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有乙肝,如何预防宝宝感染乙肝?

抽屉酱


家有乙肝患者,又有小孩,由于乙肝是一种传染病,会通过血液、性生活和母婴传播,和小孩有关的就是要防止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血液通过皮肤、黏膜破损进入而感染的一种传播方式。目前血液传播的病例,主要是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吸毒人员之间共用注射器传播,拔牙、修脚、纹眉、纹身等细微伤口有乙肝病毒的情况下,也可以传染。

被感染的,都是没有乙肝表面抗体的。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抗体会对进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进行及时的中和、杀灭,从而防止乙肝病毒感染。

假如家里的小孩乙肝表面抗体是阴性的,在日常生活中,跟乙肝病毒感染者有非常密切的接触,在朝夕相处的HBV暴露下,难免有在乙肝病毒传播的危险。比如,不小心的出血,碰到小孩的伤口,或者不知情的状况下,共有共用牙刷之类的个人生活用品,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有鉴于此,有乙肝患者家庭中的小孩,要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小宝宝,家长能做的事包括以下几点:

1、超过8个月的小孩,可以带到医院查一下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查,如果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大于100以上,是没有感染风险的,完全不用害怕,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2、如果小孩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100但高于50,也是没有多大风险的。孩子的抗体可能会在会逐渐增加。

3、 如果小孩的抗体低于50,说明小孩产生抗体的能力不足,可以间隔半年以后再复查一下。如果还是那么低,可能需要乙肝疫苗的加强注射。

4、对于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小孩,需要重新注射一轮乙肝疫苗。在此期间,宝宝和家里的乙肝患者最好避免密切的接触。特别是避免共享东西吃、共用个人生活用品等行为。不过,小孩的食谱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吃的这个方面,问题不是很大。

5、家里的乙肝患者,如果病毒载量很高,肝功能有损害,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最好用强效的抗病毒药抗病毒治疗。当乙肝病毒载量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传染性就变得非常小了,甚至基本没有传染性。

6、小孩与家里的乙肝患者共处,会给孩子的父母带来一些心理压力,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要过于紧张。

家有乙肝莫慌张,乙肝疫苗来预防;母婴传播可阻断,联合免疫保平安!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患者、慢性患者、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与患者血液中病毒含量成正比。新生儿的母亲在围生分娩时期,或者婴幼儿日常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可导致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或血液进入机体而感染乙肝。

若家中有乙肝患者,无保护性抗体的婴幼儿是易感高危人群。我们需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来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急性乙肝患者应住院治疗直至病毒检测不出。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需检测体内病毒含量,评估传染性大小,达到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早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不适合参与照顾婴幼儿、无偿献血,除非体内病毒含量低于检测下限。

(二)切断传播途径

围生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传染。输血及血制品、血液透析、手术、注射、针刺等可导致乙肝血液传播。密切的生活接触、性接触等可以引起乙肝体液传播。为了阻断上述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避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餐具用具消毒等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

乙肝疫苗是一类疫苗,新生儿接种免费。接种疫苗在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新生儿应进行普种,易感者均可接种,采用0、1、6个月的接种程序。接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人体内保护性抗体浓度会逐渐下降,如果少于10mIU/ml,宜加强注射一次,推荐三五年加强一次。对于日常中不慎暴露于乙肝病毒的易感者,应在二十四小时以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急诊猴子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有4种:

1.血液、血制品出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

3.密切接触传播

4.医源性传播

宝宝在家里比较有可能感染的情况要数第3种了,密切接触传播,乙肝病人的涎液、汗液、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分泌物中均含有乙肝病毒,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呢?

1.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婴幼儿及15岁以下未免疫儿童同样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2.不要和乙肝病人共用餐具、毛巾、牙刷、被褥等生活用品。

3.定期体检。


鲁南制药健康小达人


如果准妈妈是乙肝病毒感染者,那么生孩子的时候的确有很大风险。如何才能避免宝宝被乙肝病毒感染,是所有育龄期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都应该了解的。

首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妈妈生的孩子 都应该在出生当天(最好在出生12小时内)打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而且这两种针要同时在不同部位打,比如一针打胳膊,一针打屁股。

其次,对于血液检查HBV DNA定量结果超过10的6次方的孕妇,应该在怀孕28周(7个月)的时候开始吃替诺福韦酯或TAF(丙酚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物。这是提高免疫传播阻断成功率的有效措施。如果妈妈肝功始终正常,就可以在孩子出生当天停药,也可以母乳喂养。如果妈妈曾经出现肝功不正常,医生建议长期吃抗病毒药的话,目前认为可以边吃药边母乳喂养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替诺福韦酯。那么,这样情况下就建议妈妈吃替诺福韦酯。这样就可以边吃药边喂奶了。


肝病医生闫杰


一起吃饭、玩亲亲、啪啪啪会传染乙肝吗?该怎样和乙肝病人相处呢?

“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不会传染啊?”

“我连跟他玩亲亲都不敢了,更别提啪啪啪了。得了乙肝,该注意些什么?”

