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撇点就是平撇吗?

用户2615399137772


自己习柳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就柳体本身而言,还有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改观之处。那么多年过来,如果说柳体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我只能说是细节!的确,柳体最重细节。细节把握不好,再多的联系也是白费,毕竟美与丑就在丝毫之间体现。所以,柳体字想要写好,不可急躁,需要一笔一划进行揣摩,仔细体会其中的书道。一笔一划,尽在方寸之间。“下笔慎重,提笔三思”,这是我那么多年最深的感悟。有些朋友喜欢乱写, 一笔一划没有想清楚就已经下笔,一笔写完之后没有处理好细节就已经提笔,这样写出的笔画往往是失败的。别以为反正是在联系,没关系,这样就大错特错了,久而久之,书写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书法是严谨的,慎重的,经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学习柳体。


刀木匠心


柳公权的楷书与颜真卿被称之为“颜筋柳骨”(点击右上角蓝色“关注”)。唐朝至今唯有赵孟另辟蹊径,才得以跳出唐楷套路,自成一家并列第四。柳体楷书中有一笔非常特色,也叫柳叶撇。在柳公权的很多传世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此笔,有些是和柳叶接近,两头尖中间宽,整体是个弧形状态;还有一种是取一段柳叶,看似锋芒毕露,实则内含“骨肉”非常饱满。

这一撇真叫人心酸,柳公权之后,几乎所有学习他的书法家都受到了撇的影响。特征明显的黄庭坚便是之一,他的行书很大一部分笔法借鉴柳公权的撇。这种气势人书法人非常爱又带有恨。

柳体学习人能够模仿得像那已经很难得,这种像不止于形似,还需要神似。有些人才两者兼顾终于靠近柳体,不料发现自己已经“走火入魔”被套路。深入研究柳体后能够跳出来的人没有几个。

柳公权这一撇,那一捺写尽了工楷内外,不论是形状外观还是内在力道,他都彻彻底底的把楷书推向了巅峰。柳体之后,楷书学习者便成了路人。现在的书法家们也不轻易去触碰柳体,生怕丢了本性无法逃离。老铁,柳体的未来就靠你跳出此怪圈。


秋天的老火柴


不管什么书体,用笔不会过于单一的,书法贵用笔,用笔在于用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