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那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呢?

偉大的時代


物質從哪裡來的?這裡的物質不是指具體的某一個物質,而是物質世界,所以不是一個現在的科學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哲學問題。所謂哲學問題,我想大概就是科學解決不了的純思辨問題,一個沒有統一的確切答案的問題,於是就有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化。唯物主義就是從物質的客觀存在出發,它不關心物質哪裡來的問題,關心的是物質的運動變化問題。道家承認自然,自然就是自然存在,自然的運動變化就是道。原始人類還關心人和世界萬物的起源,於是就有了神話傳說。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也產生了唯心主義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他們不滿足於唯物主義對物質的理解,上帝創造萬物是最容易接受的答案,同時又有一種思想認為物質本身並不存在,它只是人的精神的產物。為此,他們還建立了一套自以為是的邏輯證明。他們認為唯物主義是沒有經過邏輯證明的,因此是所謂“獨斷”的,其實唯心主義的所謂邏輯推理也是獨斷的,都是基於一種最終的信念,或者說是從信仰出發的。科學現在解決不了信仰的問題,這是無法避免的。


血色舞臺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那物質是從哪裡來的呢?


你這個問題,已經有無數人考慮過了,並在網絡上任何一個app都有過類似問答,可是至今還沒有一個答案讓所有考慮這個問題的人認同,已經給出的答案,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現如今已經是一個世界難題了?


總結一下,現在基本上有三個說法,最為大家論道。


第一製造論,這個說法很容易理解,就像我們在工廠裡面製造了一個精密手錶一樣,或者是我們人類自己父精母血孕育十載,呱呱墜地。


有鑑於此大部分人,認為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一個莫可名狀的存在製造的,這個存在可以是東方的女媧,也可以是西方的耶穌,更加是現在科幻愛好者經常說的外星人等等。

第二自由本有論,這個說出來就比較玄而又玄了,什麼是自有本有呢?


有些人認為人是西方的上帝制造的,那麼上帝怎麼來的呢?教徒喜歡用自有本有來說明。


中國的道德經也有類似的觀點,說道是一種現象規律,這種存在不受創造和非創造的影響,畢竟我們人類只能認為自己是被製造出來的,那種自有本有根本就已經超越了製造論。

第三種也是我們最近經常聽人說的,就是說世界的本來面目是不受人類邏輯來決定的,人類的現在一切科學發現,知識理解,全部是站在自己的本身或者是利用某些工具來認知的,這就有一個侷限性了。


就像很多人說想象是萬能的,但是沒有了想象的載體(就是我們自己),也就沒有了想象的存在。也就說明我們所有思考的方向,都是錯誤的,除非事實的真相能夠以一種我們能夠理解的存在給予解答,否則思考這類問題,毫無意義。


用一個簡單的說法就是不可知論!

莫可名狀,神秘莫測。不可知,不可得,不可測,深不見底!




覺得我說的對的,點個關注吧,謝謝啦。


自由史話


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是從無限密度開始的,爆炸之前存在一個奇點,跟黑洞一樣,奇點處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也沒有時間。既然一切都失效,我們人類也無法討論。

在宇宙大爆炸之初,有兩種粒子被創造出來,一種是正常的粒子,另一種是它們的反粒子。 兩種不同的粒子一旦相遇,正反粒子就會湮滅成能量。

但由於宇宙的早期溫度非常高,粒子運動的速度非常快,雖然一部分粒子與反粒子湮滅了,仍有一部分不同粒子被相隔很遠的地方(或是不同維度的空間裡)。

隨著溫度的降低,相聚很遠粒子在上述幾種力的作用下各自形成了物質與反物質。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在被創造出來的同時,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地方(或是不同維度的空間裡)一定還存在著一個由反物質組成的宇宙。

簡單解釋一下反物質,我們這個宇宙的物質中,質子帶有一個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而反物質中,質子是帶有一個負電荷,電子帶正電荷。歐洲的科學家們使用粒子加速器製造了少量的反物質粒子。

在我們能觀察到的宇宙裡大體有1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10的80次方)個粒子。這些粒子是從粒子/反粒子對的形式由能量中創生出來。

