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如今的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两汉三国时期是太原郡治下的一个县,属于曹魏集团的势力范围。在三国时的曹魏集团中,有三位祁县籍名臣。其中的两位都与“五子良将”之首的张辽有过一段共事的日子。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第一位:温恢。温恢,字曼基,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温恕曾任涿郡太守一职。温恕病逝后,温恢护送父亲遗体还乡安葬。当时,温恢家中还有一些积蓄,虽然不算太富裕,但在乡里足能称之为首富。不过,温恢却认为,世道已经变得如此动荡不堪,委身一方成为富户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温恢散尽家财,用来赈济生活窘困的族人及乡民。此年,温恢才刚刚十五岁。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此后,温恢被州里推荐为孝廉,早年历任鄢陵、广川、彭城、鲁国等四地的县令、国相等职。温恢在地方上勤政爱民、执法公允,深得吏民拥戴。曹操听闻温恢的事迹后,将其召至身边效力,出任主簿兼刺奸一职,主管军中典刑。温恢在刺奸任上还做了一件令后世称颂的事情。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时任军谋掾的孙礼,为报答同乡的救母之恩,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位同乡从狱中放出逃生,之后便向温恢主动请罪。温恢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对孙礼的仗义之举非常佩服,于是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上报了曹操,最终免去了孙礼的罪责。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后来,曹魏与东吴接壤的扬州地区频繁发生战事,曹操任命温恢为扬州刺史。为了保证温恢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曹操还专门向驻守在该地的张辽、乐进等将领下达命令,让他们在遇到战事时必须先与温恢商议,之后再做决策。在此后的数年间,温恢一直坐镇扬州,见证了张辽在逍遥津大败孙权的高光时刻。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曹丕称帝后,仍旧对温恢非常器重,任命其为侍中,不久后又迁任魏郡太守,因在地方上政绩突出,再度晋升温恢为凉州刺史并兼任护羌校尉,最终在前往凉州赴任途中病逝。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第二位:温恭。温恭是曹魏名臣温恢次子,史料中对其记载语焉不详,只知在曹魏集团官至济南太守。不过,温恭的子孙在西晋却大都官居高位。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第三位:王凌。王凌,字彦云,出身于当地的世家名门,叔父是东汉名臣王允。王凌早年的经历十分凶险。当时,王凌与兄长跟随叔父一同生活。董卓被杀后,其部将展开了疯狂的报复。王允一家老小被悉数诛杀,王凌跟随兄长及时翻越高墙才保住了性命。王凌逃回老家后开始四处游学,后来与司马朗等人结为了好友,成年之后被推荐为,后来担任发干县县令一职。王凌在县令任上时,又因犯事被治罪下狱,幸得曹操视察刑狱时才免除了罪责。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此后,王凌担任中山太守,因在地方上政绩显著,得到了曹氏父子的器重。曹丕称帝后,将王凌晋升为散骑常侍并兼任兖州刺史。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王凌在洞口之战中协助张辽大败东吴名将吕范,被晋升为建武将军并兼任青州刺史。王凌在职期间,带领百姓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受到了朝廷及当地吏民的称赞。之后,王凌又在夹石救援曹休建功,历任扬州、豫州两州刺史。王凌在魏明帝曹叡执政期间,累迁至司空。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曹魏中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从此控制朝政,魏帝曹芳沦为傀儡。忠于曹氏的王凌对此非常不满,有了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对司马懿分庭抗衡的念头。此后,王凌与外甥令狐愚密谋,准备联络朝臣拥立曹彪为帝。不过,此事却被令狐愚的幕僚杨康告发。司马懿得知消息后,表面上不露声色,暗地里一面命人搜集王凌等人谋反的证据,一面积极准备武力平定。

晋中市祁县籍曹魏名臣:一位见证张辽的辉煌,一位与张辽并肩作战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王凌派人联络兖州刺史黄华准备起兵时,黄华将王凌的计划报告给司马懿。司马懿立即调集精兵南征寿春。得知事情败露,王凌前往司马懿军中投降,在被押往洛阳途中自杀而亡。


参考书籍:《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