的短暫強盛

四、悼王薨,吳起被殺,變法失敗

也不知道楚悼王是哪年出生的,反正吳起在楚不到10年,也就是公元前383年,悼王死了。吳起靠山倒了,那些被奪了飯碗的舊貴族們馬上糾集起來開始作亂。在吳起趕到治喪處所時,遇到貴族們突襲,吳起伏到悼王屍體上,貴族的箭射中了王屍,因此遭到滅族的有70多家,吳起也被肢解而死。

變法是有成果了,但短時間內沒法鞏固。軍政大權始終掌握昭、景、屈三家之手,政治上比較腐敗,最終被變法成功的秦國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