不過這又引起了大爆炸能量從何而來的問題,前面提到,宇宙大爆炸前的奇點因為物理定律失效,人類無法理解也無法討論。

至於我們所在的宇宙,總能量也剛好是零,宇宙的物質是由正能量構成的,而宇宙運行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將其解釋為時空扭曲)具有負能量。

距離更遠物質比互相靠近的物質具有更多的能量,學過物理的人知道,這種能量叫做勢能。在一定意義上,引力場具有負能量。在空間上大體一致的宇宙中,人們可以證明,引力負的能量剛好抵消了物質所代表的正能量,所以宇宙的總能量為零,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我是科技斯基,希望我的文章能幫大家解惑。


科技斯基


構成宇宙的物質個體,都有個產生的原因,唯獨物質宇宙本身是個天然的存在,宇宙就是物質的,“空"是宇宙的一部分,實際“空”就是人眼看不見的微觀物質。人眼只能看到大的物質個體,物質個體等於和小於分子,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便被叫做“空",空不是無,不是沒有,絕對的無,人根本就不知道應該是個什麼樣子的,人生在有物質的宇宙,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絕對的“無"。人看得見的物質,都是由“空"里人看不見的微觀物質聚集演變而來的,“空"本身也是構成物質個體的一部分,沒有哪個物質個體不是“空"和“物"共同組成的,沒有微觀物質所在的"空",物質便沒有了運動變化的“餘地",假如沒有空,物質朝哪兒運動變化?這是常識,宇宙大爆炸理論哪個“奇點",被人說成是沒有空間,試問沒有空間它怎麼還能爆炸,這種違揹物質構造常識的理論,七拼八湊一些所謂證據,還被當今科學界捧為瑰寶,不可思義。當個神話笑談談還差不多。物質宇宙的存在演化,不需要第一因,它天然存在,循環變化,無始無終。從微觀物質“空",變為可觀物質,一點都不希奇,可見物質同樣可以變回不可見的微觀物質,它們互為演化,永不停止這種相互變化。驅動這種循環變化的動力,是物質自身就有的能量,能量的集合和釋放,伴隨著物質的運動和變化,微觀粒子(空)集為物質個體時,也聚集了更多的能量,恆星就比行星聚集的能量多,行星又比天然衛星聚集的能量多,能量質量最多的恆星便具有釋放能量,發光發熱的變化,最終還會爆炸,還原為當初在“空"中聚集的能量和物質,大的星系核構成的球狀體,最終都會以噴流噴發出能量和微觀物質,這種一集一散的過程,由流體物質的螺旋運動為第一驅動力,星核星球的爆發提供了微觀流體物質(空),“空"就是可見物質的源頭,不需要第一造物者。


長眉1958


任何問題,如果一直追問下去,終究會走進死衚衕,不會有一個能解釋一切的終極答案存在,這也是某種哲學思想。

就像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如此,其實問題本質就是宇宙的起源,宇宙最初的物質到底是怎麼來的?除非宇宙是一直存在無始無終的,否則宇宙肯定是來自於“無中生有”。

這意味著,如果宇宙有起源,那麼肯定起源於“無”。如果不是起源於“無”,假設宇宙起源於“甲”,那麼“甲”又是怎麼來的呢?

而無中生有的概念也正是宇宙大爆炸理論涉及到的,強調宇宙起源於無中生有,萬物誕生於“無”。於是最大的問題來了:“無”為什麼會誕生“有”呢?

或許我們需要了解下量子力學中的量子起伏概念,“無”不會孤立地存在,總是會隨機地衍生出各種虛粒子,然後瞬間消失,讓總體歸於“無”,這並不違反能量守恆定律。而宇宙萬物正是在不斷上演的量子起伏中誕生的。

而我國古代《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看起來似乎與宇宙大爆炸理論不謀而合。從哲學和邏輯上分析,“無中生有”或許是唯一能阻止不斷追問下去的“宇宙起源”問題最終走進死衚衕的觀點。


宇宙探索


本民科認為,既然問了物質從何而來,那麼世界的本源是物質豈不是矛盾?

實際上,物質並不是宇宙的本源,物質需要從質量和能量的相互作用中誕生!

質量,能量和空間才是宇宙的本源!

