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是枝裕和

在扭曲的關係中,情感和血緣哪個更重要?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小說,是出自日本作家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

《如父如子》——是枝裕和

圖為本書封面

小說的話題頗為沉重,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一起人為造成的錯抱新生兒的事故,以及由此牽扯出的主人翁及其家庭背後的矛盾糾葛。

主人翁野野宮良多是一位住在東京高級公寓裡的建築設計行業精英,其妻野野宮綠,作為比良多小十多歲的家庭主婦,一邊小心掩藏著內心不易察覺的寞落,一邊全身心的熱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兒子慶多,以及現在的美好生活。

然而,平靜、幸福、順風順水的生活,卻因為綠生產時所在醫院的一通電話而瞬間被摧毀——慶多並不是野野宮夫妻的孩子,而他們的兒子,作為一對普通甚至粗鄙的夫妻的長子(名叫琉晴),和弟弟妹妹一起,住在偏遠小鎮。父母經營者一間電器修理鋪,名叫雄大和由佳里。

在醫院的調停下,兩個家庭互相見面了,並決定交換兩個錯抱的孩子。為了一切順利,便先從每週末一次的交換住宿開始。

第一次見面,雄大和由佳里便直言不諱的問起了院方代表關於賠償金的事,這著實引起了野野宮夫妻,尤其是良多的不滿,認為他們的行為就好像是拿自己的小孩賣了換錢一樣,而絲毫沒有在如此重大事件上的任何悲傷、憤怒的情緒反應。良多對此甚為不屑,甚至在上司的“點撥”下,認為自己可以支付一筆錢給雄大夫婦,條件是緊緊將琉晴接回身邊,而並不換走慶多。這樣,既找回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又避免了和慶多的分離(畢竟是自己親手養育的孩子)。

就這樣,一邊心裡暗自盤算著,一邊繼續著兩個家庭的交換留宿。終於,在某一次的見面中,良多和盤托出了他的想法。然而,令他例外的是,這對他以為的連一點小便宜也要貪佔的只在乎金錢的夫妻,卻憤怒、堅決了予以了拒絕。不僅如此,還把良多狠狠的數落了一頓。這讓良多深感挫敗,尤其是被他所認為的這樣的人在這樣的事情上狠狠打擊。

伴隨著一次次的交換留宿,接回來的琉晴並沒能與自己產生更多的情感和交流,自己也時常覺得對這個孩子的各個方面感到不滿。反之慶多那邊卻似乎與雄大一家相處很愉快。這不免讓他思緒萬千。而更讓良多感到難過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立,就連平日裡一直溫順的妻子綠,也多次在雙方意見分歧的時候,有意無意的把立場擺在了那一個家庭。

他簡直深感無助、孤獨無援。

這樣的事件,勢必很大程度的影響到工作,於是,良多被上次安排到了一個相對邊緣的部門,裡面盡是些上班時間看報紙的“管理者”。可能從這時起,他的心態出現了轉變。

他回家的時間漸漸變得多了起來,和父親、繼母的關係也有了很大的緩和。一次,琉晴逃離東京高級公寓,獨自乘坐新幹線返回偏遠小鎮家中,他驅車前往找到後,只是盡力的將琉晴哄帶回了東京,而沒有和那個躲在一旁,期盼著他的一句“慶多在那裡的”六歲小男孩說一個字。在他們離開後,慶多傷心的躲在了櫃子裡,哭著哭著,睡著了。

回到東京後,良多竟然真心實意的和琉晴玩在了一起,模擬槍戰、家中露營、看星空、對流星許願。良多笑著問琉晴,你許的什麼願?琉晴用手臂擋住臉,我想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對不起。琉晴的聲音在顫抖,他在哭。

良多撫摸著他的腦袋,說,沒關係的已經夠了。

第二天一早,良多拿著相機,記錄下還在帳篷裡熟睡的琉晴,卻意外發現一直儲存在相機裡的慶多的照片。他一直覺得慶多跟自己很不像,自己的優點慶多似乎都沒有。

但此時此刻,良多突然發現,慶多竟然與自己有些相像,照片裡,他們兩人都以相同的角度微微偏著頭。良多幡然醒悟,這是六年來一起生活的點滴之間,慶多越來越像自己。他不記得自己有教過他什麼,但卻把細微的習慣傳染給了他。此刻,良多的眼淚已經止不住了。他把綠和琉晴叫起來,沒吃早飯就直接坐車出門了。是的,他們要去那個地方。

慶多。良多小心翼翼的呼喚著,慶多卻皺著小臉跑了出去,夫妻二人一直緊隨其後。一路上,良多不停地道歉,對不起爸爸把你親手摺的父親玫瑰花節禮物弄丟了,對不起爸爸一直責罵你不會彈鋼琴,對不起爸爸很不稱職。慶多卻一直沒有停下腳步,跟沒有回頭看他一眼,而是板著臉繼續朝前走去,邊走邊說,可是爸爸已經不是爸爸了。良多的心被深深刺痛,他終於不顧形象的大喊起來,慶多,任務已經結束了!這讓慶多停下了腳步,不僅如此,他還飛快的回頭看了一眼良多,他知道,這次,爸爸媽媽是要來帶他回家了,這是他一直以來心底最大的願望,出於種種原因他無法說出來,但此時,他的願望實現了。

小說從文筆來說,算不上多麼上乘,不知是不是翻譯的緣故,有些地方甚至有種坐在榻榻米上吃肉夾饃的感覺。從行文上來說,無論是事態的發展還是情感的描寫,都沒有濃墨重筆,彷彿很是流暢的敘述了一件事情。後來知道,作者事先寫了劇本,在由此改編成的小說,強烈的場景式的刻畫,可能與此有關。

但小說不失為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以一個沉重的話題為中心,在交代話題本身的同時,同樣關注人物不同層面的心態和背後很多關係的矛盾點,給讀者的感受也不侷限於錯抱小孩這樣巨大的痛苦之上,更給人以空間和啟發,以一個更立體、更多為的角度,去思考一個人物,去思考一些事情。

至於為什麼我說是人為造成的錯抱事故,在這裡就不詳細交代了,留給感興趣的人自己去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