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为何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当场吐血晕倒?

孙承浩


诸葛亮吐血晕倒是小说中的情节

张苞随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时候,不慎跌入山涧,因脑外伤不治身亡,诸葛亮听闻后吐血晕倒是《三国演义》的情节,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并没有记载。

但小说演义虽然是杜撰,因其源于生活,自然有它的合理性。我们不妨站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思维角度,揣测一下作者构思这一情节的目的。



在《三国演义》中,张苞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将领。

正史《三国志》对张苞的描述很少,只有一句话:“长子苞,早夭。”

但在《三国演义》中,张苞被描写成了像他父亲张飞一样的人物,手持丈八蛇矛,勇猛无敌。为报父仇随刘备攻打东吴,斩杀多员将领,屡立战功。与关羽的次子关兴并称为“小关张”。

诸葛亮北伐之时,张苞是诸葛亮麾下的主要将领。诸葛亮命张苞、关兴、姜维和王平攻杀魏将郭淮。郭淮大败,弃马爬山逃走,张苞骑马追赶时不慎坠入山涧,跌破了头。回成都养伤时不治身亡。诸葛亮得到消息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晕倒在地。



诸葛亮不仅痛惜张苞,更是痛惜西蜀人才凋零。

有句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俗语深刻的描述了诸葛亮的无奈。在西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如何培养后备人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想当年刘备麾下也是人才济济,文有孔明、庞统、法正、马良。武有关、张、赵、马、黄、魏延。无论曹魏还是东吴,都不敢小觑。

随着时间的流逝,关、张战死,赵、马、黄病逝。唯有诸葛亮一直不信任的魏延还活跃在第一线。虽然有了姜维和王平,但他们都是曹魏的降将。从另一个角度说曹魏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远远超过了西蜀。

按《三国演义》的描写,关兴、张苞都是后起之秀,根正苗红。这样的人物肯定会被诸葛亮寄予厚望,当做西蜀未来的接班人。可惜张苞的“早夭”沉重的打击了诸葛亮的希冀。



天不佑西蜀,怎不让鞠躬尽瘁的诸葛丞相哀哉!痛哉!


老曹讲史


我们先来看看张苞这个人。

历史记载,张苞,张飞长子,早夭,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张苞是蜀国一员猛将,勇猛无比,兵器是丈八蛇矛,与关羽之子关兴并称为“小关张”。至于为什么诸葛亮会因张苞之死而吐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张苞代表的意义重大

张飞因为虐待士兵被叛徒割去头颅,作为长子的张苞就继承了父亲的意志和地位,成为了蜀国重要的将领。这不仅仅是领兵打仗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着一种精神。曾经关张二人天下闻名,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关张二人均已去世,这个空缺自然要他的后人来填补。


作为与蜀国皇室有着密切关系的张苞成了蜀国军中的极其重要领导者和军魂所在。这不仅仅是因为蜀国军中缺乏大将,更是他代表了张飞的精神,一种不能缺少的意志。张苞死了,蜀国军中不仅损失了一员大将,更意味着当年关张留下来的精神意志几乎消失殆尽了,更代表着关张二人的时代过去了,而蜀国却没有新的精神支柱,诸葛亮如何不心痛?

张苞死得没有价值

三国演义记载,北伐途中,蜀军大败魏军,魏军守将郭淮、孙礼二人弃马爬山而逃,张苞望见便直接驱马追赶,没想到连人带马跌入山涧,后军救起送回成都后不治身亡。

其实,蜀军已经胜利了,本来乘胜追击便可大破敌军,至于能否取敌军将领首级无关紧要,但是张苞贪功冒进因此丢了性命,可谓是得不偿失。就像是一盘好棋,都已经分出胜负了,结果一激动下错了棋,把自己给填进去了,真的是喜剧变成悲剧了。


作为蜀国的重要将领,死得如此没有价值,诸葛亮这个军师怎能不吐血?