凡事皆物質,是自人類誕生以來,99.9...9%的人,包括牛頓,愛因斯坦等等一切物理大咖們認識上的通病!

2019年之後,應該予以徹底糾正了!


外星文明新時代


大膽猜推下吧!僅己娛樂猜推!

首先,對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但是物質終身歸宿嗎!同時,世界概念是指什麼?是僅指人感觀可感到的物體嗎?世界一定是侷限於類人的感管範圍內嗎?回答肯定不是!因為人認識感官範圍是有限的,而世界客觀範圍應肯定大於人的範圍,至於是否為無限,暫不探討!如人眼感不到分子、電子波、光譜……等,但科學證明人雖無感無物無質,但其客觀存在運動著!因此,隨著人類科技認識水平提升,會認知更多無知範圍空間!世界人感為三維空間常態!但已證明世界不侷限三維,已延向多維論證之說!因此,靠有限人的感知論無限深奧世界真源確為甚難,不可輕論!

雖此次淪題太大,但人的智慧推理也是無窮盡的,只要大膽科學猜推,一怎會有正確答案的!本人認為,物質好象不是世界本質,這是完全憑人的感知論來推斷!如果世界為多維空間,是不是應還有人類無感應的深秘領域存在形態?如迷信中的氣、靈,魂的身心反應存在否?這些都應長期科學分析論證……!

本人認為,物質僅為世界之物在不同時境中不同形態的一種固存形態!物質會因諸多外因與內因化成各種形態的,化出超出不認知範圍外的超微超高形態!未科學認知不應定為不存在!這世界應有液體,固體,氣態,甚至還有很多不知形態……!這些形態都會因其生存環境變化,如溫度在昇華著不同形態!固體萬物時會時境之變化萬狀,物質只是在這多形態中三維時境下的一種形態固體狀態,僅用眼看到物質定為世界本質待科學進一步探討論證!


春華影韻


何謂物質?物質者,一切有形有相者是也。有形有相,不代表就一定能為我們肉眼所見,我們人類所能夠看到的僅是可見光那一頻段的很少一部分,而大部分屬於暗物質,非人類肉眼之所及,但不代表不存在,首先這是物質的範疇的說明。

提問者疑問物質何來,能夠提出這一問題的前提是你已經意識到物質這個概念本身及所指,這一點不可否定,但是僅憑我這個說法還無法直接得出意識產生物質的結論,因為意識可以充當認識物質的工具,並不能下結論意識一定是是物質的產生之源。

我提到了物質和意識,大家並不陌生。對於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到底誰決定誰,我們暫且不去討論。我們首先看物質和意識的本質,這兩個東西的本質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運動是其根本表現。我們無法捕捉一個不變的物質和不變的意識,物質體現在人身上是生老病死,體現在星球上是成住壞空,體現在物體上是生住異滅,無論怎麼講,都無法保持一個不動的形相,意識呢也一樣,我們的思維念頭剎那變化,遷流不息,哪一刻停止過呢,所以說,我們所言的物質和意識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無常相,不可得的,如夢幻泡影的。讀到這裡,可能有一個疑問,既然意識能夠認識物質,為何又說是如夢幻泡影的呢,這就是接下來說的,那就是意識並不能真正能夠認識物質,其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需要去體會。因為意識是變化的,然而事實是我們能夠認識感知物質事物的能力一直是不變的,是沒有所謂產生與消失的,是時時刻刻存在的,無論外界如何變,比如說,我們的能見的能力是不變的,無論有無眼睛,即便眼瞎也能見暗,能見暗不能說無所見,所以能見的能力是不變的,至少我們能肯定能見的不是眼睛,同理,能聞的能力,能覺知的能力都是不變的,然而針對於物質和意識而言,其形相在一直變化,這也說明了變化一直都存在,也是一種不變。

繼續深一層分析,能見聞覺知的能力的不變,也是因為相對有所見所聞所覺知的不斷變化的事物而言的,因為沒有所見何來能見,當然沒有能見也無所謂所見,能與所是一對,不能相互分離,既然是能與所的關係,也是沒有離開相對,也就是分別,有分別是因為有所意識,意識本身都是虛妄的,何況其虛妄分別出來的結論,因此這種能所仍非世界的本原。

