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郑建明抗击新冠肺炎侧记

退役军人郑建明抗击新冠肺炎侧记

退役军人郑建明抗击新冠肺炎侧记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受部队教育多年,又在部队上入了党,关键时候我就得顶上!”近日,当我们再次见到汉中市迎宾会友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郑区大河坎镇商会会长、退役军人郑建明时,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郑建明


郑建明,这名地地道道的陕南汉子,初见他,便给人一种实诚耿直的印象。这位“80后”小伙,1980年1月出生在汉中汉江之畔,1999年12月应征入伍,2003年12月退伍,一级士官。在部队,由于他军事过硬,第二年就被所在团的师部教导队选拔去担任军事教练班长,负责全师新任班长的军事训练。因他表现突出,在部队还入了党。退伍后,毅然放弃政府安排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南郑区大河坎镇白沙寨村,用他现在的话说,就是“想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发展本村的经济建设。”他先后担任白沙寨村党支部书记、歇马店村党总支委员、汉中市迎宾会友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大河坎镇商会会长等职。

今年新年伊始,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突如其来,像洪水猛兽一般,不时地吞噬着人民的生命。大河坎镇,作为汉中市的“南大门”,疫情控制尤为显得极其重要。面对疫情,他挺身而出,从大年初二开始,便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一名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线抗疫的先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经营着商铺店面两家,KTV一家。一场疫情,导致以前春节高峰期门庭若市变成了现如今的歇业关停,这一歇业,据估算,他自己每天的损失就是8000多元。但是在疫情面前,这位退役军人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回到老家歇马店村上,参与到村疫情防控的队伍中,和村党总支、支委们一起投入到防疫的工作中,并主动申请担任路口疫情防控检疫点值班长。“我是退伍军人,又是共产党员,在这个特殊时候就应该主动作为,扛起担子!”。他带领其他党员群众搭帐篷、设检疫点,建立全村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布设告示牌、张贴宣传标语,为群众发放宣传告知书,引导群众科学积极应对疫情,主动防控;带领党员群众清扫村域环境卫生,最大力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为带头做好表率,郑建明连续值班多个昼夜。村党总支书记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建议让其他人员代替他轮流值班,让他换岗休息,他却说:“通过这几天的工作,我已经很熟悉检疫流程,积累了一定经验,在这个争分夺秒的非常时期,换掉一个人又需要重新熟悉工作流程,我是军人,身体素质好,还能继续坚持!”

歇马店村虽然处在大河坎镇的浅山丘陵山区,但交通还算四通八达,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每个坚守在一线的共产党员压力很大,但他们不退缩、不畏惧,责无旁贷地扛起了重担。“我在本村生活十多年,退伍后我放弃政府安排的工作,回到村上,就是因为我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做这些一方面是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真心实意想保护好村民,所以我做再多也不觉得累,心里很踏实。”谈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郑建明眼神里透出军人的锐气和党员的自信。

紧急关头的急先锋

大河坎镇商会共有会员123家,身为会长,郑建明一刻也没有停歇,除了安抚、鼓励会员们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外,还积极为该区一线防疫人员筹措疫情防护用品和饮料、面包、方便面等即饮、速食食品,及时组织分送到各个防疫站点,为防疫工作献上一份爱心。

2月1日,农历正月初八。一大早,郑建明在战友微信群里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我区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在疫情一线,防护设施、消毒设施、生活必需品等物资极为匮乏。郑建明立即拨通在区公安分局上班的战友电话,证实了这一消息。这可咋办?此时不管是商户还是生产厂家,都没有上班,想调拨口罩、消毒液之类的物品那可真是一罩难求、一液难求啊!郑建明深知,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医护人员是抗击疫情的主力队员,压力大、风险大、工作难度大,再困难,也得想办法给筹集一点。于是,他逐一和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户、生产厂家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联系上一家药厂还有一些消毒用品,但是没有工人装配。没有工人装配,他就自己干。他的商会此时也在放假中,同样没有工人上班,郑建明就叫上弟弟郑建双,兄弟俩开上车,直奔药厂仓库。他深知,早一秒把防控疫情的设施送到防控一线,就早一秒保障在一线奋战的工作人员。由于他俩没有防护设施,在装配84消毒液的过程中,因氯气刺激性太大,导致面部灼伤。脸上瞬间布满红色小斑点,痛痒难忍,但依旧坚持把需要的消毒液装配结束后才稍作处理,郑建明自己一身崭新的衣服也被消毒液腐蚀成了花式迷彩。装配完,兄弟俩马不停蹄,把这些来之不易的消毒液连同调来的口罩等物品送到了汉中市公安局南郑区公安分局、武警中队、法镇卫生院、法镇派出所等战斗在防疫一线的人员手中。