蜀国军中缺乏大将,张苞的空缺是一大无法弥补的损失

曾经,蜀国大将有张关、赵云、魏延等人,无论哪一个都可以独当一面。但是,随着当初建立蜀国的将领们一天天老去,蜀国年轻的将领却没能及时填补上来,完成了蜀军高级将领的断层。

无奈之下,诸葛亮只能退而求其次,任用年轻的将领为大将,这已经是赶鸭子上架了。但是现在,鸭子还没有养熟就夭折了,而且还没有鸭子填补上来了。这么青黄不接,人才不济的情况下,诸葛亮怎么能不吐血呢?他自己又不能亲自上阵打仗。

诸葛亮心力交瘁,也感到无力回天

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先后几次出川讨伐魏国,但是每次都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退回蜀国。诸葛亮日夜操劳,心力交瘁,他知道自己一天不如一天,甚至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心里必然着急。

先帝的遗愿没能完成,一次次的失败,蜀国国力军力日益衰弱,作为蜀国的丞相,一心想着匡扶汉室,结果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蜀国衰落下去。精神和身体上的劳累,加上心中的执念,吐血只是迟早的事情,而张苞之死就是引发诸葛亮吐血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这以后,诸葛亮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病死军中。

胜了也是失败

诸葛亮为了北伐胜利,不断谋划,殚精竭虑地去思考,最终大败魏军,眼看北伐的成功终于可以有进展了,却因为张苞之死一切化为泡影。这就像是煮熟的鸭子飞了一样,换了谁估计都会吐血。

在古人眼里,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诸葛亮觉得张苞之死是不是老天不帮他,不帮蜀国。这就像是诸葛亮设计围困司马懿的时候,眼看要成功了,却下雨把火浇灭了,当时诸葛亮也是感叹:“天意如此”。所以,张苞之死在诸葛亮眼里是老天的安排,意味着蜀国得不到上天的眷顾,必然会失败。如此一来,吐血,意味着诸葛亮心中不平,更是憋屈。

张苞之死,可以说是断了蜀国一条胳膊,而且还是没长完全的,这对于为了蜀国竭尽心力的诸葛亮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打得他吐血重伤,也是对蜀国军队乃至整个蜀国的一记重锤。

更多历史小故事,点击关注一念千史,我们一起来聊聊!

一念千史


悍勇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武侯泪向西风洒,为念无人佐鞠躬。

这首诗说的就是张苞之死的故事,曾以不是说强悍的张苞本准备建功立业,可怜上天却不帮助英雄,诸葛孔明的眼泪向着西风洒落,却没有人来辅佐只能自己鞠躬尽瘁了。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又少了一员得力助手,这名助手就是张苞,张苞本想着为蜀汉建立功业,无奈意外生死,让诸葛亮对北伐大业产生感慨和深深的悲痛。

张苞是五虎上将之一张飞的长子,将门无犬子,老子英雄儿好汉,张苞作为张飞的长子,继承了张飞优良品质,尤其是张飞的勇猛之风与强悍之力。

诸葛高北伐时期,五虎上将硕果仅存的只有赵云,而且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垂垂老矣,只跟随了诸葛亮一次北伐而已,不久就去世了,整个蜀汉老一辈的将领基本上都去世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都已经先后去世。

而作为蜀汉第二代中鼎鼎有名同时出类拔萃的武将仅有二个,就是张苞和关兴,关兴是关羽的儿子,与张苞是结义兄弟,两人不仅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而感情好得丝毫不输父辈,并且在蜀汉多次的对外战争中,张苞与关兴都是作为搭档出战,同时关兴与攻苞是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将二代。

相比于张飞、关羽的儿子,五虎上将中马超、黄忠的儿子都没有什么记载,也不出名,赵云的儿子赵统与赵广,虽然有过参军打仗的经验,但是并没有什么才能,与关兴、张苞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张苞不仅勇猛强悍,而且张苞的身份也极为特殊,张苞是母亲是夏侯渊的侄女,与夏侯家有一些亲戚关系,将来可作为一个特殊身份存在。张苞的姐姐是蜀汉皇帝刘禅的皇后,也就是说张苞还是皇帝刘禅的小舅子。

有能力又有地位和身份,张苞又作为蜀汉最杰出的将二代,原本有望接过诸葛亮北伐大业的,继承父辈兴复汉室的理想,对于蜀汉来说,张苞是一个很重要的人,他既是皇室的外戚,又是前朝重臣之后,同时也是蜀汉武将耀眼的新星,原本可以帮助蜀汉走得更远,但却因为意外而丧命。

张苞的前途原本不可限量,可是却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不幸跌落山涧受了重伤而死,没能战死沙场,也是张苞一生的遗憾。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诸葛亮派兵攻占了魏国的武都与阴平二郡,当时魏国前线与诸葛亮对战的是司马懿,司马懿派出郭淮、孙礼率领五千士兵从小路救援武都与阴平二郡。