这里专门讲讲乙肝的防治,咱们先从乙肝的传播途径讲起。

血液传播。

输入了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到乙肝病毒,都有可能被感染。

防止血液传播容易,去正规医院输血,不跟别人混用未经消毒的针头,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物品别乱用。

(关注深读视频,深读君携手六十万三甲医生,24小时为你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先看视频再问诊,清楚多了)

性传播。

乙肝病毒喜欢待在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嘿嘿嘿时容易引起皮肤黏膜破损,乙肝病毒就会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中、造成感染。

记住,嘿嘿嘿要戴套,保持稳定的性伴侣很重要!

母婴传播。

妈妈怀孕时,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脐带,传染给宝宝,这个传染几率只有5%左右。

分娩过程中,如果宝宝接触到妈妈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也有可能被感染。

如果妈妈已经确诊为乙肝患者,今天的医院也一定有办法让你的宝宝健康,放宽心啦。

(关注深读视频,深读君携手六十万三甲医生,24小时为你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先看视频再问诊,清楚多了)

要说防乙肝,最最重要的手段应该是乙肝疫苗啦。

乙肝疫苗的技术那是非常成熟的,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一个月注射第二针,再间隔五个月注射第三针。

特别强调,临床上很多全家乙肝的情况,当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检查出了乙肝,大家最好都去做个检查,没有感染的尽快注射疫苗。

你想和乙肝的他玩亲亲吗?你想毫无心理压力地嘿嘿嘿吗?打疫苗啊!

(关注深读视频,深读君携手六十万三甲医生,24小时为你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先看视频再问诊,清楚多了)


深读视频


回答人:汪盈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是HBsAg阳性。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故强调对婴幼儿的预防。所有孕妇均需产前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俗称乙肝两对半),如果:

1.孕妇HBsAg阴性:新生儿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即出生24 h内、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1针。

2.孕妇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12 h(理论上越早越好)内,肌内注射1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3.家庭其他成员HBsAg阳性:如果新生儿与HBsAg阳性成员密切接触,新生儿就必须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如果不密切接触,不必注射。

新生儿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HBeAg阴性还是阳性,均可行母乳喂养。

专家介绍

汪盈,儿科医生,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青年委员,新浪微博头条文章作者。发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论文10余篇。

擅长:对新生儿疾病、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新生儿感染、早产儿喂养等有系统的研究和临床经验。


妇产科医生王玉玲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包括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家里的乙肝患者就是传染源,乙肝患者HBVDNA水平越高传染性越强,所以病人应该定期检查自己的病情,如果需要治疗就及时治疗,HBVDNA阴性传染性就小了。

乙肝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家里的乙肝患者与宝宝可能发生的传播就是因意外造成血液暴露引起的传播,比如乙肝患者的血液不小心进入了宝宝的伤口,这就是血液暴露,所以要尽量避免发生血液暴露机会。

现在的孩子在出生时都接种了乙肝疫苗,因为是密切接触者,所以最好化验一下有没有乙肝抗体,如果有抗体就不用担心宝宝被传染了。——给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家中有乙肝患者家人们都是密切接触者,有被传染的可能,所以都应该做好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就能起到预防作用,而且应该定期监测乙肝抗体,当抗体滴度小于10mIU/L时就要进行加强免疫,这样就能避免被传染乙肝了。


百姓体育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感染者一般会从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或者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目前,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难题,但是随着乙肝疫苗的应用,病毒的感染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1.血液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其中,母婴垂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乙肝的主要途径,在母婴垂直传播中主要通过以下3条途径感染:

1.宫内传染:HBsAg阳性的母亲可以通过血液,经过胎盘屏障进入婴儿体内导致感染

2.分娩感染:在分娩过程中,母亲血液渗入胎儿或者胎儿吞咽羊水导致感染,这是主要传播途径

3.出生后感染:主要为出生后,母亲与婴儿亲密接触,通过带病毒唾液、乳汁、分泌物传染给婴儿。

避免新生儿感染的乙肝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传播途径,切断传播传播途径保护婴儿不受感染,常采用的方法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

1.被动免疫

对于乙肝病毒载量较高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应于出生12小时内(越早越好)肌注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一个月后再肌注一次,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乙肝的感染

2.主动免疫

对于新出生的婴儿,最好在12小时内(越早越好)接种乙肝疫苗,往后在1个月和6个月各接种一次。对于乙肝病毒阴性的产妇,在婴儿出生后也要尽快接种乙肝疫苗,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往后也要在1月和6月个接种一次完成接种

3.分娩过程的感染

在分娩过程中严格做好术前术后消毒,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分娩过程中婴儿受感染


波波医生说健康


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去饭店,酒楼端饭碗吃饭,定期加强乙肝疫苗,以上做到可避免感染,当孩子能独立生活,交朋结友时己有智识能自我防卫了,做父母也应提醒,供参考。


1375634626


先给宝宝打乙肝疫苗,建立自身抗体。

平时碗筷分开使用。

带宝宝定期体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