退役军人郑建明抗击新冠肺炎侧记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许多商店、超市货品短缺,他公司员工又无法到岗,无奈之际,他只好给自己的师父打电话请求支援,加上他弟弟三个人,经常是早出晚归,早上在家吃早饭,中午在外面吃泡面,晚上才能回家吃口热乎饭。家中两个小孩上网课,照顾老人的事全都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无暇顾及。60多岁的老母亲看到这些,说这太危险了,愣是不让他再去干这些事情。但是郑建明却说:“你不让弟去可以,但我得去,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又是党员,还是会长,我不去谁去!”加上郑建明在学校教书的妻子,对她婆婆一番好言相劝,最终年迈的母亲还是没有拗过郑建明的执着。从此之后,更加让他有了一份坚定,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在这之后,郑建明先后协助区团委、区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多家社会团体和组织,一边捐款、一边采购、调拨疫情消杀物资,第一时间将消毒物品送到防控一线。疫情期间,郑建明共慰问全区15个镇(街道办)一线防控人员。尤其是帮助区舞蹈协会采购的慰问品要送到黎坪镇时,考虑到山高路远,他便自己驱车前往山路崎岖、路面还是冰雪的黎坪镇,把慰问物品安全、准点地送到了目的地,慰问了黎坪镇的8个村委会,为他们送去了急需的消杀物品。

退役军人郑建明抗击新冠肺炎侧记

退役军人郑建明抗击新冠肺炎侧记


除了自己奔走于抗疫一线之外,他还充分发挥商会会长这一优势,为当地其他商户排忧解难。先后为恒鑫洁商贸公司、汉中美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无偿提供自己公司的车辆,帮他们解决疫情期间物资供应、蔬菜运输配送业务,解了他们燃眉之急,也降低了这些商户、公司因疫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当前部分企业和商户复工复业,郑建明又多方联系会员企业和商户,采购了近500份复工所需的防控物资,平价供应给各企业,并无偿送货上门。


大爱无私的热心肠

近年来,他主动联系区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对城区环卫工人、社区老年人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围脖、水杯、饮料、水果等生活物资;连续8年为高考学生及家长送水,投入10余万元帮助30多名贫困大学生。郑建明还在2019年该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筹集大会上,捐款1万元;在全区慰问环卫工人现场会上,捐款1万元;在贫困山区学生助学资助现场,捐款1万元;在2019年八一建军节期间,他走访慰问看望区内退役军人560余人,送去了价值近6万元的慰问品。据统计,这些年来郑建明已累计向社会各界、困难人员捐款捐物近50万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郑建明包联的贫困户,每逢农忙季节,他都会联系朋友义务帮助贫困户收割水稻,帮助解决贫困户缺少劳力的问题;贫困户女儿读高三,他自己出资联系老师帮助补习。他公司大门,始终为身边下岗人员开着,让下岗人员在他这里重新找到岗位,这些年,他的公司先后为45名下岗工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每年光支付这部分员工的工资就达100多万元。

他说:“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现如今我的公司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得以发展,也取得了效益。但我认为,自己挣的钱,够自己花就行了,我要把挣来的钱回报社会,用在那些困难群体的身上,能解决他们的生活急需,这才是我当初开办商贸公司的初衷。


这就是郑建明、一个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本色和情怀!


-END-


主编丨郝占雄

来源丨南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作者 | 何祥弘 雷波

合作运营丨汉中艾特闹运营团队

退役军人郑建明抗击新冠肺炎侧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