郭淮与孙礼原本认为司马懿的计谋万无一失,率军从小路前往救援武都、阴平二郡,在半路上时,探子回报说武都郡已被姜维攻破,阴平郡已被王平攻破了,二将正准备撤退时,被诸葛亮安排的伏兵所包围。

当时诸葛亮坐在一辆四轮车上,左边是关兴,右边是张苞,二次护卫在近旁,由此也可见诸葛亮将张苞与关兴当成自已最看中的将领,郭淮与孙礼被蜀军包围,王平、姜维率领军队后方杀来,而张苞与关兴率军从正面杀向郭淮与孙礼。

这原本就是一场伏击战,而且蜀军又占尽兵力优势,打败郭淮与孙礼的五千魏军完全不是啥大事,事实也正是如此,魏军经前后冲击,很快就败逃了,郭淮与孙礼吓得抛弃战马,步行爬山逃走。

而此时的张苞见状,骑马立即追了上去,结果不小心连人带马掉入山涧之中,后面追击的蜀军看到立刻营救张苞,等张苞被救上来时,张世贸的头被山石撞破了,身受重伤,因此被诸葛亮安排送回成都养伤。

张苞之所以急着追击魏军,是因为立功心切,关兴在夷陵之战中已经杀了潘璋这个杀父仇人立下了战功,并报了父仇,可是张苞还没有报父仇,也没有立下战功,因此很想立功,原本是一场蜀汉毫无悬念的伏击战,却因为张苞的急切而作罢。

张苞身受重伤也让诸葛亮心急如焚,为了让张苞得到安心救治,将张苞送回成都养伤,诸葛亮继续在前线作战,并且因为夺取武都、阴平二郡,而复职丞相。

待到诸葛亮再次出战时,诸葛亮安排姜维、廖化各领一个锦囊及三千精兵出击,又令吴班、吴懿、马忠、张嶷四将,与魏军交战时,且战且退,最后又安排关兴率领五千精兵埋伏于山谷。

此战,诸葛亮神机妙算,合理部署,大败数十万魏军,缴获马匹器械无数,引军回营,就在这时,成都传来消息,说是张苞因为伤重去世,诸葛亮听说后大吃一惊,接着就是放声大哭,居然口吐鲜血而晕倒在地,从此,诸葛亮就得了病,一直卧倒在床养病,暂时也没有精力北伐了。

诸葛亮为何对张苞之死如此伤心,以至于会口吐鲜血而晕倒在地?

因为蜀汉最年轻,最有希望,最有能力,最勇猛的将二代中的杰出代表张苞去世了,这就相当于诸葛亮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时,身边最重要的得力助手去世了,诸葛亮在数次北伐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想要扩大战果时,却因为自己一方重要的将领去世而放弃,这是对于诸葛亮理想的破灭。

开始,关羽去世时,诸葛亮不觉得有什么,张飞去世时,诸葛亮觉得有些可惜,后来黄忠战死了,诸葛亮有些惋惜,再后来马超也病死了,赵云也老了,无力再战了,于是诸葛亮没错得五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一代应该出来了。

可是左看右看,蜀汉新的一代中就这么两个好苗子:关兴和张苞,现在张苞又去了,只剩下关兴这么一个独苗了,是不足以用来开拓北伐成功的基业,除了关兴、张苞,蜀汉虽然还有不少将领,但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也没有,王平、魏延、吴懿、吴班也老了。

比诸葛亮年龄大的去世了,现在比诸葛亮年轻的张苞也去世了,是否暗示诸葛亮北伐大业的无以为继,这让诸葛亮感到莫大的悲伤,一种绝望的悲痛,才让诸葛高大病一场,也最终预示了不久之后的将星陨落五丈原。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也不年轻了,头发胡子花白,能够继承自已大业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兴复汉室的理想也渐行渐远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张苞死,则北伐必定永不成功。

我们需要重点说明:张苞死后,诸葛亮吐血昏厥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描写。真实历史上,张苞早夭,根本就没长大。所以以下关于张苞之死对诸葛亮的影响,从军事/政治/情感三个领域进行的分析,都是基于自己判断对《三国演义》的判断,非正史。

我们先看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的描写:

