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習慣用輩分排序來取名,那輩分排序的字用完了怎麼辦?

農夫也瘋狂


其實,不光是南方農村習慣用輩分排序來取名,北方農村也是這樣,這是整個中華文化的是一種傳統。用輩分取名的最大好處,可以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你是某個姓氏中的多少世,不會造成輩份錯亂。具體地講,每個姓氏都會規定自己家族通用輩分的字範,一輩一個字範,有的是中間一字,有的是最後一字,也有的隔一定輩分用單字,這個主要看家族中的規定,在這一點上,全國做的最好的是孔孟兩個出聖人的姓氏,至今排到70多世依然不亂。

那麼,這些字範是從哪裡來的?如果字範用完了怎麼辦?

在我們山東地區,一般的姓氏排輩,現在都是排到20世左右,這個主要是從明朝移民開始排起,很難續到移民以前。這些排輩份的字範,都在家譜中有規定,過去各家各戶都要收藏一套家譜,一輩一輩孩子取名就按照家譜規定的字範來用。只可惜的是,老家譜大多在文革中被當做四舊燒燬,所存無幾了。現在,有些姓氏由於沒有家譜規定,也有些年輕人不再重視傳統,往往給孩子起名都去測個名字,不按輩分來了。

對於這一點,晏子不敢苟同。晏子先人,也是明朝移民,當時從四川來了閆氏兄弟五人,兄弟三人居棲霞,一人居招遠,一人又遠赴東北。晏子這支人先是居住在棲霞閆家莊,後又從閆家莊析居村西南建村,取名西南疃,現在為棲霞閆姓分佈最多的村。可以晏子父親這輩,又遷居招遠,和老家人失去聯繫。等到晏子兄弟上學時,父親趕回老家,求得了我們這輩的字範。等到晏子的兒子上學時,父親已經去世,晏子又回老家詢問,知道兒子這輩分字範。可是到了晏子孫子這輩兒,老家目前只有三五個孩子,取名已經沒有字範了。這讓晏子很是著急,於是萌發了續修家譜的動議,目前正在聯繫老家的人,打算啟動修譜。

寫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輩份排序的字用完了怎麼辦?續修家譜,在家譜中重新規定字範。事實上,一輩一輩續修家譜,除了家族團結的用意外,更大的用意就是統一字範兒。每一次續修家譜,都會請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湊在一起,通常是請一些有學問的先生,選擇一些吉利又有意義的漢字,排除一些輩分,這些輩分連起來讀,往往比較上口。

晏子曾經萌生了一個想法,晏子這輩兒字範為”堯“,可以將兒子這輩兒字範定為”舜“,孫子這輩兒字範定為”禹“,以此類推,按照中國皇帝一輩一輩往下排,永遠也排不完,並且皇帝的用字都非常講究,比較有意義。當然,這只是晏子的想法,玩笑而已,真要排字範,還是要把族人請到一起,大家集思廣議,共同推定。

綜上,農村家族中排輩分的字範兒用完了,那就應該抓緊續家譜了,每次續家譜,都會為後代排出統一的字輩,大家按照家譜上規定的字範,一代一代起名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