以上這樣說比較抽象,因此我用大海與波浪來形容這種關係,物質與意識統統是波浪,波浪的屬性是此起彼伏,永遠在變化,永遠不停止,然而這個不停止的背後,不斷變化的背後,是因為有大海的存在,不然這種不斷變化也是空中樓閣一般,早就斷滅了。所以說世界的本原是不可思議的,不可說的,是無形無相的,任何能夠想象出來的有形有相的統統無關於世界本原,我們無法拿出一個具體的東西來指認,我們形容世界本原的時候,只能說世界的本原不是什麼,而不能說它是什麼,雖然我們無法指認,但是事實上來講,它時時刻刻存在,它能包含一切物質和意識,無論其怎麼變,就在大海波浪一般,無論波浪如何折騰大海還是大海,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


炁燈


探究世界的本質,是一直以來人們不斷追求的目標,也是科技發展不竭的動力所在。太過深奧的問題,只能淺談一點個人的認識:

1.起始問題。一切都有起始,是人們在漫長的實踐活動中建立的認識邏輯問題,萬事都有起點未必符合宇宙本質,“物質是從哪來的”這個問題,本身或就不夠科學。

2.有環無端。對一個人來說有生死,但對人類而言,生生不息。對一天來說有早晚,但對漫長歲月而言,晝夜往復。對我們腳下的路來說一段一段,但對地球來說,有環無端。

3.一直都在。不管你想與不想,太陽有起有落,不管你願與不願,花有花開花謝。世界就在那裡,人類出現以前世界就在那裡,我們人類用起源的認識邏輯,去思考一直都在的客觀世界,出發方向就已經出現了偏差。科學探究世界起點,或許終究不能如願,認識物質發展規律,才對人類大有裨益。



草野郎中


本文基於宇宙起源中的大爆炸模型,若對此存疑,請自行繞道。

先說一點:物質是可以憑空產生或者消失的(在微觀尺度)。

其實這是一個關於宇宙起源的問題。

現有的宇宙模型中,最為普遍接受,也是有最多實際證據的模型就是「大爆炸」(The Big Bang)。

大爆炸模型基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

大爆炸宇宙模型

大爆炸的起點就是「奇點」,也就是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一個點。這裡的重點就是:這個點是怎麼來的?

真空中的「暗流」

首先,大家知道,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不確定性原理的原文描述為: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位置的不確定性越小,則動量的不確定性越大,反之亦然。其位置的不確定度乘以動量的不確定度,一定大於等於一個常數h/4pi,用公式來表達就是:

而除了位置-動量不確定性關係式以外,時間和能量也存在這樣的不確定性關係,由此得出的推論是:即,你無法知道一個精確的時刻某一處的能量值。時間越精確,能量的變數就越大。能量測量的越精確,時間就變得很模糊。用公式來表達就是:

由此而來的就是「量子漲落(quantum fluctuation)」:在真空中,極短的時間內,處處存在著能量的波動,在一瞬間產生,又在一瞬間消失,有人說這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其實是不違反的,從宏觀整體來看,能量還是守恆的;而在微觀中,卻是波濤洶湧。愛因斯坦和波爾對此提出了啟發性意義:一個只能暫時存在的量子態,不能擁有明確的能量;為了要擁有明確的能量,必須很準確地測量量子態的頻率,這連帶地要求量子態持續很多週期。

quantum fluctuation

這一組「能量」和「時間」的不確定性關係,使得從真空中「借」得能量成為了可能,當某一次借得的能量超過了一個閾值,這些能量就觸發了大爆炸。大爆炸產生了把極高的能量在一瞬間爆發出來。而能量即是物質,大爆炸的能量冷卻下來,就形成了各種物質,進而形成了如今的宇宙。這就要參閱「宇宙的最初三分鐘」了。此處只是分析最開始的第一個物質是哪裡來的。

好,雖然目前還無法證明大爆炸是不是「無中生有」的,但是這是一個非常誘人的理論,因為「無中生有」這種好事如果在宇宙中真的能誕生出宇宙的話,說明宇宙的結局也許並非死局,這裡就不展開說的,有興趣可以另開專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