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昏厥于地,卧床不起。

这四个词说明诸葛亮是真伤心了,伤心里透出了深深的绝望。蜀国那么多人为什么诸葛亮只有对张苞感情如此之深。请看少校从军事/政治/情感三个角度一一分析:

一.军事角度的伤心:

赵云去世后,蜀国的将才只剩下了一个魏延,而魏延和诸葛亮又是极端不对付的(他们矛盾的起源是,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而诸葛亮不采用),诸葛亮作为当时蜀国的政治和军事统帅,已经意识到了蜀国最大的隐患:没有将才。

张苞出现后,诸葛亮一直在重点培养张苞,他想把张苞培养成蜀国新一代的将帅之才。谁知天妒英才,张苞三十四岁去世了(骑马摔死了)。诸葛亮看到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悲惨结局。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与张苞一起出现的,还有关羽的次子关兴,为什么诸葛亮不培养关兴呢?

原因有两个:

(1).张苞公元231年去世,去世后诸葛亮因为伤心便已经卧病在床,无力再培养关兴。

(2).关兴是关羽的次子(关羽长子关平,随关羽一起战死),而张苞是张飞的长子。张苞比关兴还大一岁,所以张苞死后,诸葛亮心如死灰,绝望,于三年后病死五丈原。

二.政治角度的伤心:

无人再能真正继承诸葛亮北伐的政治理念和付诸于实施的能力了。

可能很多人会说,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北伐意愿的,是诸葛亮选择接班人。

实际上诸葛亮真正选择的政治继承人应该是张苞,

少校这么说有三点原因:

(1)张苞是土生土长的蜀国人,后期被蜀国政坛接受的程度比较高。

(2)张苞和刘禅的父辈是结义兄弟,所以张苞和刘禅的关系会非常好。

(3)张苞另一个身份是皇亲国戚。他的姐妹嫁给了刘禅,并先后被立为皇后,张苞作为皇帝刘禅的小舅子,在真正北伐时,是能够得到当时蜀国政府支持的。



三.情感角度的伤心:

少校将情感因素放到最后的目的,就是说明感情因素在政治上的排名是很靠后的。

白发人送黑发人 张苞是张飞的儿子,在刘备和五虎大将先后去世后,诸葛亮在蜀国已经没有知音了。

张苞作为张飞的儿子,实际上就是诸葛亮的子侄,寄托了诸葛亮对刘备和五虎上将的怀念,同时张苞一本人也把诸葛亮当成长辈一样去尊敬和爱戴,现在白发人送黑发人,诸葛亮怎么能不伤心?


少校柳下惠


在蜀汉的诸文武中,诸葛亮一生只为4人的死伤心痛哭过,一者凤雏庞统,二者常胜将军赵云,三者言过其实的马谡,四者与关羽次子关兴合称“小关张”的张飞长子张苞。

但是,诸葛亮唯独对张苞的死最为伤心,竟然哭到口吐鲜血、昏绝于地的程度,并最终导致诸葛亮“心神昏沉,不能理事”,只能从祁山撤军返回汉中。

可见,诸葛亮对张苞是何等的看重,难道说张苞对蜀汉的作用比庞统和赵云都重要吗?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庞统随刘备入川,不幸在“落凤坡”被刘璋麾下悍将张任的伏兵乱箭射死。当时,诸葛亮正在和众官夜宴,共度七夕佳节。突然,诸葛亮大惊失色,掷杯于地,掩面痛哭:“哀哉!痛哉!”见此,众人慌问其故,诸葛亮泪流满面道:“今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说着,又大哭:“今吾主丧一臂矣!”

显然,诸葛亮哭庞统,并不是为庞统的死哭,而是为弱势的刘备失一臂助,影响复兴大业而哭。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重用马谡为主将,率兵前往街亭阻截曹魏张郃。但是,马谡不听副将王平再三相劝于当道下寨,非要在侧山上扎营。结果被张郃团团围困,断其水源,进而造成大败,丢失街亭。

因此,便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出。但是,当蒋琬劝说诸葛亮,如今马谡因获罪,已正军法,为什么还要哭。诸葛亮则说,不是哭马谡的死,而是想起了刘备的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恨自己没有谨慎对待,这才造成街亭之失和马谡之死,进而使极为有利的北伐大势就此丧失。

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正要从汉中出兵,“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对此,诸葛亮推算一番,认为“此风主损一大将!”很快,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诸葛亮方知“子龙休矣!”因此,诸葛亮跺脚痛哭:“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虽然,诸葛亮将赵云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痛哭的程度也没有对张苞那样强烈呀,竟然能哭到吐血昏绝。不过,诸葛亮北伐决心已定,随起大军再出祁山,北伐曹魏。

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攻取武都、阴平之地,并于山中分立三寨,引诱魏军来攻。果然,郭淮、孙礼依照司马懿的将令,引兵前来。忽然,蜀将王平、姜维从背后杀来,而关兴、张苞又从前方杀出,郭淮、孙礼瞬间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蜀军两相夹攻之下,魏兵大败,郭淮、孙礼为了逃命,丢下战马,徒步向侧面山上爬去。张苞看得真切,立即打马追赶,人和马却不幸跌入了山涧,并且碰破头部,伤势较重,被诸葛亮派人送回成都养病。

期间,诸葛亮屡战屡胜,正打算再接再厉扩大战果时,成都来人说张苞身死。诸葛亮闻言,顿时放声痛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虽然,诸葛亮很快被众人救醒,但却因伤心过度,一病不起,最终只能于夜间悄悄撤军,退回汉中。

对此,许多人深感疑惑,张苞真有那么重要吗?

随着五虎将的相继离世,蜀汉的武将人才队伍眼看着将面临断层的局面,张苞和关兴又正好起到了新老将领过度的承接作用,而由于张苞的早夭,使蜀汉顿时陷入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匮乏之地,使原本就艰难重重的北伐大业,变得更加的遥遥无期。想到此,岂不是在一心想要实现先主遗志的诸葛亮的一腔热血上泼了一大盆冰水,又怎能不忧愤成疾、深受内伤呢。最为关键的是,张苞确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才。

那么,张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张苞,字兴国,骁勇善战,深得父亲张飞丈八蛇武艺真传,是蜀汉后期的主要将领之一。当父亲被其部下范疆(强)和张达杀害后,主动提出随刘备出征东吴,为父报仇。

刘备正要将先锋印交给张苞之时,关兴正好赶到,二人便为争先锋印而相约打斗比试,结果二人的箭术、武艺难分胜负,并在刘备的劝导下,于帐内折箭为誓,结为兄弟,永相救护。因此,才有“小关张”之称。

在夷陵之战中,张苞一合刺东吴将领夏恂于马下、三十合战败将领谢旌。同时,关兴也一合斩杀东吴大将周泰之弟周平。接着,二人又冲向东吴战阵,惊得大将韩当、周泰急忙退入阵中。因此,刘备惊喜叹道:“虎父无犬子也!”

不久,东吴见敌蜀军不住,为表求合诚意,随将杀死张飞的帐下将范疆、张达送来。接着,张苞亲手持利刃将杀父凶手万剐凌迟,祭父之灵。

这些情节,只不过是演义中的内容,但《三国志·张飞传》记载:长子苞,早夭。而早夭,是指未成年而死。因此,事实上张苞根本没有机会跟随诸葛亮北伐,当然也不会出现诸葛亮因张苞的死而哭到吐血晕倒了。


祥子谈历史


三国鼎立之后,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其中以魏国占据的土地最广,军事能力最强位居首位,蜀国次之,东吴最弱。就综合能力来说,以蜀汉的实力,维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实属不易。不过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蜀汉的老臣诸葛亮还是毅然而然地兴兵北伐,进攻曹魏,试图完成先帝刘备“振兴汉室”的宏伟梦想。

但这谈何容易?此时的荆州之地已经尽归东吴,蜀汉已经失去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后勤保障点,所有的粮草物资基本上都需要从蜀中运出来,原本蜀汉之地的道路就十分崎岖坎坷,想要达到此种目的可以说是非常之难的。但是诸葛亮偏偏就要去执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所分配给众将士的任务非常艰巨,也至于很多骨干人员因负担太重而崩溃了。其中张苞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苞——剧照

第一次北伐中,马谡“失街亭”后,张云也在箕谷失利,只不过没有大败而已。但是在这个时候,赵云被贬为了镇军将军,次年就去世了。从陈寿的《三国志》中我们可以得知,赵云去世与年迈征战,过度劳累有关,同时也与遭贬后心情抑郁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外,在第三次北伐中,张苞在激战中不小心跌入了山涧,撞破脑袋,被送去成都治病,最后因抢救无效去世。而张苞的去世,与他过度疲劳引起的精神恍惚有关。除了张苞之外,他那个好兄弟关兴,在第六次北伐前夕的时候,也病死了。

赵云、张苞、关兴的相继死亡,足以表明那时的蜀军将士承受着沉重的负担。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灵上的。

张飞——剧照

三人的离世都给了诸葛亮不小的打击,其中张苞的离世让诸葛亮最为痛心。我们知道,在蜀汉建兴七年夏四月,诸葛亮第二次举兵北伐,相继攻破阴平、武都二城。随后,又派遣王平、姜维、关兴、张苞四将前后攻杀魏将郭淮、孙礼,魏兵大败而逃。

张苞看见郭、孙二人逃走,赶紧飞骑赶来,但不是一不小心连人带马,跌入山涧之中。军士们见状,赶紧将他救起,张苞头已经被撞破,血流不止。诸葛亮令人将其送回成都养病,但是没过几天,就有信使来说,张苞去世。诸葛亮听到消息之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当场昏倒在地上。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张苞究竟有何能耐?对蜀汉有多重要?为何诸葛亮听到他的死讯后会如此表现呢?”

诸葛亮——剧照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我们上文说到了,诸葛亮的北伐大计,给蜀汉将领施加了很多的压力,最后导致很多将领病死,或者是战死。为何要施加如此大的压力呢?很简单,因为蜀中已经没人可用了,原来的五虎将已经相继离世,能征善战者寥寥无几,此时的蜀汉已经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窘境。

在刘备时代,武将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为主;而在刘禅时代,武将则以张苞关兴等人为主。张苞死后,蜀中能撑得起台面的武将已经很少了。失去了张苞这员虎将,无疑给北伐增加了又一层困难,想要中兴汉室,似乎更加地遥遥无期了。所以诸葛亮伤心也是情有可原的。你们认为呢?


方圆文史


身为张飞的长子,张苞勇武刚猛,在蜀汉年轻的大将之中,极富将才的张苞自然深受重视,可以这么说,张苞已经算是蜀汉中兴之光了。



当关张二人先后离世之后,张苞便迅速得成长为了诸葛亮身旁的可靠助手。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就对张苞很是倚重,希望他能够帮助完成匡扶汉室的心愿,这也是其父辈的遗愿。

可是,建兴七年,诸葛亮二出祁山的时候,一路攻破了阴平和武都,在遇上敌军的反击之后,诸葛亮派出了蜀汉中坚力量姜维、张苞、关兴、王平四人对阵敌军,而敌军派出的则是郭淮和孙礼。对上郭孙二人自然不足为患,当魏军沙场失利之后,他们的将领便弃马而逃,准备走山路逃跑,张苞于是骑马前去追击敌寇,谁知居然不小心摔入山涧之内,并且撞破了头。后方赶来的士兵将他救起之后,诸葛亮便安排他先回营休养,谁知几日后,居然意外的传来了张苞去世的消息。诸葛亮大惊,痛哭之后吐血昏厥。



对于诸葛亮来说,他这一生都在为了蜀汉的事业不断的奋斗着,希望早日能克复中原,实现毕生的理想。而张苞是他实现理想最倚仗的将领,有了张苞这样的左膀右臂,就有了希望。因此,此时的诸葛亮无疑是痛苦绝望的,张苞的陨落对他来说,不仅是北伐事业的陨落,更是蜀汉未来的陨落。


玉米不甜只是香


张苞的死是一个信息,这代表着蜀汉新生代力量的衰减,这也告诉了诸葛亮他一直想要光复汉室的愿望破灭了。

张苞与蜀汉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也是蜀汉后期的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

蜀国在开国之初战斗力是最强盛的,荆州有关羽,汉中有魏延,国内有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等名将坐镇,还有诸葛亮、。但是随着荆州的沦陷,关羽被斩,张飞惨遭手下人暗算。蜀国的锐气一下损失了大半,再加上后来刘备的无脑伐吴,好不容易打下的班底,一下子大半精锐就亏在那里了。

刘备伐吴之后蜀国的实力陷入了一个低谷期,经过数年的修养,才慢慢的缓过劲来。但是这时追随刘备建立蜀国的将领大部分都已经去世了,新一代的将领还没有成长起来,蜀国陷入了青黄不接的时候。

这并不是说蜀国就没有能够独挡一面的年轻将领了,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这两个人都是可以作为蜀汉未来顶梁柱式的年轻将领。怎奈天不佑蜀国,张苞急功近利,死于脑外伤。关兴身体欠佳,被重用后没几年便英年早逝了。这下蜀国是真的实力大减了,仅剩下姜维苦苦支撑着。

心力交瘁,攻心吐血

在听到关羽、张飞都没有流泪的诸葛亮为什么会在知道张苞死后就吐血昏倒了呢?

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光复汉室无望。诸葛亮跟随刘备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被刘备想要光复汉室的心愿所打动了,哪怕刘备死后他也一直在坚持,想要把这个愿望实现。可惜,能够建立蜀国实现三足鼎立之势已经是刘备的全部运气了。荆州被夺,关羽张飞两位大将被杀,被仇恨冲昏头的刘备举全国之力讨伐吴国。这个举动把整个蜀国赔了进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精锐就这么白白牺牲了,大量中高层骨干臣子死于这场战斗之中。几年修养后,蜀国好不容易恢复了点,有了点资本。但是能够独挡一面的武将却依然没有几个,原本寄予厚望的张苞却死于自己的心急,这一下子就斩断了蜀国的光复希望,诸葛亮一时没缓过劲来,伤心过度吐血昏倒。


牧童不指杏花村


正史张苞早夭 ,其弟绍嗣官居尚书仆射,后随后主刘禅降魏,借其母与曹氏宗亲得以保全其家族。

三国演义中张苞当时是年轻一代中翘楚,张苞关兴也是年轻一代中诸葛亮可以倚重的武将,赵云二子皆从文,尤其是张苞,不光是诸葛亮帐前先锋,更是刘禅小舅子,蜀汉第一皇亲国戚,此等身份在你诸葛亮手下效力因战郭淮而不慎因伤致死,诸葛亮闻讯大惊是必然的,伤心吐血一是作者罗贯中为诸葛亮爱才之心,二是为蜀汉失一中流砥柱而伤心。

纵观正史,就算诸葛亮五丈原不死,也有张苞其人,在当时蜀国的国力要想自保勉强可以,统一天下那是天方夜谭!


独守恒


张苞的意外之死让诸葛亮感觉到了某种天意:难道上天要反对我诸葛亮的北伐?不支持蜀汉的统一大业么?

蜀汉后期随着关羽,张飞和马超等老一代名将的去世,逐渐显现出武将凋零的景象。而这个时候的关兴跟张苞就是蜀汉军中成长起来的新苗子。他们不仅在忠诚度上绝对可靠,而且继承了从各自父亲那里得来的强壮体魄和高超的武功,不愧是蜀汉军中的新一代将星。


诸葛亮心里想着,蜀汉的北伐,汉室的统一大业,很大程度上将要依靠张苞和关兴等。

关兴和张苞从少年时起就进入军中,创下了赫赫战功,被尊称为“小关张”,就是说将来能与关羽张飞相提并论的名将。

诸葛亮很多杰出的军事行动中,都离不开关兴与张苞的参与。比如著名的“空城计”中,当时诸葛亮在身边只有5000兵马的情况下,让关兴与张苞各领两千人马去占据有利地形埋伏,之后关兴跟张苞也确实伏击到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并且战胜了敌人,使得曹军大乱。


可是,天不假年,张苞于建兴7年(公元229年)跟随诸葛亮领军北伐,在接连攻破阴平、武都两座重要军事要塞之后,张苞率军去追赶曹军将领孙礼。他独自一人紧追不舍,把随战的部队甩在了后面。大家都认为这一次追击万无一失,因为孙礼并非张苞的对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苞在追击的过程中,因为马的前蹄踩空,不小心连人带马都摔下了山涧里。等到后面的部队赶上来,将张苞从山涧之中救起来时,张苞已摔破了头。那时的医疗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尽管诸葛亮马上令人将张苞送回成都治疗,但是张苞没有坚持多久就死了。

一听到张苞的死讯,诸葛亮当场“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厥于地……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诸葛亮何以对张苞之死表现出如此巨大的悲伤?

诸葛亮之所以如此悲伤,是因为张苞的去世,让他感受到了某种天意:我蜀汉老将都已去世,只有年少勇猛的关兴、张苞这些少将可依靠,如今苞英年早逝,使得蜀汉又失去了一个猛将,莫非天要灭我蜀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